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我们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和辉煌灿烂建筑文化传统的国家里,如何继承和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和现状,着重探讨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优秀文化、汲取外来文化的精髓,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和辉煌灿烂建筑文化传统的国家里,如何继承和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和现状,着重探讨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优秀文化、汲取外来文化的精髓,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建筑要想在世界的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话,首先要形成自己特有的传统文化、内在的文化与生活方式相一致的体系,寻找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共识点、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空间形式的多元交汇点、建筑内在生命与外在形式的契合点,推动中国建筑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作为具有鲜明文化性、公共性的建筑,它应当给观众带来建筑上的审美享受,更应通过建筑的外观形象激发观众对展示内容的联想.苏州博物馆新馆(以下简称"新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集智慧和情感的封箱之作,在充分满足了其功能性的同时.更以建筑中的中国古典韵味征服了观众.新馆的外观形象与展示内容相辅相成,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艺术中的完美体现,为后来人设计新中国风建筑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本文通过研究传统哲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建筑文化中的运用,归纳总结出新馆建筑中运用到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探索新馆建筑对新中国风建筑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道教建筑是我国古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地域性道教建筑特色对于我们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解剖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次结构,都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从老君洞建筑发展特色角度,分析地域性道教建筑发展的现状以及影响,探讨道教建筑更深层次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记载了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传统建筑,在中华大地上还保存了多少呢?放眼望去,我们只能看到被一小块一小块的建筑遗迹,不是关联而是割断地,被零星地点缀在现代建筑之间,彼此交叉,仿佛是历史与现代的对峙,更像是质问:难道我们该被舍弃、遗忘吗?  相似文献   

7.
任何建筑理论的产生、发生和消亡都是与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的.后现代建筑在当前的社会文化思想下产生,是源于人们会现代建筑的一些不满和期待.现代建筑蓬勃发展,走的是一条技术至上的道路,建筑风格是浓郁的工业色彩,给人一种冷漠、缺少人文关怀、遗忘文化传统的感觉,后现代建筑正是在这一思潮中产生的.在本文中,笔者将与大家分享对后现代建筑的理解.从建筑语言和审美特征入手,探寻后现代建筑在中国社会环境中,未来的发展方向,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后现代中国建筑.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处在城市化的高峰期,每个城市都有非常大的建设量.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建筑学的繁荣必然会出现.而中国是一个历史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建筑文化,今天的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建筑设计应不应该去继承古代传统建筑文化?该继承什么?怎么继承?成为了今天建筑创作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现代地域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文化、技术、自然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材料的现代地域性表现作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其在体现我们传统地方文化的同时,如何在新的时代下发挥出其潜在的材料表现力,获得崭新的表现形式,使建筑体现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文化、技术、自然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材料的现代地域性表现作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其在体现我们传统地方文化的同时,如何在新的时代下发挥出其潜在的材料表现力,获得崭新的表现形式,使建筑体现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7,(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千村一面、万楼一貌的现象比比皆是,城市的历史记忆正逐渐变得模糊,传统建筑文化面临着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文章以新型城镇化为视角,通过分析建筑文化发展现状,探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关于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发展、现代建筑文化创新发展的策略,以期达到新型城镇化同步和谐健康发展,形成具有时代意义的中国特色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2.
徽州文化以徽派建筑、儒商文化、宗法制度和民俗艺术文化为主体,深切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的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等基本内容,体现出“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中国乡村的实况,我们看到这里迫切需要的是艺术建筑,而并不是生存建筑.在人们盲目模仿西方或传统表面样式的时候,忽略了对自然的渴望.而有机建筑的思想核心所要求的接近自然、忠实于自然材料等理论很符合乡村这块与自然最贴切的土地.分析了有机建筑的实际案例,吸收了来自自然的灵感,提取了中国本土思想的精髓,归纳出几种有机建筑的生长方式,并使其再与实际相联系,分析了在实际中的形式、运用.  相似文献   

14.
着重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交流空间组织、建筑的尺度、施工的质量、建筑文化底蕴等各个方面对客家传统民居文化中的许多精髓理念和做法进行论述,并且在现代住宅设计如何借鉴与应用客家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中西方建筑文化特征及要素,进行中西方建筑文化的比较,辨析自身的优劣.只有把中西建筑文化有机结合,并不断创新,才能促进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国面临着城市滞后化严重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有中国现代化特色的城市,就必须要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群,因此我们需要将传统建筑中的元素竟可能多的提取出来,与现代建筑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群体。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然后重点分析了从建筑群轴线、单体建筑轴线以及院落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建筑创作中的传统元素表达,最后分析了现代建筑创作中传统形式的评析。  相似文献   

17.
邢章萍  张健 《经济》2012,(4):140-142
“历史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他自己的建筑,随着建筑文化而兴盛衰亡.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最古老、最长寿的.我们的建筑也同样是最古老长寿的体系.”这是我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梁思成的话语.这位我国著名的建筑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我国传统建筑的保护,但现实却跟这位学者开了一个玩笑:梁先生的故居在历经两年多的“拆迁”与“保护”的拉锯战后,却终究没能逃脱碎为瓦砾的命运. 为更好地了解民居保护的相关问题,《经济》记者专访了中国城市风貌与民居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王志强.  相似文献   

18.
蔡艺  覃权  黄鸿健 《新经济》2012,(10):46-47
【颁奖词】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又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自力村村落,是华丽西方盛装下一个古老的东方情节,更是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留在大地上的象征。自力村碉楼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罕有地体现了近代中西方文化在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和独特  相似文献   

19.
严晓萍 《经济论坛》2022,(1):99-105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不仅要保护蕴含人类智慧的传统村落建筑风貌等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传承应用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传统村落丰富的文化资源内涵,加大对传统村落各类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整理和宣传,破解保护传承、村民权益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借助文旅融合发展契机,推动区域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拥有世界罕见的自然地理特征,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所以,四川地方的乡土文化特色不仅包括历史人文要素,更重要的是它也包括了自然环境要素。从四川的古建筑文化来看,它自成一格,除了拥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共性之外,四川建筑文化的个性也非常突出。所以研究四川的建筑历史文化,不仅可以窥视到所处时代的建筑风貌和文化内涵,也有利于现代化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