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先阳  文春媚 《魅力中国》2010,(26):390-390
修建公路产生了许多严重的边坡生态问题,因此边坡植被恢复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边坡植被恢复技术是边坡植被恢复的核心。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技术发展状况、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2.
昆明市林业局介绍,为加快滇池流域面山生态植被恢复,推进滇池流域采石、采砂、采沙、取土、砖瓦窑地等“五采区”、石漠化、难造林地的治理和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植被的快速恢复和发展,将昆明建设成为集湖光山色、滇池景观、春城新姿,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特色生态城市,昆明将在今后六年时间里沿滇池周边新建42座公园。  相似文献   

3.
作为生态建设重点地区之一的西北地区,近年来,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项目.尽管离最终目标的实现还有一定距离.但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植被的初步恢复.已经面临着如何解决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恢复植被是我国北方生态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当务之急.需要以非常规的方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予以解决。第二步是建立有利于实现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相较而言。实现植被的初步恢复要比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容易得多。本文讨论的问题就是在政府主导型生态治理无法满足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通过建立有效的补偿机制。设计相应的配套政策,实现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平 《新西部(上)》2007,(1X):22-22,24
经济发展依赖于资源的开发,资源开发又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生态环境属于纯公共物品,从理论上讲应该而且只能由政府提供。各级政府用于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并且效益低下。该文认为应该通过生态恢复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矿山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地质环境和土地资源,按照“谁开发谁治理,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生产单位在完成矿产开发后需要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本文以同心县某煤矿恢复治理工程为例,研究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效果,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及后续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森林拦蓄水分、调节旱涝的作用 ,并从历史变迁的角度给予论证。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西部应在横断山区恢复植被 ,并对此提出了八条建议。  相似文献   

7.
红壤二期项目是我省农业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红壤二期开发项目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对项目区山、水、林、田、路、宅开展综合开发治理,促进项目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强了项目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发展后劲,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增加了农村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不仅为我省引进、用好外资积累了经验,而且促进了农业综合开发,推动了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积极建设绿色矿山,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促进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实行的粗放型开发方式导致山体景观、植被系统、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和制约了矿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寻求新的矿业发展道路成为当前矿政工作的核心内容。文章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分析了当前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矿山绿色发展及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工作思路、措施及目标,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后学生的疲劳如果不能较快地消除和恢复,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进行,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也会有较大的影响。高校学生运动训练后,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促使肌肉的恢复、心血管系统的恢复和心理上的恢复,以消除疲劳,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陈军 《乡镇经济》2000,(3):13-14
在国家农业开发办公室应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利用世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二期项目》(以下简称世行二期加灌项目)中,世界行对其贷款政策进行了调整,要求在项目区内建立“经济自立灌排区”(英文为 Self-support irriga-tion drainage district,简称 SIDD)。 所谓经济自立排灌区就是在水利界限明确、相对独立的灌排区,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经济实体和农民协会组织,逐步减少并最终消除区内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更新对政府的依赖,实现水管单位经济自立,把项目区内…  相似文献   

11.
《江苏经济》2001,(2):74-75
自1988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战略以来,江苏省已累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投资67亿元,改造中低产田2646万亩,植树造林174万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69亿斤,同时还建立了一大批多种经营基地和龙头企业项目,项目区与同类地区非项目区相比,农民人均增加收入3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2.
汶川5·12特大地震造成该区大面积山体和植被损毁,地震引发的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导致损毁程度加重,恢复森林植被刻不容缓。以森林植被恢复为主的生态建设,首要前提是治山,通过治山可以减小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发生的频率,减轻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日本是自然灾害尤其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治山方面探索较早,经过百余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治山经验,总结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治山技术措施。本文就部分简易可行的日本治山技术在地震极重灾区绵竹市的应用为例,对日本部分治山技术应用实践进行介绍,以期为开展此类灾害地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建设生态农业和山川秀美工程中,要改变陕北脆弱的生态环境,关键是要抓好林草植被的恢复,要增加其植被。总结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应本着种草起步、草灌先行、草灌乔结合的原则进行治理开发,这是提高林草治理水土流失的最佳选择。 从草对气候的适应情况看,陕北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要使天然植被得到恢复和繁衍,就应遵循其的发展规律。一般来讲,植被的恢复都是由草本植物发展到灌丛植物,再由灌丛植物发展到乔木植物。显而易见,这个规律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陕北黄土高原也不例外。据观测,凡是  相似文献   

14.
马俊 《发展》2002,(5):44-45
甘肃省从1996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到2000年底,项目区已发展到全省10个地区的27个县(市、区),4个国营农场。“九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已达12.8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3.30亿元,省财政配套2.94亿元,专项贷款3.05亿元,自筹3.57亿元。几年来,在农业综合开发中,紧紧抓住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改造中低产田、培育龙头企业、推广示范农业科学技术等目标任务,使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整体效益有较大提高。项目区总投入产出比为1:2.56,项目的社…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面积较大的地区之一,苔藓结皮是该地区生物结皮生态功能发挥的主要贡献者,其发育广泛,具有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被演替、防止水土流失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可作为黄土高原自然系统中优良的地表水土保持活体覆盖地被物。建议在黄土高原地区,通过人工调质优化厌氧发酵剩余物,复配成相对稳定的优良有机无土栽培基质,培植苔藓结皮,减少水土流失,促进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6.
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组合成了望江县合成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所展示的新农村景象,也见证了安徽省  相似文献   

17.
农业综合开发,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一项战略举措。淑浦县农业综合开发从1992年开始,历时6年,投入资金2113.054万元。圆满完成了杉木塘项目区、水乐项目区的两期开发工程,并改造中低产田75200亩,改造疏残林50420亩,完成土地治理项目6个,多种经营项目16个,科技项目3个。尤其是水市项目区的建设,经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不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开发任务,而且在规模开发、综合开发、科技开发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1997年省、地验收评比中,均荣获一等奖。农业综合开发开…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草地生态恢复与建设的对策和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态势已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西部草地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极具敏感和至关重要的前沿阵地,草地生态恢复与重建迎来了难得的机遇。然而,由于西部草地“三化”迅速,导致草原荒漠化不断蔓延,不仅对我国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而且也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沙尘暴肆虐西北波及全国.从1950年至今。已发生了80余次。2000~2001年袭击北京20多次.2006年北京发生10余次.一次又一次敲响了沙漠化向京津进逼的警钟。2006年大范围的旱灾、蝗灾为近10年所罕见。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事实。草地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面对投入巨资的开发商,面对在高尔夫球场开发中得利的地方经济,这个政策是否会严格执行仍有待观察。但文件还是给了地方以巨大震撼,文件要求,球场不得占用耕地、天然林和国家级公益林地,占用耕地和林地须全部退出,尽快进行复耕和恢复森林植被。  相似文献   

20.
秦娴 《魅力中国》2011,(5):370-370
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恢复补偿机制,要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要求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或不良影响的生产者、开发者和经营者应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进行补偿.对生态环境由于现有的使用而放弃未来价值进行补偿,用于修复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坏,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