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旅游》2012,(10):94-105
旅游是人们体验文化、增长见闻、获得精神享受的重要渠道,旅游活动的本质决定了旅游与文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决定了旅游是承载文化、展示文化、传播文化、发展文化、体现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山南,史称雅砻,又名“洛卡”,位于藏南谷地,是西藏文明的发迹之地。它拥有众多的西藏第一,如西藏第一位藏王聂赤赞布、第一块农田萨日索当、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佛堂昌珠寺、第一个村庄索卡、第一座寺庙桑耶寺、第一座陵墓藏王墓、第一部经书《西拜忏悔经》、第一部藏戏《琼结宾顿》等。截至2011年,山南地区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自治区级文物23处、县级文物93处。  相似文献   

2.
胡米 《西藏旅游》2011,(3):8-13
我对西藏的了解起源于电影《红河谷》,还有一本书《喇嘛王朝的覆灭》。在书和电影里都有很重的笔墨描写西藏山南的风光和人文。  相似文献   

3.
一篇《桃花源记》,让湖南常德拥有了"世外桃源"、"福地洞天"的美誉,这里因此被赋予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桃花源里的城市;一则"善卷让王"的典故,使"常德德山山有德"的民谣千古流传,誉为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发祥地;一条蜿蜒的沅水,一泓碧波的叶湖,将城市与水相依,这里因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相似文献   

4.
抵纳木措,过那曲草原,在西藏有这样一处秘境,它虽然在气质上不如珠峰雄伟,但景致上却跟南北极无限接近,闯入这里,俨然如闯入一片梦幻世界。这里拥有广阔的冰面,堪比北极圈蓝冰,震撼无比;它是光与影的极致结合,不仅有神山,更是神山与圣湖的交相輝映。它就是萨普,堪称人间仙境。  相似文献   

5.
在这里,爱情是飞檐走壁;在这里,青年勇子可以爬上高达数米的女孩子的闺房,然后早上自由离开,也可以同时拥有数个“走婚对象”;在这里,男子不需要对自己的小孩负责,走婚所生小孩由舅舅和母亲抚养,家里母亲是核心;在这里,人们使用独特的语言,住着独特的碉楼,吃着“臭猪肉”……  相似文献   

6.
我想去西藏 我一直对西藏有着一种可望不可及的精微心理。当我看到电影《红河谷》里那起伏的群山、宽阔的江河,涌动的羊群,埋藏在心中要去西藏的念头迅速点燃,我决定今年暑假去西藏。  相似文献   

7.
国家交通运输部《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交通文化是交通行业信奉和倡导的并在交通发展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的价值理念,是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成果体现,是现代交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交通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共同目标,增强交通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  相似文献   

8.
塔拉  赵利山 《西藏旅游》2014,(9):140-145
蓝天、白云、牧场、牛羊……或许是青藏高原上的广阔草原给人的印象太过深刻.以至于一提起西藏,人们总能想到游牧的人家在草原安营扎寨的景象。实际上,西藏也有湿润河谷、茂密森林,历史悠久的衣耕文化在这里默默地传承。  相似文献   

9.
见证与守望     
正对于一个人,三十年的磨练足够让其由青涩变成熟而自立于世;对于一座城市,三十年的岁月会见证它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于一本杂志,三十年里凝聚了几代人的理想、拼搏和积累。今年是《道路交通管理》杂志创刊三十周年,刊名由创刊时的《城市交通管理》到《道路交通管理》,编辑方针从"人车路共举,法理情并茂"到"传播安全知识,构建和谐交通",她忠实记录了我国道路交通大发展:三十年前,拥有一辆私家车是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人们骑着色彩、样式单一的自行车出行,每遇风雨天,公交车上就人满为患。时至今日,我国进入汽车社  相似文献   

10.
林木 《中国储运》2010,(9):62-62
翻看中国文化典籍.俺觉得最为高深之处就是做人的学问。且不说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只说两千多年来被儒家奉为圭臬的《论语》、《孟子》,通篇都是告诉你怎样做人.其精髓就是“仁义礼智信廉耻”.这七个字概括了人的遵循操守.规范了人的社会行为。对此.历代大儒写的疏注释义可谓汗牛充栋。由此看来。儒学不仅是传承了中国文化.更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