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语有云:"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而现阶段,这句话也应该与时俱进,可以借改为"不养儿不知奶粉贵"。国内部分洋奶粉价格为原产地4倍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品牌奶粉就进入集中涨价期,三年之内共有4次集中调价,包括美赞臣、雅培、多美滋、雀巢、惠氏、明治、美素等品牌在内的洋奶粉,每次提价幅度均在10%左右。根据东方艾格农用咨询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经过多轮涨价潮,部分外资品牌奶粉价格上涨50%左右。在对国内乳制品信心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原装进口的"高端洋奶粉"已经成为中国父母的首选。在他们看来,与其  相似文献   

2.
从去年12月开始,惠氏高端产品系列在全国各地陆续调价,平均涨幅8%,调整后的900克1阶段产品零售价格每罐从378元上涨到408元。去年以来,包括"雅培""惠氏""雀巢""美赞臣"等在内的洋奶粉各巨头均有过涨价行为,其中,"雅培"涨价10%,"雀巢"涨约20元,惠氏金装健儿乐等涨价幅度为10%到15%。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父母的无奈"热捧"之下,洋品牌奶粉的涨价频率不断加快,短短几年间就从均价200元,一跃迈上300元大关,个别产品已突破400元。而在大洋彼岸,其零售均价至今不过20欧元(折合人民币165元)。相比之下,其在中国内地售价竟是全球最高。  相似文献   

4.
正5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的《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将对进口奶粉执行注册制新规,没有"身份证"的洋奶粉品牌将以难进入中国。2008年,国内只有两家新西兰进口婴幼儿奶粉品牌,到了2014年,进口奶粉品牌的数量已超过200个。中国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在国内奶粉的"不争气"中,成为洋品牌乐园。根据质检总局公告,自5月1日起,对华出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境外生产企业,如未按照《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办理注册,其婴幼儿配方乳粉将不被允许进口中国。  相似文献   

5.
国产奶粉信任危机频发,父母纷纷转投洋奶粉怀抱,认为洋奶粉"值得信赖",然而,在"代购佬"眼中,国内奶粉代购乱象丛生,骗招层出不穷,有太多不能不说的秘密:有些国内奶粉商,在国外注册公司和商标,然后回国进行广告轰炸,其  相似文献   

6.
说到奶粉,可谓让国内的爸妈们操碎了心。一边是洋奶粉年底纷纷涨价,一边是中国明年洋奶粉关税临时下调的政策。现在国外的奶粉价格到底是多少?以下是记者搜集到的2011年底海外奶粉实际价格"谍报",供国内的爸妈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洋品牌奶粉价格的风生水起,一些不良商家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纷纷打起了"洋奶粉"的主意,空罐回收造假、原产地造假、跨国代购假货骗局、问题"洋奶粉"国内不退不换……如此种种,使"洋奶粉"市场乱象丛生。  相似文献   

8.
这几年,奶粉之战让人揪心,其"战况"多为洋胜中败.不过,近期洋奶粉大跳"涨价舞",加上限购令不断出台,引起中国消费者的强烈不满.更何况洋奶粉里吃出甲虫、毛发,关键指标超标等一再曝光,更让其"粉丝"感到心寒.一些成熟的消费者开始理智地审视婴幼儿奶粉市场.有迹象表明:洋奶粉垄断的局面正在动摇,本土乳企有机会趁势逆转.有人问:难道"反攻"的日子就要到了?虽然机会不错,但现状让人沮丧:多数国内乳企依旧把脑袋埋在地上,听不到他们振奋人心的冲锋呐喊.  相似文献   

9.
奶粉战争     
奶粉,原本只是一种极为普通的食品,如今亿万国人的敏感神经却因它而起.在当下,奶粉正享受着名表珠宝奢侈品的超规格"待遇",成为诱惑走私者和"水客"们铤而走险的物品,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和家庭、阶层的象征,成为各种传言、阴谋和利益附体的对象.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内地民众对国产奶粉信心降至谷底,外国品牌奶粉便成了不少父母的首选,伴随着巨大的需求,中国的奶粉进口量激增.  相似文献   

10.
从去年12月开始,惠氏高端产品系列存全国各地陆续调价,平均涨幅8%,渊整后的900克l阶段产品零售价格每罐从378元上涨到408元。去年以来,包括“雅培”“惠氏”“雀巢”“美赞臣”等在内的洋奶粉各巨头均有过涨价行为,其中,“雅培”涨价10%,“雀巢”涨约20元,惠氏金装健儿乐等涨价幅度为10%到15%.  相似文献   

11.
晓真 《上海质量》2013,(8):68-69
对国产奶粉失去了信任,中国内地妈妈只好转战香港。在香港遭遇了禁令,妈妈们只好认命,在内地选购高价洋奶粉。不料,高价品牌洋奶粉也不保险,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出现——8月2日,世界第6大乳品生产商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称该集团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消息称,娃哈哈、多美滋、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进口了涉事产品,可口可乐的产品也在受污染之列。  相似文献   

12.
最新的数据表明,国内70%市场已被洋奶粉所占。这串庞大数字上的每一个小数点,都在拷问国产奶粉将何去何从?"狼"确实来了,还是一群。面对来势汹汹的挑战,国产奶粉还能"杀出重围"迎来春天吗?  相似文献   

13.
继高培奶粉日前被检出碘含量不足之后,"洋奶粉"百得智也加入了不合格行列。6月24日,广州市工商局发布《2012年第二季度第一次流通环节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验情况》,结果显示,源自新西兰的"高培"360°婴儿配方奶粉(1段)、源自美国的"百得智"金装婴儿配方奶粉(1段)被曝不合格。  相似文献   

14.
"到底给孩子喝什么奶粉?"可能是中国妈妈最为困惑的问题之一。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产品牌一度陷入销售低迷期,洋奶粉趁机攻城略地、持续涨价,迅速地抢占了中国奶粉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当洋奶粉的质量安全在高品质的神坛上被消费者高高供奉的时候,又频频被曝出亨氏、惠氏等众多洋品牌也存食品安全质疑。从近日国家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国内贴牌洋奶粉乱象,近日央视播出了关于贴牌洋奶粉调查。调查中,记者只需交5100元,国产奶粉就可贴新西兰奶粉商标;只需花一万多元,就可拥有一个原产地新西兰的品牌。对此,网友议论纷纷。@江声山色:还是要加强国产货的信誉,人们也要相信国产货品牌,大家一起努力吧。洋货在此困难时期,也以假乱真,涨价,降质,坑害了我们,要警惕。  相似文献   

16.
苏杉  耿磊 《企业导报》2011,(5):173-174
本文从当前国内奶粉市场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总结出消费者抢购洋奶粉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拟定一些通过法律手段规制国内奶粉市场的方法和措施。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国产奶粉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为国内市场的恢复和培育构建一个相对优质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7.
继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之后,香港从3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严厉的奶粉禁令,任何人除非有出口许可证,否则每24小时不可带多于1.8公斤也就是两罐婴儿奶粉出境,违例者最高会被罚款50万元及监禁2年。对此,海内外人士一片哗然,各家代表情绪高涨。面对如此波涛汹涌的奶粉限购潮,无论是中国奶粉企业还是"谈奶色变"的普通消费者,我们是否该反思了?  相似文献   

18.
洋奶粉说涨就涨,究其原因,不外乎三条: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仍未消退,消费者对其安全、品质存在信任危机;国内乳业标准降低,大企业窝里斗,恶性竞争;洋品牌奶粉多年经营,已经在我国婴幼儿市场上拥有较高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相似文献   

19.
据载,随着卫生部对“二恶英”解禁令的发布,曾被冷落的洋奶粉重又红火起来,在京城一些大商场和超市,其销售额正以每月60%的高速度增长,国产奶粉又成了“陪衬和补白的角色”。平心而论,洋奶粉的“卷土重来”,着实是在对国内奶粉厂家“上课”。 比利时“二恶英”没来时,有国内奶粉厂家在自己的奶粉包装上印有英文商标和洋娃娃图案,说采用的是“外国原料,是百分之百的进口奶粉”。在“二恶英”袭来时,这些奶粉厂家又纷纷自揭面纱,在媒体上说其“产品用的是百分之百的国产牛奶,是地道的国产货。”然而即便如此,仍鲜有消费者问津。其实,当洋奶粉因“二恶英”遭重挫时,对国内奶粉厂家可谓是“天上掉馅饼”,何不借势造市,设法占领国内市场甚至打出国门?可仅有嘴巴功夫,并无切实的促销手段和措施,坐失良机,于是洋奶粉又“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20.
正提高婴儿奶粉的质量安全水平,并不是什么"高精尖技术"。但是如果这件事情都做不好,那么"中国制造"参与国际竞争,占领世界市场,必成奢望。消费者对国外婴儿奶粉"青睐有加"甚至"大加追捧",对国产婴儿奶粉"心存疑虑"以致"视而不见",已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国人用脚投票,国外产品在与中国产品的竞争中渐渐占据上风。这种竞争已不仅局限于国内市场,国产奶粉在国际市场上也遭遇"滑铁卢",对外出口屡屡受挫,包括印度在内的一些国家开始限制进口中国的乳制品。既面临洋品牌挑战,又难以打开洋市场,一进一出,两面受阻,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