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丽君 《经济视角》2013,(11):32-36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金融机构纷纷倒闭,失业率急速上升,经济持续衰退。美联储在一般货币政策失效的情况下,只有采取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简称QEMP)。自2008年11月开始,美国已连续实施了四轮QE,巨大的流动性在经济中泛滥。本文旨在介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同时对我国一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如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通货膨胀、产出和利率的溢出效应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中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来研究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大中华经济圈”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推动了人民币的升值,且较之于香港、澳门和台湾,其正向溢出效应影响更加长远;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内地的GDP产出产生短时间的正向冲击,对香港和台湾的冲击由正转负并最后收敛于0,而对澳门的产出产生负溢出效应;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这四个地区的物价均构成正向冲击,而且对中国内地和台湾的冲击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国际背景下,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一直是学界与政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中国的角度,采用进出口、汇率、通货膨胀等渠道刻画中国与美国的经贸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VAR模型探讨美国从2008年开始推行的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与理论探讨。实证结果表明美国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溢出效应为多方面且不同程度的波动。  相似文献   

4.
金砖新兴股票市场国际定位及其溢出效应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砖四国新兴股票市场已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全球一体化进程之中。从水平溢出效应看,四国股票市场受发展中国家指数收益率的影响都不够发达,只有中国在考虑汇率后对发达国家或全球指数收益率有显著作用;巴西和中国(考虑汇率后)对本地区有显著影响。从波动溢出效应看,除中国外,其他三国均影响发达国家或全球、发展中国家和本地区指数收益。  相似文献   

5.
量化宽松、流动性溢出与新兴市场通货膨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各国政府使出浑身解数以刺激经济回暖,随着短期利率接近于零,常规货币政策几近失效之时,美、英等发达国家试图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刺激国内私人部门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当国内实体经济无法容纳这部分过剩的流动性时,必然导致流动性溢出,大量国际资本涌入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催生资产泡沫,给新兴市场国家造成通胀的压力。本文通过新近发展的面板VAR模型分析了量化宽松政策的流动性溢出效应及其对金砖国家物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VAR模型,运用2010年12月—2013年3月间中美月度数据,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进行探讨,以期有效化解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并为此提出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新新贸易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了基础设施投资对出口规模和出口复杂度影响的微观机制。基于理论假设,笔者使用1995—2013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变系数模型检验并比较研究了“金砖四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出口规模效应和技术复杂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砖四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出口规模效应和出口复杂度效应均显著为正,前者由大到小的国家依次为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后者由大到小的国家依次为俄罗斯、巴西、中国和印度;不同类型基础设施投资的出口规模效应和出口复杂度效应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东道国投资环境的优劣是外国投资者在进行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本文在"金砖四国"投资环境各子环境分别进行定性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原理,对该四国的投资环境进行了定量总体比较研究,并得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美国已经持续实施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通过建立VAR模型,从实证方面剖析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充分认识其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的传输渠道并把握其潜在风险,对于正处于经济关键转型期的我国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加强物价监管;加强热钱监管,抑制国际游资大量涌入;调整经济结构,控制贸易逆差;优化外资引入机制,鼓励本国企业跨国经营与投资;积极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强中美两国的政策协调,强化增持美元资产的条件性。  相似文献   

10.
自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先后两次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加速了其经济的复苏,与此同时,由于政策的溢出效应,两次政策的推出对于全球其它各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在此种情况下,我国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美联储QE对采用不同货币政策框架、汇率制度和资本流动管理制度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影响。“货币政策钉住货币供应量+宽松钉住汇率制度+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国家其货币政策应兼顾本国物价水平稳定,同时加强宏观审慎政策对资产价格的逆周期调节,避免出现实体经济紧缩而金融繁荣的现象。“货币政策钉住通货膨胀+浮动汇率+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国家应强化宏观审慎政策对资产价格的调节以应对金融资产泡沫。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01-2011年金砖四国及其主要FDI来源地的数据,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经验检验了金砖四国引进FDI的区位优势构成要素.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来源地的FDI,金砖四国的区位优势要素组合存在差异;对于来源于发达经济体的FDI而言,巴西的市场容量、自然资源和集聚因素,俄罗斯的自然资源、集聚因素,印度的劳动力成本、区域影响力和集聚因素,中国的市场容量扩张、自然资源、集聚因素和区域影响力是主要区位优势要素;对于来源于发展中经济体的FDI而言,巴西的技术水平和区域影响力,俄罗斯的劳动力成本、劳动力质量和区域影响力,印度的劳动力成本和区域影响力,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技术水平、集聚因素和区域影响力是主要区位优势要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CPI自2011年7月达高点6.5%以来,到2012年8月降到2.0%,这是国内宏观调控取得的显著成效。但有些外部因素却是不能调控的,如美国2012年9月14日推出的第三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是否会给中国带来新的通货膨胀压力?本文通过分析2008年11月和2010年11月美联储先后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实际影响,以此推测QE3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可能影响。研究设计从大宗商品价格、国际资本流动两方面进行理论分析,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美国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并且意外发现中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过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收集美国实行量化宽松以来短期金融市场数据以及长期宏观经济数据,采用VAR模型研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以及就业率的影响效果,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时间系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来探讨美国和金砖四国股市联动性.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美国标普500指数和巴西Bovespa指数的联动性最强,其次是俄罗斯RTSI指数,而美国标普500指数同印度BSE30指数和中国沪深300指数的联动性最弱.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金融危机后,2008年11月至2012年12月美国为刺激经济、减少失业,先后启动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着全球以及中国经济。本文首先分析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背景和内容,然后着重分析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进出口贸易、通货膨胀以及资产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金砖四国"经济增长源泉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使用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和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对金砖四国1990-2004年的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解,并且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变化率两部分。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劳动力和物质资本投入在金砖四国各个国家经济增长中都处于重要的地位;金砖四国各个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率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运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时期,鉴于传统货币政策面临"流动性陷阱"的无效性,美联储实施了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文章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和预期效应出发,结合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系统深入分析了它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9.
始于2008年的金融风暴短期内席卷全球,面对金融危机,各国相应出台政策参与救市。美联储用6年时间利用非常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美国经济走出危机泥潭。此后,日本和欧元区纷纷效仿,也陆续推出了“仿美版”QE,但最终政策效果却未达统一。通过概述美日欧三大经济体政策实施的过程,综合比较分析其产生政策效果不同的原因,并总结其对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政策实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收入分配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理论与实证均表明,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存在相关性.本文选取金砖四国(巴西、中国、印度、俄罗斯),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信贷规模显著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呈线性递增关系;(2)信贷质量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且呈线性递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