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基于2008—2020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门槛回归等模型,从业务理赔、成本费用双重维度,定量评估地方政府干预对农险业务经营的影响。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干预显著提高了农险业务的简单赔付率和综合费用率,造成了农险公司的双重经营压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参保密度跨过负向门槛值后,地方政府干预造成的农险赔付压力显著减弱。鉴于此,应通过划定地方政府干预红线、加快科技赋能农业保险等措施,促进农险公司科学、自主经营。  相似文献   

2.
论文旨在探讨农户异质性对其农业保险购买行为的影响。运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大样本农户数据,重点就兼业类型、种植结构和耕地规模对农户农业保险购买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具有高度的稳健性。研究认为,农户异质性对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户兼业化发展促使农户倾向于购买农业保险、农户多样化种植程度或粮食种植比例提高都会减弱参保倾向、农户耕地规模差异对农业保险参保影响具有门槛效应。最后,论文建议,要充分考虑农户异质性这一客观事实,基于农户异质性进行农业保险效果评价、丰富差异化的农业保险产品种类和提升对农业保险操作信任的同质性水平。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2007-2015年面板数据,本文从灾前与灾后两个 维度,首先理论分析了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机理,再运用系统GMM模型和门槛效应模 型实证检验了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灾前对农业 生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灾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灾后正效应大 于灾前负效应,所以总体上农业保险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保险灾前影响效应对农 业生产存在显著的门槛特征,而灾后影响效应对农业生产不存在门槛特征;农业保险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依赖于农业生产风险水平,且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随风险水平提高而下 降。另外,人力资本、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风险水平均对农业生产有显著影响,而人均 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则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步入治理相对贫困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研究农业保险减缓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有助于发挥农业保险在相对贫困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7-2019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普通面板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在相对贫困视角下对农业保险减贫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具有减缓相对贫困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效应在全国层面和中西部地区显著,在东部地区不显著;农业保险对相对贫困存在基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双重门槛效应;农业保险减缓相对贫困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农业保险发展不仅能减缓本地区相对贫困,还能促进临近地区相对贫困减缓。因此,未来应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注重农业保险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及区域协同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全国31个省的粮食作物面板数据,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对2007年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实施前后两阶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农户参保行为和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以及对种植结构的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在农险财政补贴下,农业保险需求与农业种植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传导机制为农险财政补贴激励农户参保行为,并引发种植结构调整影响农业保险需求;农户参保后农业收入水平预期发生改变,对农户生产行为产生影响,又反过来引发种植结构调整。在农险财政补贴下,农业保险对粮食作物收入起到稳定作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农户生产行为和种植结构,并引发种植结构从低保险项目向高保险项目转移。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部分线性模型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城镇化阶段城镇化率的提升对区域保险密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城镇化率的提升会带来居民保险需求的显著提升,城镇化率与保险密度显著正相关。(2)城镇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区域城镇化率的提升对保险密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城镇化率小于40%水平时,区域保险密度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而快速上升;当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时,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保险密度的提升作用逐渐下降,但仍显著为正;直到城镇化率达到60%之后,城镇化率提升对保险密度的影响不再明显。本研究证实了不同城镇化阶段,城镇化率提升对商业保险市场需求的影响差异,为合理规划保险产业市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建立引入农业风险冲击和农业保险的基本模型,基于此引入农业保险投资和农业保险补贴,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三种农险模式对农民终身效用的影响。其次,运用2010~2015的分省面板数据来检验不同农业保险模式对农户消费和效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保险补贴对农民终身效用的提高大于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投资提高农民终身效用的水平大于农业保险补贴;基于面板数据工具变量方法表明农业保险保费、赔付和补贴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提高农民消费和HDI(人类发展指数);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表明只有当农民消费和HDI的发展超过一定的门槛值以后,农业保险保费、赔付和补贴对农民消费和HDI的影响才会变为正相关,农业保险的反贫困效应才能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8.
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农户风险应对能力、降低农户返贫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苹果主产区2255户苹果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Ⅳ-Probit方法检验农户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与行为以及农业保险保障程度对其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参加农业保险以及提高农业保险保障程度均能够显著降低贫困脆弱性.进一步地,按照贫困脆弱性的主导因素不同,将贫困脆弱性分为风险型贫困脆弱性和资本型贫困脆弱性两种类型.农户参保及提高保障程度均能显著降低这两种类型的贫困脆弱性,并且对风险型贫困脆弱性的作用力度更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具有收入结构异质性,政策性农业保险显著降低了"纯种植收入农户"和"以种植收入为主农户"的贫困脆弱性,而对"以种植收入为辅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减缓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一轮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和任务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选取2015—2019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国有股权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使用门槛面板模型探讨了不同市场竞争程度下国有股权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在不同市场竞争程度作用下,国有股权比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的双门槛效应。在市场竞争程度低的情况下,国有股权对企业绩效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竞争程度高的情况下,国有股权对企业绩效产生了负面影响。上述结论表明,市场竞争程度对国有股权效应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建立大灾风险及保障对农业经济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引入补贴,在大灾冲击的情形下通过数值模拟观察大灾损失与补贴对农业产出和农业资本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大灾损失程度与资本产出负相关,补贴与资本产出正相关,保险能平滑产出的序列。其次,运用2011~2017年的分省面板数据检验大灾冲击对于农业产出与农业资本积累的影响。单方程回归发现总体上大灾损失对于农业产出有负面影响,对于农业资本积累有正面影响,保险保障以及补贴都有利于农业产出及资本积累。同时门槛回归发现大灾损失及补贴对于农业产出和资本积累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即伴随产出增加越过门槛值,大灾损失对农业产出的负面影响会转变为正向促进,但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同时大灾损失必须在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对农业资本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而补贴的促进作用也会伴随产出及资本积累水平的增加而提高。最终,面板工具变量及联立方程模型都得到了相似的结论,说明本文结论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保险集团开始出现,当竞争进入到一定阶段之际,各保险集团间的发展战略开始有一定程度的趋同倾向。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保险集团在战略上趋同,将使得集团间的竞争更加复杂和激烈,也将对保险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这种现象的成因、影响,以及保险集团对此应采取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2.
如果只从市场集中度判定市场竞争的程度,难以客观地反映出真实状况,本文使用Bresnahan与Lau提出的BL模型,利用非结构的方法使用更多信息分析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在财险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设下建立模型,采用2002年至2009年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从而分析我国财险市场竞争情况。研究发现,我国市场属于高度竞争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保险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分解,本文对外资进入可能引发的资本形成效应、市场竞争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等三个假说进行了检验,首次探讨了外资进入对中国保险业效率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1)外资进入所带来的资本形成效应是对中国保险业效率改善最为直接的经济效应,但它主要通过扩展保险业务来实现,保险资金运用的效率并没有明显提升;(2)外资进入引发的市场竞争效应确实对保险业的效率改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外资机构数量的增加比资产和市场份额的增长对效率的影响更为明显;(3)保险机构的外资持股比例与其效率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外资持股比例在达到一定程度后,技术外溢效应才会对中国保险业效率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农”综合保险的可持续性分为政府支持可持续性、保险经营可持续性、农民投保可持续性和成功经验的可推广性。不可持续的原因主要有:缺乏法律保障,政府支持具有不确定性能;农村税源流失、财政收入增速赶不上保费补贴增速;集中招投标式的市场准入与自由竞争的大方向相背;“三农”风险的重要性相对降低,投保率下降。应通过立法将政府支持固定下来;培育税源,防灾防损,抑制保费补贴的增速;借鉴国际经验,规定在农村地区开业的保险必须经营部分险种;提高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来源中的比重,稳定投保率。  相似文献   

15.
陈功  阎国顺 《保险研究》2012,(1):96-101
更高的效率与更低的成本,产业链各主体利益共赢的生存法则,是保险行业良性生态的基础。资金、人才、技术,成为制约保险专业中介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在规模化及技术进步的效率提高基础上深化与保险公司利益一致的战略合作,是其新时期发展的现实选择。以创新提升保险专业中介有效供给能力是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竞争发展,须由商业模式确定的战略定位及战略规划获得制高点。从专业型走向综合型,是企业组织管控能力与市场能力匹配的结果,是企业决策者基于现实资源能力深思熟虑市场战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时期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将会对整个车险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国内财险公司应积极把握车险费率市场化政策机遇,采取创新产品服务、拓宽销售渠道、控制费用以及互利合作等策略,避免单纯的价格竞争,促进我国车险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曹倩  权锡鉴 《济南金融》2011,(12):75-79
农业巨灾保险的公共产品特性以及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政府在构建农业巨灾保险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但由于政府的缺位,使得我国的保险法规、保险机构、财政支持和救助方式等方面与农业巨灾保险体系建设的要求相差甚远,农业巨灾保险体系亟待完善。为了加快我国的农业巨灾保险体系建设,政府需要在法律制定、资金保障、保险市场拓展、运作模式、辅助风险控制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规模粮农能否通过保险市场转嫁风险进而提高生产稳定性,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密切相关。据此,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期厘清农业保险市场与规模粮农生产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规模化经营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与趋势;(2)规模化经营将导致粮农面临更大的风险,进而刺激粮农的保险需求;(3)中国农业保险市场普遍存在供给不足和需求有限的市场失灵问题;(4)市场失灵导致"保险供给与规模粮农生产稳定性的关系研究"结论不明确。综述可证:第一,中国情境下的"保险与规模粮农生产稳定性"研究须考虑市场失灵问题;第二,保险市场失灵不利于规模粮农的生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The objective of this analysis is to simul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ational and state‐specific individual insurance markets on take‐up of individual health insurance. This simulation analysis was completed in three steps. First, we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to characterize the state‐specific individual insurance markets with respect to state regulations and to identify the effect of those regulations on health insurance premiums. Second, we used empirical data to develop premium estimates for the simulation that reflect case‐mix as well as state‐specific differences in health care markets. Third, we used a revised version of the 2005 Medical Expenditure Panel Survey (MEPS) to complete a set of simulations to identify the impact of three different scenarios for national market development. (National market estimates are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model with competition among all 50 states and moderate impact assumptions.) We find evidence of a significant opportunity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uninsured under a proposal to allow the purchase of health insurance across state lines. The best scenario to reduce the uninsured, numerically, is competition among all 50 states with one clear winner. The most pragmatic scenario, with a good impact, is one winner in each regional mark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