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黄凤羽 《现代财经》2000,20(4):25-26,64
通货紧缩有四个主要特征,经济持纽增长与通货紧缩结伴而行是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关于通货紧缩的理论在治理通货紧缩的方法、货币政策的运用、信用货币流行的利弊、市场均衡的实现等方面存在分歧。但这些理论对我国当前分析通货紧缩、流动性陷阱、现实政策等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货紧缩时期的宏观调控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宏观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它既是一种货币现象,又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通常发生在经济周期的经济收缩阶段。我们认为,中国已进入趋势性通货紧缩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导致物价水平持续下降,是导致出现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是:应把治理通货紧缩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中长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时应该加强宏观经  相似文献   

3.
<正> 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治理通货紧缩与反过剩已成为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核心任务。从已经实施的财政货币政策效果来看,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不太明显,以至有人提出“货币流动性陷阱”之说。从财政政策来看,去年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带动了投资快速增长。但在我国“弱财政、强金融”的格局下,靠财政增加投资的做法恐怕很难持久,而且单纯靠投资刺激经济也有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运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时期,鉴于传统货币政策面临"流动性陷阱"的无效性,美联储实施了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文章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和预期效应出发,结合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系统深入分析了它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5.
蒲艳萍 《经济师》2003,(4):50-50,52
自 1 996年以来 ,我国已经 8次下调银行存贷利率 ,但对宏观经济的刺激不明显。国内学者纷纷运用流动性陷阱理论加以解释。文章运用一国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所表现出的特征 ,对中国的宏观经济进行了实证分析 ,分析的结果表明 :中国经济虽然出现通货紧缩 ,但并未陷入流动性陷阱 ,以利率下调为特征的货币政策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政府为进行一定经济活动所采取的融资政策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问题。在政府赤字和税收既定的条件下,政府融资的不同选择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相同的,但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及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影响则不相同。财政赤字货币化可以作为财政赤字融资的一种选择。我国当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在保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条件下反通货紧缩的一种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7.
对积极财政政策效力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促进经济回升扩大内需方面,我们认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滑入了“流动的陷阱”,遂启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也有一个“陷阱”问题,其政策效力有效发挥是有条件的,政策工具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否则,就会使经济关系处于新的扭曲状态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和紧缩下经济政策乘数作用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环境下,宏观经济政策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新凯恩斯经济学认为,在通货紧缩环境下,由于价格粘性和调整成本等原因,将导致经济政策乘数作用更为显著。但是我们通过模型检验发现,在我国经济运行的不同价格变化阶段,这种新凯恩斯经济学有政策命题并不成立。在通货紧缩环境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乘数均出现了明显降低,其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导致政府投资乘数作用下降和货币政策实际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9.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受到负面影响,为了改善经济不断下行的局面,中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传统的西方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理论中,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的流动性陷阱中无效,但是,由于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的百年发展,流动性陷阱的条件已经改变。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论证了由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传导环境的特殊性,当前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货紧缩的威胁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通过回顾有关论述通货紧缩的文章, 分析其成因和威胁,为经济受通货紧缩和流动性陷阱困扰的国家提供对策。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什么是通货紧缩,其定义最近成为一些国家,尤其是经济出现负通胀率的国家里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的讨论热点;第二部分探讨了通货紧缩对一国经济的威胁( 可能比通货膨胀的威胁还要大) ;第三部分探索了通货紧缩的成因; 第四部分以日本经济为例分 析了流动性陷阱问题。克 鲁格曼( Krug m an) 指出,“只有在与流动性陷阱相联系的情况下,通货紧缩才有必要值得关注”;第五部分对一些著名的学术界人士和政策制定者的政策建议作了小结;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传统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在通货紧缩环境下受到很大限制甚至失灵。通货膨胀目标制度(the inflation targeting)是许多国家相继采用以对付通货紧缩环境下出现的相关经济问题的一种新的货币政策框架。该货币框架的作用,是使利率恢复在低通货膨胀环境下调节经济活动和避免经济衰退的功能,防止和避免零利率条件下“流动性陷阱”的形成及其对经济周期的负面影响,稳定产出和市场预期。  相似文献   

12.
确保经济长期平稳增长和物价持续稳定往往是传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难以兼顾的预期目标.经济事实,尤其是最近一年"过山车"式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告诉人们,高通货膨胀压力与高经济增长、通货紧缩威胁与经济衰落总是如影随形.经济一旦衰落就很难恢复,高通胀预期一旦形成,就很难使其下降.由此形成了系列"两难"困境,并使宏观调控趋于无效或低效.为摆脱这种困境,文章从空间视角下提出空问优化理论.研究发现,在空间优化理论指导下,运用空间优化政策能解决这种"两难"问题.这将为宏观调控在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时,提供了崭新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九五”时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及其方面方面政策配置,既制止了长期困扰我国的通货膨胀,又抑制了通货紧缩,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经济将进入一个低通胀、高增长的经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十五”时期金融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做,最重要的是完善金融调控和国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14.
林建红  陈焕玉 《经济师》2003,(11):81-81,83
自 1 997年 1 0月起中国经济运行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出现对经济、社会已经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而我国实施的旨在治理通货紧缩的稳健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其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公众的预期及他们对经济政策的消极反应。因此 ,治理通货紧缩的关键是提高公众预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IS-LM模型,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方面对我国现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评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两大基本政策,文章重点分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者的协调配合给出了几点建议,“双稳健”政策是一种谨慎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出台了大规模的救市计划以应对冲击.而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由于一些宏观经济因素发生变化,例如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等,政府救市政策自然应逐步退出.笔者选择基于防范通货膨胀的视角来分析政府应如何选择最佳的救市政策退出方式,通过建立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金融危机中三类主要的政府救市政策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流动性政策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并根据三类救市政策不同的影响力度和滞后期,判断其合理的退出方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通货紧缩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萨缪尔逊关于通货收缩的定义,运用失业率、经济增长率、零售物价指数等进行判断,我国1997年下半年到1998年上半年已经有了明显的通货紧缩迹象。造成我国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是“双紧”政策的连锁效应,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艰难、政策性下岗、社会分配严重不公、人们的消费心理,科研效率低下,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又输入了通货紧缩的因素。为了治理通货紧缩应该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法规规范及鼓励消费等措施配套实施  相似文献   

18.
张路 《当代经济》2006,(12):21-23
本文运用IS-LM模型,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方面对我国现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评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两大基本政策,文章重点分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者的协调配合给出了几点建议,"双稳健"政策是一种谨慎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1998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国内出现的通货紧缩,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它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一起,构成了扩大内需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内容。2005年,我国财政政策开始从“积极”向“稳健”的转变,这种转变反映了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近期经济增长的新特点,适应了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针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已初见成效,我国政府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创造了大量的流动性,带动经济逐步复苏。但我们现在的宏观经济走向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可能再次严重,通货膨胀的苗头隐约可现。为此,提出政策建议:货币政策可延续以往思路,先行微调;加强银行业监管,避免银行坏账的再次上升;注意货币政策调整的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