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原料与现状新疆棉花种植的历史十分悠久,据史籍记载,早在公元六世纪,吐鲁番已开始种植棉花。解放后,新疆的棉花发展很快,棉区从南疆扩展到北疆。1981年,全疆棉田面积已发展到347.86万亩,总产量227万担,平均单产65斤,分别比1949年增长5.9倍、21.4倍和2.21倍,现已基本建成喀什三角洲,和田河流域、塔里木河上、中游、吐鲁番及玛纳斯河流域等六大片集中产棉区。干旱的气候,丰富的热量和灌溉的水源,为新疆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2.
四川棉区位于盆中丘陵地区,沱、涪、嘉、渠诸江的中上游。解放以来,本区棉花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常年棉田面积达到375.7万亩,总产量241.9万担,为解决民用棉和部分机纺棉作出了贡献。但是,近几年来,棉花产量大大下降,品质很差,地区之间也很不平衡,棉花供需矛盾突出,成为农业生产中的薄弱环节。造成这种落后面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棉花布局也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大陆桥视野》2006,(6):41-41
在农业中,八师石河子市始终坚持抓好棉花主业,是自治区、兵团棉花生产基地,其中,“银力”牌棉花享誉国内外,总产量占全疆九分之一,并建成了全国天然彩色棉花生产基地。 2005年,棉花播种面积达到166.59万亩,实现皮棉总产466万担,平均单产136.6公斤。近年来,八师石河子市不断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实施精准、膜下滴灌技术及配套的高密度栽培技术和其它农业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以机采棉为主的棉花集约化生产也有了长足发展,完成机械采棉40.7万亩。  相似文献   

4.
一 我国棉花生产合理布局的意义 棉花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原棉占目前纺织工业原料的80%左右;棉织品是我国的重要的出口物资;棉籽油还是重要的植物油源;棉饼是重要的肥料和饲料。因此发展棉花生产对实现“四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棉花实行购销体制改革后,国家决定今年棉花收购价格在去年已经提高的基础上又上调21%,每50公斤标准皮棉达420元,棉农又喜又忧。喜在国家需要棉花,农村进入市场经济后农民种棉花国家能保证收购,不愁卖棉难。但近年来,由于棉花产量连续减产,加上农本提高,农民负担增加等因素,影响了广大棉农的植棉积极性。就全国而言,棉花生产已连续两年滑坡,到今年2月底,收购量仅4600万担,而仅纺绵就需7500万担左右,供需矛盾突出。据全国重点产棉基地的南通市六县(市)统计,全市1993年亩售皮棉在50公斤以下的乡镇就有100个,面积61.6万亩,分别占植棉乡镇总数和棉田总面积的61.6%和 40.5%。今年,虽然各级政府采取了鼓励发展棉花生产的强有力的措施,但就面上而言,实际落实植棉面积比去年仍有减少。棉花收购提价后棉农为何不愿种棉花?  相似文献   

6.
棉花,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一直成为棉花企业和亿万棉农的热点话题。历经几十年的风雨历程,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终于在1999年迈开了大步,放开价格,随行就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棉花市场,以市场定价格,以市场定生产。市场经济猛烈地冲刷着棉花体制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烙印,并由此引发了阶段性的阵痛和震荡。一、棉花生产经营现状1、棉价大幅下跌。为保护农民利益,调动棉农种棉积极性,1993年起,国家大幅调高了棉花收购价格,至1997年为每担700元。比1993年的334元/担增加了356元/担,增…  相似文献   

7.
一、新疆纺织工业发展现状 新疆纺织工业主要是“七五”末,“八五”期间迅速发展起来的,主导行业棉纺和毛纺业的发展尤为迅速。到1997年后,棉纺生产规模已从1985年的37万锭增加到203万锭,毛纺生产规模从1980年的4.3万锭增加  相似文献   

8.
浅谈棉花加工企业改革方略林学为,张晋雄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棉农的利益和纺织工业的生产。现根据山西省目前棉花加工的现状和特点就今后供销社棉花加工企业的发展和如何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出以下意见。一、山西省棉花加工企业...  相似文献   

9.
唐山华新纺织集团是1997年10月组建的集纺织、印染、色织、服装、毛巾系列产品和机械加工制造为一体的国有大型一档纺织全能企业,是唐山市纺织工业 的主体,也是河北省纺织工业重要性的生产和出口基地。集团的核心企业原唐山市华新纺织厂1921年建成投产,迄今已有80年历史,集团所属的其他生产企业也大都是五、六十年代的国有老企业。  相似文献   

10.
公安县是是湖北省17个粮棉主产区之一,粮食、棉花在县域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约55万吨,棉花总产约65万担,占全省棉花总产的1/10。但是,多年来公安县粮棉流通企业以国有资产消耗为代价,其改革成本之高,效果之差,教训沉痛,令人深思。当前,扭转这一不利局势,帮助粮棉流通企业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1.
贵州是我国四大烤烟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烤烟种植面积的10%,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烤烟收购占全省农产品采购金额的40%多,烤烟和卷烟工业所提供的税收和利润常占全省财政税收收入的三分之一。1981年贵州烤烟种植面积近100万亩,产量241万担,分别为1949年的6.5倍和20.2倍,创历史最高水平。贵州生产的烤烟除满足本省卷烟工业生产的需要外,每年还有上百万担烟叶支援全国廿多个省、市卷烟工业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山西丝绸历史悠久 ,可追溯到公元前5600年 ,我国发现的最早的蚕茧化石 ,即出土于我省夏县仰韶文化遗址。改革开放以来 ,我省大多数地区都有了规模不等的丝绸厂 ,全省丝绸工业初具规模 ,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丝绸生产和出口省份。在此期间产品质量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先后共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三块 ,部优质产品奖八个 ,省优产品奖十余个。产量最高时期是1995年 ,鲜茧产量达到10 2万担 ,年产生丝473吨 ,丝织品产量1278万米 ,绢丝和绵球产量159吨 ,丝绸年出口创汇485万美元。1国际国内茧丝绸市场的影响 1994年以…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我省粮食生产处于徘徊波动的局面,但粮食消费量却增长较快,使粮食供应的压力越来越大.本文拟对我省粮食生产与消费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剖析,研究探讨.一、历史回顾与现状剖析(一)从生产方面看:我省粮食生产经历了波动增长,超常规增长和停滞与徘徊三个阶段.1、波动性增长阶段(1949—1978).由于受社会经济、宏观政策、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建国至1978年的29年间我省粮食生产呈现波动性增长.1953年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1959年至1962年在900至1000万吨内徘徊,以后各年有增有减,至1973年踏上2000万吨台阶,到1978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400.65万吨,比1949年增长2.2倍,粮食累计增加1652.15万吨,年均增加57万吨,人均占有粮食414公斤,比1949年增加201公斤.这阶段粮食总量虽有所增加,但粮食压力未能得到根本缓解,粮食短缺与基本自给现象相互交替.2、超常规逐年增长阶段(1979—198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对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大幅度地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大大激发了农民种粮食的积极性,给粮食生产注入了动力和活力,促使粮食生产潜能快速释放.1983年粮食总产突破3000万吨,1984 年又攀上增长曲线的顶峰,达到3353.6万吨,比1978年增长39.7%,六年里累计增产952.95万吨,年?  相似文献   

14.
中央提出在本世纪末要完成“四个一千”的任务,即新增加1000亿斤粮食,1000万担棉花,1000万吨肉类和1000万吨水产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再造一个黑龙江”,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富省跨跃的战略目标。我省水产业已规划到本世纪末全省水产品产量和产值要翻四番(鱼产量达到32万吨,实现产值40亿元)。为了实现国家和省对发展水产品的要求,必须抓住当前有利机遇,突出战略重点,牵住牛鼻子,把发展松嫩平原的渔业作为龙头,进而推动全省渔业的迅猛发展。一、松嫩平原在发展黑龙江省渔业的战略地位1.松嫩平原是左右全省的重要鱼产区。…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棉花产销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棉花生产和消费国。1998~2002年,我国棉花播种面积分别为445.9万公顷、374.8万公顷、404.1万公顷、481.0万公顷、418.4万公顷,产量分别为450.1万吨、382.8万吨、441.7万吨、532.4万吨、491.6万吨。预计2003年棉花播种面积507万公顷、产量580万吨,分别占世界的15.3%和27.9%。 1998~2002年度,我国纺纱产量分别为554万  相似文献   

16.
新疆南疆棉花与中国主产棉区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疆棉花生产迅速的发展,棉花生产对自治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棉花收入也成为新疆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新疆已初步形成了三个产棉区,即南疆棉区、北疆棉区和东疆棉区。南疆棉区是新疆棉花的主产区,其棉花产量约占新疆棉区产量的80%,也是我国最适宜的植棉地区,是长绒棉的生产基地。2006年南疆棉花播种面积731.13千公顷,总产达到138.9万吨,南疆棉花的发展对新疆棉花的发展,乃至全国棉花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南疆棉花与我国三大主产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比较是否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正>经济建设的实践证明,农业生产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业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增长幅度大的年份,将会导致下一年工业生产的更大幅度增长。反之亦然。尽管今后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与农业总产值,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所占比重渐趋缩小,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至今,已有14年,其间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粮食总产量有7年分别达3200万吨和3300万吨以上,1984─1989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连续6年超过千斤。1992年粮食总产量3320.5万吨,棉花52.7万吨,肉类221.7万吨,禽蛋111.7万吨,水产134.7万吨,蔬菜1900万吨,除粮棉外,分别比1978年增长2、2、3、4倍。与此同时干鲜果生产量也成倍增长。1992年人均食物占有量,粮、肉、蛋、奶、鱼类、蔬菜及水果分别达到491公斤、33公斤、16公斤、1.7公斤、19公斤、281公斤和8.3公斤。目前我省农副产品生产量已基本达到2000年的食物消费结构标准。 由于农业的稳定增长,使得农村经济得以迅速发展。1992年农业产值672亿元。乡镇企业2463亿元,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含建筑业)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14%,上升到1992年的44.4%。社会总产值中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20.3%,下降到1992年  相似文献   

18.
从长期看,加入WTO对我省农业的影响利多弊少。从短期看,则是弊大于利,但总体上不会对我省农业造成大的冲击。(1)粮棉油产品:粮棉油是我省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小麦、玉米、大豆、棉花和油料等农作物,我国的生产成本较高,价格高于国际市场20~30%左右。根据《中美农业合作协议》,我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在2004年之前将从目前的45%降至17%,粮棉油等重点农产品的关税则要降至145%。这样,美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将更多地进入我国市场,会对我省农产品特别是粮棉油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①小麦:我省是全国小麦重要产区之一,产量位居全国前列。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实行保护性政策,国内小麦价格一直相对坚挺,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小麦市场供大于求的真实情况。加入WTO后,我国小麦的进口配额将从200万吨增加到730万吨,2004年再增加到930万吨,这势必影响到我省市场。据省物价部门统计,去年7月份,我省小麦价格每吨比国际市场上高380元,比全国市场高60元。我省小麦与国际市场上税后小麦每吨差价在200元左右,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②玉米:加入WTO后,我省玉米生产将面临空前挑战。我省玉米价格偏高,每吨比国际市场高360元,...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共和国的诞生,1950年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哈尔滨亚麻集团有限公司前身)的建立,结束了我国没有亚麻纺织工业的历史。虽然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整个发展历程只有四十多年的时间。但四十多年来,我国亚麻纺织工业和世界亚麻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共性问题,那就是来自市场的日益严峻的竞争挑战。目前,世界上亚麻的生产能力为80万锭,具体分布为欧洲20万锭,中国20万锭,俄罗斯40万锭。美国和西欧是世界两大亚麻消费市场。其中美国以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我省制订人口规划、国民经济计划以及推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依据,本文拟对我省的人口发展状况、人口与经济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我省人口时间序列资料对未来人口进行预测。一、陕西省人口发展的历史考察陕西是中华民族定居最早的地区之一。据统计,从西汉元始一年(公元二年)至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的1,700多年间,我省人口大约在300万至400万之间。西汉元始二年,全省约有82万户,31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3%。唐代天宝元年(742年),作为京都所在地的陕西省,约有79万户,439万人,集中了全国人口的11.5%。清嘉庆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