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世界油气储量继续保持增长,其中原油储量为1.53万亿桶,增长3.4%,增量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天然气储量为6746万亿立方英尺,增长1.5%。世界炼油厂的关停兼并仍在继续,2011年,世界炼油厂总数为655座,较2010年减少7座,炼油总能力为8805.5万桶/天,比2010年下降18.5万桶/天。炼油产的关停兼并活动主要集中在西欧和北美地区,亚洲、中东的炼油厂在继续增加,产能也在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
2014年世界油气储量继续保持增长,其中原油储量为1.66万亿桶,比上年增长0.5%,增量主要集中在西欧地区;天然气储量略有增加,为6966.1万亿立方英尺。2014年全球炼油总产能近8800万桶/天,比上一年产能有所下降,炼油厂数量减少7座至643座,主要集中在西欧和北美,这是自2012年达到历史新高以来,全球产能连续第二年下降。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2009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0.9%的微幅增长以及产量3.2%的下降,2010年的石油产储量则呈现出大幅度的逆转,产量约为7236.9万桶/天,增长近2%,储藏量从2009年的1.35万亿桶(1849.5亿吨)提高到2010年的1.47万亿桶(2013.9亿吨),增长8.9%,该增幅是自2005年以来的最高增幅。世界炼油能力则连续第9年实现增长,总加工能力从2009年的8720万桶/天(43.6亿吨/年)增加到8822万桶/天(44.11亿吨/年),增加了约100万桶/天(5000万吨/年),产能的增长主要来自亚洲地区。  相似文献   

4.
2008年,世界油气产储量继续小幅稳定增长,《油气杂志》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1月1日石油探明储量为1838.64亿吨,微增0.8%,天然气探明储量177.11万亿立方米,增长1.11%,西半球仍然是油气储量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全球炼油能力连续第7年增长,能力为42.8亿吨/年,较2007年增长1500万吨/年,能力的增长主要来自炼厂自身的扩能改造。  相似文献   

5.
据美国《油气杂志》预估,2013年世界油气储产量略有增长,其中原油储量为1.64万亿桶,天然气储量为7024万亿立方英尺,比上年分别增长0.3%和2.0%;世界原油产量平均为7528万桶/日,同比增长0.8%。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油气杂志》1992年年终号估计,1992年世界原油产量为6002.94万桶/日(约30亿吨/年),比1991年减少了0.2%;世界原油储量为9970.42亿桶(1365.81亿吨),比1991年增长了0.6%;世界天然气储量比1991年增长了12%,为138.26万亿米~3。 1992年独联体和美国原油产量下降幅度比较大。独联体1992年原油产量为890万桶/日,比1991年减少了140万桶/日;美国1992年原油产量为714万桶/日,比1991年减少了  相似文献   

7.
中东和非洲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巨大的开发能力,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供应中心。2007年中东和非洲地区探明石油储量8631亿桶,占世界的64.8%,产量3549万桶/日,占世界的43。3%,消费量915.8万桶/日,占世界10.7%,天然气储量86.0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49.1%,产量5462亿立方米(年),占世界的18.6%,消费量3829亿立方米(年),占世界的13%。  相似文献   

8.
2009年,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全球石油需求量估计比2008年下降了150万桶/日;而炼油能力增长了160万桶/日以上;炼油能力过剩状况更加严重,导致炼油装置利用率连续第四年下降。全球主要油品的需求总量继续下降至7317万桶/日,同比减少1.75%;油品供应总量为7627万桶/日,下降1.0%,全球油品供需不平衡的态势日益凸显。由于馏分油库存趋于饱和,加之需求疲软,导致2009年炼油毛利继续走低。低硫和超低硫已成为未来清洁油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2000年全球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8130万桶/日,与上年基本持平,前苏联地区是原油加工能力下降最大的地区,下降了130万桶/日,而放地区原油加工能力增长最快,增加了52.18万桶/日,其中又以印度和台变地区的炼油能力增长最快,兼并收购活动使埃克森美孚,道达尔菲纳托期科和BP等石油公司的炼油能力有了明显提升,预计2001年亚洲炼 能力还将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0.
根据美国《油气杂志》的年度调查,2007年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比一年前稍有增长,石油产量稍有下降,炼油能力稍有增加。对世界石油储量的新估计是1.33万亿桶,比以前的估计提高1.1%;天然气储量估计是6.185×10^15立方英尺,几乎没有变化。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储量少许上升,安哥拉的加入提高了该组织占世界储量的份额,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来,非洲大陆探明石油储量增长了25%,截至2003年1月1日已达到774.2亿桶,相当于东欧及前苏联地区储量的总和(793.6亿桶),为亚太地区储量(387.1亿桶)的两倍。自2002年起,随着几个大型油田的陆续投产,非洲石油产量已显著增加,目前为680万桶/日。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全球汽油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经济恶化,2008年全球汽油需求出现负增长。2008年全球汽油供应为2196万桶/日,需求为2207万桶/日,缺口由上年的34万桶/日缩小至10万桶/日。北美、中东、拉美和非洲存在汽油缺口,欧洲和欧亚地区供应过剩。2008年美国汽油需求由上年的929万桶/日降至897万桶/日,净进口量也由上年的100万桶/日以上下降至90.3万桶/日。预计2009年美国汽油消费将微升0.7%,至903万桶/日,但汽油市场依旧疲软。关国是欧洲汽油的传统出口市场,受前者市场低迷影响,欧洲汽油将不得不寻求其他出口市场。预计2009年欧洲汽油将过剩117万桶/日。2009年亚太地区炼厂新增一次炼油加工能力将达201万桶/日,这些新增炼油能力将对炼油毛利构成压力,并不得不寻找新的出口市场。中东地区成品油需求的快速增长成为汽油消费的新增长点。预计2009年全球汽油供应量将持平或略低于去年的水平,而需求将持续疲软,全年NYMEX RBOB与WTI价差将在8关元/桶左右的较低水平运行。全球汽油贸易格局将不再是简单的单方向路径。  相似文献   

13.
亚太地区炼油工业正在放缓加工能力的扩张。截至2014年初,亚太地区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3213万桶/日,比2013年初增加67万桶/日。未来几年,亚太地区的二次加工能力将继续增长。尽管未来几年新增需求大于新增炼油产能,但亚太地区仍将面临运输燃料(汽、煤、柴油)的过剩。目前亚太地区的产能过剩接近300万桶/日,但这明显低于五年前的400万桶/日。到2020年,亚洲将继续保持液化石油气、石脑油和燃料油的缺口状态。预计亚太地区石油产品净进口量将从2015年的258万桶/日增加到2020年达的292万桶/日。长远看,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需要继续控制一次加工能力,增强二次加工能力尤其是生产高品质清洁燃料的能力,提高特殊原油处理能力和炼油化工一体化程度,进而提高炼厂收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4.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IEEJ)表示,如果欧佩克产量保持稳定,维持在目前3000万桶/日的水平,那么2012年全球原油供需将保持平衡。世界石油需求将增长100万~110万桶/日,增至9010万桶/日;石油总产量预计增加50万~60万桶/日,增至9000万桶/日。预计2012年WTI原油平均价格为100美元/桶,在上下10美元/桶区间波动。  相似文献   

15.
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全球中期石油市场报告》中预期,2006~2011年间全球炼油产能将增长1170万桶/日。其中新建炼油厂投资将增加1030万桶/日的原油蒸馏产能,而另外140万桶/日的增长可能来自北美、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炼油装置扩能项目。  相似文献   

16.
科威特拥有探明石油储量990亿桶(不包括在中立区中所拥有的储量),约占全球探明石油储量的8%,居世界第六位。天然气储量为1.56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1.1%。科威特的经济严重依赖于石油资源,其90%-95%左右的出口收入和2/5的GDP来自于石油收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据美国《油气杂志》2004.年12月20日公布的世界石油产量和油气储量年终统计,2004年在全球经济增长的带动下,世界石油需求持续增长,全球石油产量预计为35.50亿吨,比2003年的实际产量34.25亿吨增长了3.6%,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世界油气储量变化不大,剩余探明石油储量为1750.28亿吨,较上年增长0.94%;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为171.04万亿立方米,较上年下滑0.60%。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仍分列世界石油、天然气储量之首。中国2004年石油产量预计为1.75亿吨,仍居世界第五位;估算剩余探明石油储量约25.00亿吨,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世界炼油一次加工能力为8724万桶/日,比2005年增长1.5%,高于过去10年年均增长1.2%的水平.2007-2011年,全球炼油能力呈快速增长态势,如果各地区炼油项目都能够如期投产,全球新增炼油能力将达到1130万桶/日,将对全球炼油加工企业的收益带来挑战.2010年和2011年将是全球炼油新增能力的投产高峰期.亚太地区的新建、扩建炼油项目数量最多,炼油能力增长最大;中东地区次之;欧洲最少.预计未来美、欧地区炼油能力不足的状况将依然存在,炼油能力快速增长的中东、亚太和非洲地区则可能出现产能过剩局面.亚洲作为未来5年世界炼油能力增长最快的地区,将对本地区乃至全球跨区油品贸易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康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5):1-6,109
截至2011年底,亚太地区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3047万桶/日,其中中国的炼油能力达到1186万桶/日,居于榜首.一些规模巨大、现代化程度高、技术复杂的炼油项目正在世界新兴市场地区建设,亚洲正在成为未来全球的炼油中心,中国和印度引领亚太炼油能力的扩大.2012年,苏伊士以东地区的炼油能力的增加略大于需求,炼油毛利和2011年相比将有所回落,但幅度可能不大;2013年和2014年炼油毛利将面临下降压力;从2015年开始,随着大量新增炼油能力进入市场,炼油毛利将出现较大下滑.在产能扩张的同时,亚太炼油工业还在进行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持续升级.2012-2015年,除中国地方炼油厂外,预计亚太地区将关闭78.2万桶/日的产能,另有31.6万桶/日的产能可能被关闭.2020年之前,亚太地区将继续是交通燃料(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油)的净出口地区,以及液化石油气、石脑油、燃料油和沥青、石油焦、润滑油等石油产品的净进口地区.  相似文献   

20.
虽然中东地区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动乱,但廉价的能源推动了该地区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东地区的石油需求从1995年的300万桶/日增长到2005年的490万桶/日,预计2010年需求将达到610万桶/日.其中,汽油等轻质油和中间馏分油需求增长迅速.为了满足国内外石油市场的需求,中东各国的炼油能力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提高和扩建,已从1980年的270万桶/日增长到目前的640多万桶/日,其中一半以上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预计到2010年炼油能力会再增加180万桶/日.轻质油和中间馏分油的净出口量将显著增长,而燃料油的出口量将逐渐减少.中东地区炼油能力的扩建有助于该地区在2008年实现供需平衡,并有望在2010年实现汽油净出口.然而在短期内,该地区对于缓解本地汽油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仍然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