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卉 《企业标准化》2000,(1):8-9,20
本文阐述了在知识经济和质量经营时代 ,不断进行知识创新和追求质量卓越 ,就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驱动力”。企业最先创新并拥有某种新的知识 ,致力于将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有机地融于企业经济 ,就能在经济发展占据最有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类型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屈智敏 《企业经济》2003,5(12):85-86
企业文化是关于企业价值观和道德精神的规范,它能使员工产生凝聚力,为实现其目标忘我工作。创新是企业理念、产品、制度等的整合,不同的企业文化会产生不同的创新机制和模式,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3.
科研企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企业,要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企业管理的内容和目标,创新一种的管理模式来引导企业的发展,重视科研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能更好地规范企业的管理和推动企业的发展,因此,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企业,只有不断优化创新经营机制,激发企业活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企业机制优化和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优胜劣汰”势所难免,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内部机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在竞争中的成败。就我国企业的现状而言,存在的问题和  相似文献   

5.
《企业科协》2007,(12):24-26
中关村企业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等三种主要创新模式上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特征。 一、中关村企业原始创新的特点 1.国家战略需求是中关村原始创新的重要动力 中关村企业原始创新的动力不仅仅是来自市场需求,国家战略需求是中关村原始创新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6.
辛琳  孟昕童 《会计之友》2021,(24):57-64
选取2010—2019年数字经济上市企业为样本,以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数字经济背景下社会网络、知识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上市企业的社会网络与知识网络双重嵌入对创新绩效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表现为:社会网络嵌入缓解数字经济企业融资约束,从而推动创新绩效发展.而融资约束在知识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关系中没有发挥显著中介效应.文章创新之处在于从交互赋能视角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网络嵌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对以往单一网络嵌入的相关研究进行丰富和补充.企业应充分利用社会网络和知识网络的交互赋能机制,缓解融资约束,不断提升资源获取能力,提升团队的知识敏感度和知识迁移能力,提升数字经济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7.
企业创新人才的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创新能力 ,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是决定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和市场总格局中的地位的主要因素。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体系 ,它是由企业信息集散机制、创新决策机制、技术开发机制、人才开发机制、创新激励机制、投入保障机制等组成 ,而人才开发机制是企业创新体系的核心。企业创新的第一资源是智力资源 ,拥有智力资源的是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体是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高科技产业化的复合人才群体 ,包括研究、开发、信息、管理、金融和市场的全套人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必须首先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企业自主创新过程具有独特性,就需要一种不同于日常运营管理的方法.文章基于项目管理的视角,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管理模型,进行企业自主创新过程的机制研究.在创新过程中,利用现代项目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开展创新过程管理,平衡创新的效率和创造性;按照学习曲线的要求,通过组织学习和知识积累不断填补自主创新活动中的信息缺口,促进创新项目的成功,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企业进行知识管理,需要不断挖掘知识资源,充分利用知识进行创新。就企业内知识的形态而言,有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分。显性知识是指客观的和理性的知识,能以数据、科学公式、说明书、指南、手册和图表等形式分享的结构化知识,是实事知识和原理知识,这类知识容易在知识主体间正式地、系统地传递与分享。而隐性知识是主观的、经验性的、难以形式化的知识,不容易表达,难以被测度,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知道的超过能说出的。”  相似文献   

10.
运用创新网络理论和企业集群理论,分析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创新力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完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对策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等各个行为主体之间建设显性或隐性的联接,从而带动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创新成果的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