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文献梳理,提出了人口性别比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运用相关数据进行检验。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数据中既存在女性的漏报瞒报,也存在男性的漏报瞒报;1949年以来中国总体人口性别比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关系不对应;婚姻挤压由于存在连续性,靠扩大婚龄差无法缓解;男孩偏好是个文化观念问题,更是个社会结构与制度问题;当前独生子女政策正面临考验;人口调查与数据分析中还存在值得认真面对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长期人口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出现了迅速、持续增高的现象和趋势,这对未来中国人口的发展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性别比方案预测我国人口未来百年的发展状况,考察出生性别比偏高对人口总量、出生人口规模、总人口抚养比以及婚姻市场的性别比等产生的影响.出生性别比偏高会降低出生人口规模、加速人口老龄化以及造成婚姻挤压等人口后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性别比":我们知道什么,还应该知道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文献梳理,提出了人口性别比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运用相关数据进行检验.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数据中既存在女性的漏报瞒报,也存在男性的漏报瞒报;1949年以来中国总体人口性别比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关系不对应;婚姻挤压由于存在连续性,靠扩大婚龄差无法缓解;男孩偏好是个文化观念问题,更是个社会结构与制度问题;当前独生子女政策正面临考验;人口调查与数据分析中还存在值得认真面对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性矛盾的日益突出,人口性别比失衡仍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亟须解决的重大人口问题。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不仅会影响未来的男女婚姻状况以及家庭的组建,更会对我国政治经济产生进一步的影响。由此看来,研究并降低人口性别比就变得尤为重要。文章简述了人口性别比失衡的主要原因和特点,以及进一步研究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从而提出解决的相关对策,以减少此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使男女比例得以改善,达到性别比的均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地方立法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有关规定,分析、规类地方立法的主要类型,指出地方立法的效果及不足,提出了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世界普遍性问题,当资源型城市发展成综合性工业城市后,人口结构最终呈现老年型结构,三产从业人员知识和就业结构单一,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和隐性失业人口增加。同时,第二产从业人员比重扩大、性别比失调,最终产生“婚姻拥挤”现象。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必须考虑协调城市资源与人口、环境、经济社会等各因素。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世界普遍性问题,当资源型城市发展成综合性工业城市后,人口结构最终呈现老年型结构,三产从业人员知识和就业结构单一,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和隐性失业人口增加.同时,第二产从业人员比重扩大、性别比失调.最终产生"婚姻拥挤"现象.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必须考虑协调城市资源与人口、环境、经济社会等各因素.  相似文献   

8.
限制生育政策不是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偏离正常值范围(正常范围为103~107),我国各次人口普查显示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攀升,1982年为108.47,1990年为111.14,2000年为116.86,2005年为118.58①。这个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对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多数人的看法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重男轻女观念严重、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普遍和B超技术的普及应用等,是其主要原因。也有一些人认为,我国严格的生育政策是导致出生性别比升高的主要原因。后一种观点是否成立,直接影响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有必要加以澄清。我们认为我国的生育…  相似文献   

9.
关注生育政策与人口结构的联动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大力控制人口增长以来,在经历了近十多年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之后,当前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突出特点是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流动人口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五大人口高峰”的相继到来。如果说20年前  相似文献   

10.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异常偏高问题就引起了国内外人口学家的关注和讨论,特别是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发表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异常升高更是成为国内外人口学家聚焦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各级政府对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治理也予以了高度的关切。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偏离正常值范围(正常范围为103~107)。根据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和1‰、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11.
基于普查数据的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 2 0 0 0年人口普查数据 ,对中国劳动适龄人口的基本态势作了分析和概括 ,主要涉及劳动适龄人口的数量、增长率、自然结构、受教育程度以及劳动适龄人口分布与投资分布相互匹配的关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庞大 ,增长迅速 ,其性别比下降 ,中位年龄增大 ,受教育程度不高 ,且存在着悬殊的地区差异。如何化解劳动适龄人口的巨大压力 ,改善就业状况 ,将是中国在今后一段很长时期内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注人口安全促进协调发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提出了人口安全的概念.回顾了人类历史上的人口发展过程与人口安全,讨论了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人口安全方面的问题,诸如人口过多、人口总体素质不够高、艾滋病的威胁、出生性别比偏高、老龄化问题和就业问题等.给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框架下,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安全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人口安全的概念.回顾了人类历史上的人口发展过程与人口安全,讨论了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人口安全方面的问题,诸如人口过多、人口总体素质不够高、艾滋病的威胁、出生性别比偏高、老龄化问题和就业问题等.给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框架下,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安全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劳动适龄人口的基本态势作了分析和概括,主要涉及劳动适龄人口的数量、增长率、自然结构、受教育程度以及劳动适龄人口分布与投资分布相互匹配的关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庞大,增长迅速,其性别比下降,中位年龄增大,受教育程度不高,且存在着悬殊的地区差异.如何化解劳动适龄人口的巨大压力,改善就业状况,将是中国在今后一段很长时期内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婚姻拥挤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婚姻拥挤问题是中国人口转变过程中面临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分析模型 ,对婚姻拥挤的测度方法进行了探讨 ,并在实际人口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婚配性别比测试对中国曾经与即将发生的婚姻拥挤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本文从终身不婚比例、初婚年龄和夫妇年龄差三个方面对于婚姻拥挤的后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我国现阶段出生性别比失调对未来婚姻拥挤的影响不可忽视 ,但是并不像一些传媒所宣传的那样严重  相似文献   

16.
宜昌在经济尚欠发达的情况下,总和生育率持续保持在低水平,性别比也一直处于正常状态,证明了转变婚育观念建设人口文化的重要性.宜昌在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中注重生育文化的建设与相关文化建设相结合、与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与传承优秀文化相结合、与物质文化建设相结合,是宜昌计划生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宜昌在经济尚欠发达的情况下,总和生育率持续保持在低水平,性别比也一直处于正常状态,证明了转变婚育观念建设人口文化的重要性.宜昌在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中注重生育文化的建设与相关文化建设相结合、与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与传承优秀文化相结合、与物质文化建设相结合,是宜昌计划生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充分利用男女性别人口死亡率数据的有效信息,联合预测男女人口死亡率,能够提升死亡率建模方法的科学性和预测结果的合理性。选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分年龄、分性别人口死亡率数据,采用多人口Li-Lee模型对男女性别人口死亡率进行联合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单人口Lee-Carter模型进行比较,以探寻适合中国人口死亡率预测的模型方法。研究表明,相对于Lee-Carter模型,Li-Lee模型在中国男女性别人口死亡率拟合与预测中具有较好的表现,全样本拟合值的绝对百分比误差平均降低了0.23%,且短期预测值精确度相对较高。同时,Li-Lee模型预测的人口死亡率性别比在长期中能够进入合理区间,避免了出现Lee-Carter模型预测结果中的异常数值,并通过补充中国台湾省人口死亡率数据,进一步验证了Li-Lee模型长期预测结果的稳健性。研究结论能够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落实人口中长期均衡发展战略提供基础性支撑信息。  相似文献   

19.
我对出生性别比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我在80年代初由北京大学选派接受联合国人口基金的奖学金到美国攻读人口学的时候,我一心想的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最大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多又增长快,解决之途就是通过降低生育率减少人口增长。为此,我用心研读各种关于生育问题的理论、学说和方法,以加强自己对生育问题的认知。尽管我打算以中国生育问题作博士论文并没有如愿,中国生育率下降还是成为我在国内外发表的第一篇人口学论文的主题(Poston and Gu1987;顾宝昌1987)。出生性别比在我的脑海中根本不占位置,而在任何人口学的教科书中,“出生性别比”也就占半页的篇幅,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人口性别比角度分析中国房价不断上涨的现象,利用我国2001-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性别比失衡是我国房价持续上涨的重要原因,它通过增加婚姻市场中的竞争压力提高人们的购房欲望,推动房价上涨。由于人口结构存在稳固性,而我国少儿人口性别比失衡情况更为严重,因此将导致在未来20年中婚姻市场上性别比的持续上升。据此,本文提出四点政策建议:一要改革和调整现有的土地政策;二要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三要加大对性别选择的管制;四要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以及租房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