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章针对这几年的讨论,就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人的发展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以国际视野和胸怀吸收人类的先进文化和思想;其次,人的发展经济学是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有别于经济学的其他分支,如政治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否则,就没有建设的必要;再次,在经济学帝国中,最能体现人的发展经济学特征的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其研究对象和边界就应该界定于此.凡是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关的问题都应该纳入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和人文道德环境等.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已经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的时代,国际社会经济学正在悄然发生变革,推进对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冤和探讨,不仅是顺应世界经齐发展的潮流,而且也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变革的需要。中国60余年特别是近30余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为经济学的发展积累了良好的学理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更是为人的发展经济学建设奠定了实践基础。应该以什么样的理论和方法推进人的发展经济学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成为了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奚广庆教授在中国第二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中指出,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一定要继承和发挥中国人的思想智慧,按照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义利结合、关照整体、协调各方和经世致用等这样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去进行研究创造。有鉴于此,本期根据中国第二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的录音对奚广庆教授的发言内容进行整理并予以刊发,以期为推进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常修泽教授为其新著《人本体制论-中国人的发展及体制安排研究》一书写的《前言》。它既是对《人本体制论-中国人的发展及体制安排研究》的介绍,也是对探索中国“人本导向”的体制创新之路进行提纲挈领式的阐述。文章以“人本体制论”来统辖,全景式地展现了作者探索中国“人本导向”的体制创新的心路历程,是理解中国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进行改革不可多得的论文。本刊特安排在“人的发展经济学”栏目发表,以供进行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以及相关研究的读者参考。为使读者更好理解作者的观点,文章只根据本刊排版的需要做格式上的调整,基本上按原样发表。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的发展经济学”假设下的集群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建立在人的发展基础之上,不同的“人的发展经济学”假设衍生出不同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文章以“人的发展经济学”假设研究分析了集群路径选择的差异,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分析框架下以“人的发展”作为逻辑起点,管理学由个人发展转为企业发展,是建立我国市场体制以及管理体系的人的发展的合理前提。  相似文献   

5.
陆德明教授现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目前主要从事“后发展经济学”和当代中国经济的研究与教学。今年 43岁的陆教授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在理论研究与政策咨询两方面均十分出色的经济学家 ,一方面他作为全国多个政府部门及民间机构的咨询顾问 ,积极介入改革实际 ,其咨询建议与意见极受重视 ;另一方面他作为理论经济学家又勤于著述 ,常有创见出现 ,特别是近年来他的“后发展经济学”理论提出后 ,受到广泛关注。本刊特请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 ,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汪立鑫就这一理论对陆教授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6.
本期为2011年人的发展经济学高端论坛会议总结内容。此次论坛专家学者在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定义、理论基础或思想来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建设及法律保障等问题的讨论上既有交锋,又有共识。关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定义,主要有四种观点,其中以人的发展经济学是关于人的发展与经济运动“相互关系”的规律的学说最为突出。思想基础和理论来源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发展经济学、西方哲学的人的发展经济学、中国儒家的人的发展经济学和融马、西、申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人的发展经济学四个体系。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出发点主要存在从生产关系出发和从人的需要出发两种争论。研究对象以胡钧教授、巫文强总编辑、许建康教授和许崇正教授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研究方法既有“三个结合,三个为主(规范与实证相结合,以规范为主;定性与定量结合,以定性为主;历史与逻辑结合,以逻辑为主)”、田野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又有从实践中找“短板”等。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主要有四种认知:政治经济学的分支、与政治经济学平行、交叉性学科和应用经济学。在法律保障方面,有学者认为,人的发展经济学应从人权出发,用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作为指导性理念,并吸收“天人合一”的思想;还有专家认为,应用法律安排规范经济发展形成的有益成果,并使其制度化;或者是通过“人权入宪”,把人的发展纳入国家大法。  相似文献   

7.
张卓元 《改革与战略》2010,26(7):182-186
为检阅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中国经济学界的理论进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等权威专家学者主编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理论贡献精要》,已于2010年1月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100名对中国经济学有影响的老中青三代经济学家的理论贡献和学术思想。人本经济学的倡导者之一常修泽教授的学术思想和理论贡献入选《中国百名经济学家理论贡献精要》(第2卷)。该书在概括常修泽教授的学术思想和理论贡献时,特别把他提出“人本体制论”,尝试建立“人本经济学”列为第一贡献。现征得常修泽教授的同意,将《中国百名经济学家理论贡献精要》中有关常修泽教授的部分转载,以进一步推动“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许崇正教授的《人的发展经济学概论》是构建人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有益探索。全书对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的逻辑起点和研究内容等方面的研究,初步构建了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文章认为,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应该是人的需要,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其逻辑关系,仍是构建人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需要继续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三个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和人的发展经济学逐渐成为中国学术界新的研究热点的今天,如何为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寻求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如何探求科学的研究方法,成为了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中国第二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纷纷畅所欲言,对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问题提出了诸多极富建设性的新观点。光明日报理论部副主任孙明泉更是从独特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他认为,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应该从问题的本身出发,回归到人的需求层面,打破单一学科的范畴限制,进行多学科合作、多视角考察和多专业碰撞;"人"是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本经济学或者说人的发展经济学,甚至是中国特色经济学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基本的出发点,应该把"人文关怀"放在重要的位置;在难以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阶段,要正确认识和寻求理论的"最优解"及实践的"可行解",把握理论研究的正确方向,探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科学路径。有鉴于此,本期根据中国第二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的录音对光明日报理论部孙明泉副主任评论常修泽教授的主题报告的发言内容进行整理并予以刊发,以推进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取得更大、更重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池上惇 《改革与战略》2011,27(6):1-2,37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向,这一转型的实现需要有完善的科学理论的支撑,建立与此为目的的人的发展经济学学科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经过数十年的研究,特别是2009年以来,中国虽然在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实践途径等方面达成了基本共识,但对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学理问题,怎样在经济发展中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需要什么条件、这些条件如何积累以及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同步的实践问题等建立人的发展经济学学科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核心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日本对于人的发展的经济学的研究起步较早(日本学者将"人的发展经济学"称为"人的发展的经济学"),已经有一批专家学者研究此问题,并出版了相关著作。通过了解日本人的发展的经济学的研究状况和成果,可以为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和更多启示。2011年4月24—25日,在"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聚焦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经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本刊主编巫文强向日本著名学者、人的发展经济学专家、日本京都大学大西广教授了解日本人的发展的经济学的基本情况时,大西广教授特意向本刊推荐了池上惇教授的这篇文章。为让读者更加客观、真实地了解日本"人的发展的经济学"的研究情况,本刊在编辑中除了调整文章的格式外,文章的内容、语言的表述方法甚至标点方法都保持了文章的原样(文中的一些别字也予以保留)。池上惇教授认为,日本"人的发展的经济学"研究起源于保育劳动问题和成人劳动者的公务劳动问题,包括家庭内劳动和社会劳动在内的"对人公共服务"劳动研究是日本"人的发展的经济学"的基础。在人的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化过程中,劳动者的"终身学习"问题即"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问题起着重要作用。在日本严酷的生存竞争中,应通过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完善农业、中小企业政策来缓和及限制竞争,保障人们公正参加劳动和创造的机会;增进相互支持和完善教育制度,恢复劳动者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丧失和被迫放弃的作为人的各种能力"。如果人们能够自由地意识到民主主义的氛围,他们的潜在能力就会获得解放,进而促进人的发展的经济学的发展,并使其成为现代经济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开拓日本经济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在对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既得利益集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对近期金融发展的利益集团理论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情况,阐述对我国金融发展的政策思考,即要继续推行全方位的开放政策,通过全面的竞争来制约利益集团对金融发展的负面影响。研究还发现,金融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逻辑。因此,需要重新检讨中国既有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贾根良 《南方经济》2018,37(1):5-35
国际学术界有关产业政策的研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范式:演化经济学和后新古典经济学,这两种不同的理论范式在发展经济学领域中表现为演化发展经济学和新结构经济学的不同。两者的产业政策基于完全不同的理论基础:技术赶超或比较优势;新结构经济学有关政府作用的理论仍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失败理论为基础的,而演化发展经济学则在批判市场失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论。在演化发展经济学家看来,新结构经济学不适合于中等收入国家,特别是在运用于作为超大型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国情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即使是运用于低收入国家,也是有局限性的。事实证明,技术赶超而非比较优势战略更适合中国国情;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基础全面的价值链升级正是我国所有地方政府都面临的共同挑战,而《吉林报告》则忽视了这一关键问题。《吉林报告》的缺陷说明,聚焦于传统意义上产业部门之间区别的新结构经济学已不适应新国际分工对产业政策提出的新要求,演化发展经济学所关注的价值链特定环节、核心技术和组织能力已经成为产业政策的核心问题。因此,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摆在了中国经济学界的面前:是通过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问题,还是在演化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针对中国作为超大型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发展一种历史和国情特定的中国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因商品经济学存在严重缺陷而不能使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相一致,经济学的研究要回到经济活动的本源——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中来,使经济学真正成为研究经济发展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紧密联系的学问。人的发展经济学作为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科学,应该担当起纠正商品经济学偏差的责任,并把研究的视角从商品分析转向社会生产和分配如何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上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随着以人为目的发展经济的呼声不断高涨,经济学革命的到来是迟早的事。对于中国而言,经济学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人们感受得更深刻,也更有经济学变革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目前在中国处于困境中,要使经济学能成为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础理论,必须进行经济学理论创新。创建中国经济学必须在思路上有新突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上有新发展、传统观念上有根本的转变,同时需具备相应的人才条件。  相似文献   

15.
倪馨 《特区经济》2009,242(3):227-228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都是以出口导向型为主,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国内消费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正确认识造成我国消费不足的原因、制定出促进消费的对策对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消费不足的原因,探讨了促进中国消费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Very few studies on the assessment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economics research draw on quantitative methods, namely bibliometrics. Bibliometrics is a powerful tool that helps to explore, organize and analyze large amounts of information in a quantitative manner. Selecting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journal focusing on the Chinese economy – the China Economic Review (CER) – we classified and assessed all the (512) articles that have been published in CER from its founding (1989) to December 2010. Based on these articles, and undertaking an exploratory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ree databases – a ‘bibliographic’ database (512 articles), a ‘roots’ database (over 10 thousand citations), and an ‘influence’ database (over 3 thousand citations), we concluded that: 1) ‘Economic Development,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Growth’; ‘Economic Systems’,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s for Chinese economics literature; 2) there is a trend in Chinese economics research for growing ‘rigor’, associated to a noticeable rise in the weight of formal/mathematical-based articles; 3)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opic does not influence nor is it influenced by Chinese economics literature; and 4) Chinese economics litera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a certain level of endogamy, given that its range of influence is rather concentrated (geographically) in China and the USA.  相似文献   

17.
北京奥运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经济分析法等方法,利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社会学和奥林匹克运动等方面的知识,对北京奥运与中国未来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2008奥运对北京经济的增长及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与环渤海区域经济的推动.同时,笔者认为北京奥运必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我国经济长久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了持久的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18.
叶航 《南方经济》2014,(6):75-80
最近10多年来,随着一些非主流新兴经济学科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一个新的、超越新古典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本文对新兴经济学在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方面的创新进行了阐释,这种阐释有助于我们前瞻性地把握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有助于中国经济学家尽快融入这场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的理论创新思潮,从而缩短中国经济学研究与国际学术前沿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既是中国的经济力量不断壮大的30年,也是中国的人格力量逐步升华的3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关系,同时也解放人、促进“人”自身发展的新纪元。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变化,突出表现在人的“主体性”的增强和发展方面。把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改革的核心价值并指导改革实践,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最可宝贵的经验之一。下一步应深化五个领域的改革和创新,为促进人的发展提供新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20.
宏观经济失衡中的经济发展节奏和经济发展程度是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以往在研究宏观经济失衡时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发展节奏上,而不是从制度的内在需求入手分析宏观经济失衡的原因。制度变迁具有模仿性,只有制度达到相对均衡才会使宏观经济实现均衡。文章以新制度经济学有关制度的原理为框架,以天津、北京、上海、成渝四个“新特区”为案例,来分析实现中国宏观经济均衡发展的制度内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