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同犯罪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犯罪形态之一,也是刑法理论中比较复杂的问题之一,研究共同犯罪对执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刑法第25条第一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据这一定义,可以将共同犯罪理解为二人以上,在共同的故意支配下,共同实施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犯罪行为。由于共同犯罪的复杂性,使得共犯成为历来人们研究的焦点。犯罪最终反映在犯罪构成上,共同犯罪也不例外。只有严格遵循犯罪构成理论,才能正确指导共同犯罪理论的研究及司法实践中对共同犯罪的正确定罪与量刑。经过广大学者与司法工作者的努力,逐渐形成了…  相似文献   

2.
田彬 《商》2013,(21):265-265
当一个人犯罪时,我们很容易通过刑法分则的规定对其定罪量刑;当很多人参与犯罪活动时,就会比一个人进行犯罪复杂,也会比一个人犯罪要严重。共同犯罪,就是要解决多人犯罪提出的概念,而对这样一个概念我们首先要学会正确理解它,只有理解了它要表达的理念,我们才能够去正确运用它。  相似文献   

3.
《商》2015,(11)
以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的基本理论开篇,分别从基本概念、构成要件、特征以及规范结构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罪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然后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罪在处罚上的争议进行了正当性的解读,阐明应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罪进行立法的必要性。介绍国外主要国家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罪进行立法的现状,借鉴其立法模式,对我国的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的立法形成一定的理论认识,以期完善不纯正不作为犯罪在立法的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4.
徐贞云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4):252-253
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由"四要件说"开始向"三阶层体系"转变,客观上促成了客观共犯理论的产生。共同犯罪首先是一种客观意义的犯罪,最终才是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这就是认定共同犯罪中的客观共犯主义。在客观共犯主义下,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犯形态、实行过剩和共犯的处罚等问题都表现出了新的特征。客观共犯主义和"法定符合说"、"部分犯罪共同说"是一脉相承的,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以此来认定共同犯罪,才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实质体现。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犯罪帮助行为相比,网络犯罪帮助行为呈现出危害性更大、独立性更强的特点。这给现行的共犯归责模式带来了教义学挑战,部分共同犯罪说面临难以构成共同犯罪的挑战,犯罪事实支配理论难以区分正犯与帮助犯,限制从属性无法回应违法相对性。采用行为共同说来解释共同犯罪的本质问题,可以解决难以构成共同犯罪的问题;采用形式客观说,可以明确区分正犯与帮助犯;采用最小从属性说,可以正面回应违法相对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商》2015,(6):221-222
片面帮助犯是指行为人在犯罪实行行为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暗中为其提供帮助,对犯罪结果发生起到帮助作用的情形。理论上对于片面帮助犯是否能够成立有着较大分歧。争议焦点主要在于片面帮助行为人与实行行为人之间在缺少我国传统理论上所理解的共同犯罪故意的情况下,能否成立帮助犯。共同犯罪中的共同故意应的内涵应有片面的共同故意,从而认为片面帮助行为应当成立帮助犯。  相似文献   

7.
张璐 《致富时代》2010,(3):184-184
该文对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的情况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对对犯罪中止的分类解析,对实行犯、教唆犯、组织犯、帮助犯的中止情况认定分析,以使读者对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有着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现在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并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模式,我们需要的不是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而迫切需要在我国建立一套完备的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体制。构建科学合理的未成年人案件处理体制;完善处罚方式,要明确有关刑种的限制使用;最后,完善非处罚性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现在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并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模式,我们需要的不是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而迫切需要在我国建立一套完备的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体制。构建科学合理的未成年人案件处理体制;完善处罚方式,要明确有关刑种的限制使用;最后,完善非处罚性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杨艳霞 《致富时代》2011,(3):174-174
非犯罪化是指立法以及司法机关通过立法及司法活动,将一直以来作为犯罪处理的行为不作为犯罪处理的制度或过程。随着国际社会人权呼声的日益高涨和刑法谦抑性理论的深入影响,非犯罪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眼下我们必须坚持以犯罪化为主的道路,并且辩证地结合非犯罪化的合理因素,不断地完善我国刑事法律制度。我们要认清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概念范围和时代背景以及两者适用的条件与目的,并且结合我国的立法现状与缺陷,以求探索出一条适应我国法制现状之路。  相似文献   

11.
对未成年犯罪从轻、减轻处罚,已成为社会共识。如何对已触犯刑罚的未成年人选行“二次犯罪”的预防,还远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期货犯罪的立法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汝宽 《商场现代化》2006,(25):298-299
我国当前期货刑法体系是通过刑法修正案的方式逐步建立的。现行期货刑法体系不仅不能满足当前打击期货犯罪的基本要求,而且不与国际接轨,阻碍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和繁荣。本文通过分析评价了我国现行期货犯罪体系,并借鉴期货犯罪立法的国际经验,指出我国期货犯罪立法的缺陷,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认定与立法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是根据法律所规定的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主体的多重法律认定的。我国刑法规定的商业秘密罪的构成要件缺乏科学性,以客观损失“量”为基点确认罪否的立法模式,在商业秘密犯罪中是完全不适宜的。这种立法模式在违法与犯罪的划分上不科学,导致在实践操作中商业秘密犯罪的认定极为困难。应借鉴商业秘密法律制度较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制定商业秘密专门法规,以附属刑法形式明确罪与非罪的界限则更具有现实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陈明星 《商场现代化》2007,(7S):300-302
本文就目前我国期贷交易市场犯罪现象引入,介绍目前国内外相关立法现状,然后分析我国期贷市场犯罪立法存在的一定问题,最后针对问题、结合现实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内对食品犯罪的研究自《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开始,其主要聚焦于食品犯罪的立法模式、处罚范围和法定刑的配置等方面,内容丰富而全面,对食品犯罪刑事立法得失的总结较为全面。国外对食品犯罪刑事立法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立法模式、处罚范围和刑罚配置等方面,这与我国不同,可供我国立法借鉴。纵览国内外关于食品犯罪刑事立法研究的状况,可吸取理论研究与立法动态紧密联系、大数据研究方法的运用和域外治理经验的借鉴等研究之长,在研究道路上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6.
现今对于共同犯罪中止如何认定的问题颇具争议,共犯的全部中止在学界和实务界意见较为统一,部分共犯人在共同犯罪中实现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我国还存有异声.本文拟对此方面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据调查,目前我国未成年违法犯罪人数呈下降趋势,以邓州市法院为例,2011年至2013年的近3年时间内,该院少审庭共受理涉少犯罪案件82件113人,年度受理数分别为28件38人、21件28人、33件47人。其中16-18周岁分别占案件总数和人数的42%和54%,16周岁以下的占58%和46%,年龄最小的未满12周岁。除此之外,团伙犯罪占16%,辍学后犯罪占48%。其特点上,财产型犯罪、团伙型犯罪、暴力型犯罪突出和犯罪低龄化、  相似文献   

18.
杨冶文 《商业科技》2011,(11):103-104
司法机关在认定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金额时,为了突出犯罪金额的巨大,往往不顾法律法规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一律采取强行鉴定的方式来认定犯罪金额,这是不实事求是的。依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对于销售伪劣商品是否进行鉴定,分别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果对于不应该进行鉴定的案件强行鉴定,不仅在法理上也不能成立,而且会造成同样金额的犯罪,对未遂犯的处罚高于对既遂犯处罚的悖论结果。  相似文献   

19.
司法机关在认定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金额时,为了突出犯罪金额的巨大,往往不顾法律法规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一律采取强行鉴定的方式来认定犯罪金额,这是不实事求是的。依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对于销售伪劣商品是否进行鉴定,分别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果对于不应该进行鉴定的案件强行鉴定,不仅在法理上也不能成立,而且会造成同样金额的犯罪,对未遂犯的处罚高于对既遂犯处罚的悖论结果。  相似文献   

20.
《商》2015,(19)
犯罪预备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之一,是认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重要指标。本文从比较法角度出发,对比分析国外关于犯罪预备立法模式的概念和特征,阐述总则式立法模式与分则式立法模式各自利弊,并认识到我国犯罪预备的立法模式的不足并建议加快立法进程,实行总分结合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