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于局外人的隔靴搔痒、泛泛而谈,作为国企改制的亲历者,本文作者很中肯地指出了国企改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国的国企改制本无经验可借鉴,很多问题也在探索之中,本文虽然是一家之言,但对后来的改制企业是一个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搞好两个置换 推进国企改制深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以后,国企改制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体制障碍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比较突出的是两个置换,如两条拦路虎阻碍着企业改制的深入发展:一是国有独资企业身份的置换,即由国有企业向混合所有制甚至民营企业的转换;二是国企职工身份的置换,即由国家主人向受聘员工身份的转变。从目前一些企业的改革实践看,能否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而稳妥地搞好这两个置换.是关系到企业改制能否深入发展的关键。南京钢铁集团企业改制的经验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南钢在企业改制中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  相似文献   

3.
改制分流企业要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改制企业应当把握时机,积极推进对经营者、技术与营销骨干实行股权激励,促进企业持续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4.
客观地看待改制中出现的问题 在国企改制的探索过程中,因部分地方政府对企业改制监管不严,部分企业管理层不按照相关规定操作,改制中曾经出现过管理层损害职工合法权益、侵占私分国有资产的行为,影响社会稳定,妨碍社会公正。由于社会上部分人将上述问题与国企改制直接联系起来,在继续深化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改制时,对上述问题应该给予必要的分析和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5.
国企改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当前形势下,企业改制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时期:改制企业已经在行业内占据了一定的数量和地位,未改制企业有改制成功企业十多年的改制经验可以借鉴;在近几年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下,建筑施工业快速发展,企业积累相对丰厚等。此外,企业所处环境又呈现出新的特点:经济危机下,国内经济亟需要促进稳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深化改制的大好时机;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渴望一个产权明晰、机制灵活负担小的企业机制,改制似乎是最好的方法;建筑施工业属于一般性竞争领域,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继续深化改制等。这些环境的新变化和形势的新特点,使企业改制既艰难又急切,走到了十字路口上。在这个十字路口上,更完善的配置政策支持是继续改制的方向标,探索新的模式是深化改制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6.
实行政企分开、企业化改制以来,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多种型号有了新的突破性进展,整体效益连年增长,职工整体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可以说航天企业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如同众多国有企业一样,部分航天企业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所有者缺位问题未彻底解决,决策的科学性有待提高;人才短缺与人才流失、人才浪费并存;目标责任制度没有细化,竞争机制有待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需要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尚未得到有效建立和严格执行。因此深化改革仍然是我们贯彻落实国防“高新工程”战略的…  相似文献   

7.
陈戈 《中国石化》2006,(10):31-32
改制分流实际上也是企业产权制度的变革。改制员工持股可以强化企业内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但是在改制员工持股实施的过程中,法律程序、工商登记、持股机构和股份来源等都可能成为具体的障碍。特别是《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而在改制分流工作中,往往出现超过50名改制带资职工的改制企业。因此,如何规范地解决工商登记问题.保护改制股东的根本利益?笔者认为,信托持股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从而进一步推进员工持股的普及,真正实现产权人格化。  相似文献   

8.
吴铭 《广西电业》2007,(7):36-37
当前,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改革的深度上,都较以往国企改制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特别是中央直属企业的改制较以往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主要原因是此轮改制  相似文献   

9.
国企改制不是改旗易帜,也不是一卖了之!国企改制虽然陷入僵局,但依然如箭在弦!国企改制经历了阵痛分娩,如何才能破茧成蝶?  相似文献   

10.
国企改制,是一场涉及企业体制、机制和利益重新调整的深刻变革。既然是变革,就不可能没有意见分歧,就不可能没有失误。国企改制正是建立在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基础上的。完成这个过程,组织的责任是双重的,把握改制的硬件操作很重要,而把握人的观念的更新更重要。思路决定出路,观念造就人生,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相似文献   

11.
在国企竞争与垄断之争、管理人员行政化、利益平衡等敏感话题面前,内部监督机制无法得到实施,公司治理无法"双管齐下",最终出现国企治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遗憾结局2000年后,在产权制度改革步履维艰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掀起了第一波改制潮,MBO(管理层收购)在当时非常时髦,成为解决公司产权结构的一种主流模式。其中,分为整体改制(俗称"大改",控制权变更)和部分改制(小改)。已经亏损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将走向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管理层收购已成为当前我国国企改制的一种普遍形式,但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也使这一在我国风行的改制模式几经反复。随着国资委叫停国有大型企业的管理层收购,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将走向何方,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 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 指出,企业改制后要“加强和完善 监督机制,把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 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建立现代 化企业制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 加突出企业监督机构和监督机制 的地位和作用。企业纪检监察部门 作为企业内部监督的主体之一,在 企业改制后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 主体作用,仍是我们当前要积极探 索和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一、企业改制后,纪检监 察部门的地位、作用和基本职能 不能削弱 1.企业改制的目的决定了企业 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和职能不能削 弱。中央决定按照现代…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制后,企业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如何坚持?政治核心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本文谈几点看法。确保政治核心地位必须做到“五个明确”1、必须明确国有企业在改制后,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没有变,企业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也没有变。国有企业改制为公司制,既有国际上公司制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中国的特色,即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国企的政治优势。这是因为,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股公司既是经济组织,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企业不仅要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财富,同时还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企业党委必须处于政…  相似文献   

15.
《航天工业管理》2006,(3):45-45
国资委日前公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允许大型国企管理层成员在企业“增资扩股”时持有企业股权,但持股总量不得达到控股或相对控股数量。  相似文献   

16.
国企改制后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企改制后,对企业内部管理、培养高素质领导和加强政府服务职能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彭锋 《中国石化》2005,(11):40-42
目前,集团公司各企业的改制分流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些企业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然而,由于我们改制分流是前无古人的、“摸着石子过河”的创举,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客观的主观的、外在的内在的各种因素,使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前所未有、难以处理的问题,甚至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从这几年企业改制的情况来看,由于改制分流涉及的法律主体比较多,操作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法律关系也比较复杂,所以一些单位在改制分流的操作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这很有可能成为改制企业今后健康发展的隐患,应该引起改制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国企改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国企改制的深入,必须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将国家利益、企业发展和员工利益三个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改制分流企业(以下简称改制企业)职工权益的内容和实现形式与改制企业的运作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改制分流工作中,坚持正确的原则,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从国有资产的评估、职工身份置换的补偿、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劳动关系和政府支持政策等方面来保护改制分流企业职工(以下简称改制职工)的权益,以保证改制企业和职工真正走向市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最终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部分国有企业改制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进一步对改制后的企业健康发展提出了转变观念、转变机制,最终实现转变企业整体运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