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担保类表外融资"是中国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构建数据集,研究担保类表外融资周期波动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商业银行的担保类表外融资业务与普通贷款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任何影响银行信贷的冲击,都会间接对担保类表外融资产生作用相反的影响。其次,合意贷款政策间接造成了担保类表外融资业务的超常增长,而非"存准率"、"贷存比"等传统监管约束。最后,担保类表外融资业务还受经济波动、业务风险与收益、银行经营水平和市场信用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一种在未来而非现在实现的或有资产和负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未来的偿付能力和获利水平。根据巴塞尔委员会规定,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可以分以下四类:第一类,商业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即客户资产管理的中介,包括银行结算、信托、委托存贷款、代理等业务,它给商业银行带来手续费收入;第二类,保证或担保,包括传统的对偿还贷款的担保,跟单信用证担保,汇票承兑以及有追索权的债务的转让,对附属机构的融资支持;第三类,贷款承诺,  相似文献   

3.
中间业务是指不动用银行资金,而利用银行在技术、信息、资金、机构、人员和信誉上的优势,向客户提供服务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它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了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由于它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故又被称为表外业务。目前,国际上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已发展到上百种。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分为四大类:(1)银行承担风险的各种担保,如普通担保、银行承兑担保。  相似文献   

4.
一、银行中间业务的基本内容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占用贷款规模、不动用自身资金的情况下,依靠为客户提供各种中介业务和金融服务来获得手续费和佣金收入的各项业务。由于这些业务是介于资产负债业务之间,未列入资金平衡表,且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变化,通常也称之为表外业务。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标准,中间业务可分为四大类:1.银行提供的各种担保。主要包括传统的对偿还贷款的担保、跟单信用证担保、票据承兑担保、追索权的债权转让及对附属机构的融资支持等。担保业务是由第三者(担保人)应合同一方(委托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银行表外业务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紧密联系,但又迥然不同,在当前现代商业银行业务中,表外业务的作用日趋重要和显著。本文就农业银行总行外汇表外业务为例,反映银行外汇表外业务的类型、规模,特点,同时提出应对表外业务会计核算不规范、金融衍生交易担保管理缺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崔军 《武汉金融》2003,(1):43-44
一、我国商业银行外汇表外业务的发展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外汇表外业务主要是传统的担保和承兑业务.主要有信用保函、银行保函、承兑业务和备用信用证业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巴塞尔协议Ⅲ的框架下,运用我国15家商业银行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④的风险与收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衍生交易类表外业务的风险较高,收益却较低。在传统表外业务中,金融中介服务类表外业务风险较低,收益较高,且不占用经济资本,商业银行应大力拓展金融中介服务类表外业务收入;担保类、承诺类表外业务总体上收益较低,缺乏资本精细化管理,其中部分担保类表外业务可能风险较高,应纳入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  相似文献   

8.
表外业务指的是银行从事的不涉及资产与负债金额的变动。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本,从而提高资产收益率的业务。近十年来。随着金融国际化的发展,现代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蓬勃兴起,已成为国外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据不完全统计,欧美的一些大银行的表外业务经营收入已超过其主业收入。表外业务经营越来越被国际金融界重视。目前,银行的表外业务主要有:银行承担风险的各类担保,贷款承诺,各种金融创新业务和金融服务等中介业务。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在办理基本的资产负债业务之外,还要对客户提供支付结算、代理、信息咨询等中间业务,以及从事担保、承诺和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活动,由于这种业务在其发生时并不列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所以被称为表外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无风险的银行传统中间业务,也包括各砷有风险的金融活动,如担保、承诺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狭义的表外业务则专指有风险的表外业务,这类表外业务一直是金融创新中最富活力的领域.本文所述仅指有风险的表外业务.  相似文献   

10.
中外银行中间业务竞争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卫红  刘湘云 《南方金融》2001,(11):47-48,3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大致可以分为结算类、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中间业务及其他中间业务.本文首先从中间业务收入水平和业务品种两个角度对中外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浅论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根据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对表外业务的解释"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具体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鲍岚 《华南金融电脑》2003,11(11):31-34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而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它大致可以分为六类:结算类中间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担保类中间业务、承诺类中间业务、交易类中间业务、其它中间业务,其品种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13.
关于拓展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调研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跃尔 《浙江金融》2007,(4):58-58,51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根据这一属性,中间业务可分为九大类: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包括国内外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包括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金融机构委托、代收代付等;担保类中间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银行保函等;承诺类中间业务,主要包括贷款承诺业务;交易类中间业务。国际先进银行的发展经验表明,发展既不直接运用银行自身资金、又能为银行带来手续费收入的中间业务,是银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增加业务收入和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随着金融业的发  相似文献   

14.
一、银行表外业务的界定及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西方银行的表外业务通常是指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的业务.按照巴塞尔委员会所确定的标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表外业务:前者泛指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包括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和或有债权/债务类表外业务;后者是指虽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为资产或负债的业务.  相似文献   

15.
田秀兰 《甘肃金融》2002,(Z1):65-66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大致可以分为结算类、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类、咨询顾问类及其他类.中间业务虽然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具体反映,但可以改变银行当期损益,属于可能影响未来资产负债状况的银行业务,具有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身的资金和信誉优势,为客户的某些经营活动提供担保,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中间业务。它对于扩大银行利润来源、促进客户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担保业务是表外业务,无须占用资金,成本极低而收益颇丰,故而日益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表外业务,简称OBS(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即不列入资产负债表,而仅可能出现在财务报表脚住中的交易活动。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对表外业务狭义、广义概念的区分。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总额,但由于银行已承担了经济责任,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转化为资产负债义务,并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运营资金的业务活动。这些业务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需要在资产负债表外记载、反映、核算和管理,在风险成为现实时,就转为表内业务,在资产负债表中得到反映。 一是各类担保业务,包括贷款偿还担保、银行承兑汇票、有追索权的交易、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商业信用证)、保函、背书等。 二是承诺业务,包括可撤销的承诺业务和不可撤销的承诺业务。可撤销的承诺业务主要有:贷款限额与透支限额。不可撤销的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人对中国银行业的印象是保守,但从近两年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来看,其实不然。美银美林在今年上半年曾警示中国银行业表外业务和“表外之外的业务”潜藏的风险非常之大。在美国,表外业务按两类来划分:一类是承诺类,包括信贷承诺、信用卡未实现的额度等,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重点中间业务市场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业务是指银行不占用或很少占有自有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各种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国外商业银行通常将中间业务统称为表外业务。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分为四类:商业银行传统的代理、中介业务;担保业务;贷款承诺业务;金融工具创造业务,如期货、期权、互换、远期协约等。  相似文献   

20.
<正>八十年代初以来,由于世界金融的自由化、国际化、证券化、现代化、内部竞争的激烈化及席卷全球的债务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西方商业银行形成了一股金融创新、开发新业务的潮流,由于这些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出现,故称为表外业务。此类业务近年来增长迅速,在银行业务和收入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有的甚至超过了表内业务,成为大银行经营的主要取向。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方法可将表外业务分为四类:一是银行提供的各类担保、追索权的偿还与转让、备用信用证等;二是贷款或投资的承诺业务;三是外汇的买卖及投资业务;四是利用银行现有的人力与技术设备等资源,为客户提供中介服务。西方商业银行业务表外化实质是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的竞争,它顺应了国际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需要,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了多功能的服务,扩大了用户的选择,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为促进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表外化业务的发展,提高了银行的声誉,稳固和吸引了客户,达到了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