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柞水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加之高速公路的开通,高铁站的建成,旅游扶贫是打好扶贫攻坚战,振兴乡村,建设新农村最好的方式。本文以柞水县为例就乡村旅游带动"旅游+扶贫"提出开发旅游产品、延伸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链、农家乐向民宿转型、加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完善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发展电子商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方琼文 《商》2011,(4):87-8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郊休闲旅游发展已成为城镇居民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乡村休闲旅游即"农家乐",则是目前城郊休闲旅游的主要类型。在镇江城郊"农家乐"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镇江市"农家乐"存在着经营者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管理经验;"农家乐"的投资主体单一;营销手段单一,缺乏宣传意识;从业人员学历水平较低,从业时间较短;卫生意识薄弱;缺乏技能方面的培训等问题。镇江市政府应从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入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突出特色,打响品牌;培养农户与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实现镇江城郊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阐述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背景,提出苏州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地理区位和交通、经济及资源优势。目前苏州地区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包括水果采摘游、农业生态园休闲游、温泉养生休闲游和休闲农家乐游。从产品类型角度,乡村休闲旅游可划分为观光农业型、乡村民俗型、古村镇型和文明生态村型发展模式。该研究可对苏州地区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管理部门的科学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外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积累了不少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路径,如以色列的B&B型乡村旅游模式、日本的绿色乡村旅游模式、加拿大的乡村文化旅游模式和比利时的生态乡村旅游模式等,它们在满足都市居民农家休闲旅游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总结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发展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对于发展我国"农家乐"休闲旅游,促进农民创新创业和就地就业而增加收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农家乐旅游的发源地,也是农业旅游的强国。日本农家乐旅游的发展路径主要有时令果园、专业农场、休闲农庄、乡村农园和农村公寓等,它在满足城镇居民观光旅游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日本发展农家乐旅游的作法和经验,对于发展我国乡村旅游,促进城乡和谐,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开发和运营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繁荣经济,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国民经济呈现不断繁荣昌盛的局面。通过对"农家乐"休闲旅游类型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农家乐"稳定有序向前发展的措施,使"农家乐"休闲旅游向着收益多元化、市场扩大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郊休闲旅游发展已成为城镇居民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乡村休闲旅游即“农家乐”,则是目前城郊休闲旅游的主要类型。在镇江城郊“农家乐”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镇江市“农家乐”存在着经营者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管理经验;“农家乐”的投资主体单一;营销手段单一,缺乏宣传意识;从业人员学历水平较低,从业时间较短;卫生意识薄弱;缺乏技能方面的培训等问题。镇江市政府应从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入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突出特色,打响品牌;培养农户与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实现镇江城郊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河南农家乐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家乐的概念 农家乐是指以乡村为背景,以休闲娱乐、农事文化、民俗风情、生态田园风光或特色民居、聚群为主要卖点的旅游形式.有的学者认为农家乐是仅限于农民利用自家的农家小院进行食宿招待服务的旅游形式,但目前农家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农家乐已迈出农家庭院向景区周边迁移的趋势使这样的定义看起来有点不合时宜.根据本文农家乐的定义,可以将农家乐划分为以下几类:休闲娱乐型、生态田园风光型,民俗文化型,聚群、民居文化型,农耕文化型等.  相似文献   

9.
从最初的城市周边农家乐开始,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一路蓬勃发展。具有较好旅游资源禀赋的地方,靠此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一些产业基础薄弱的地方,也将目光盯向乡村旅游,想从这方面寻找发展的突破口。如何让客人来得了、留得下、能再来,必须牵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牛鼻子"。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相似文献   

10.
《上海商业》2014,(7):77-77
随着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规模日趋壮大,业态类型日益多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更将充满无限发展空间和潜力。6月29日上午,由浦东新区书院镇人民政府和东方城乡报社联合主办,上海葵园农家乐合作社承力、  相似文献   

11.
一、农家乐的概念农家乐是指以乡村为背景,以休闲娱乐、农事文化、民俗风情、生态田园风光或特色民居、聚群为主要卖点的旅游形式。有的学者认为农家乐是仅限于农民利用自家的农家小院进行食宿招待服务的旅游形式,但目前农家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农家乐已迈出农家庭院向景区周边迁移的趋势使这样的定义看起来有点不合时宜。根据本文农家乐的定义,可以将农家乐划分为以下几类:休闲娱乐型、生态田园风光型,民俗文化型,聚群、民居文化型,农耕文化型等。二、农家乐的发展1.国内外“农家乐”的发展19世纪30年代,“农家乐”起源于欧洲。意大利1865…  相似文献   

12.
《致富天地》2006,(7):25-25
新华社消息:据湖南省旅游局分析,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休闲旅游将成为长假中城市居民举家出游的首选。专家提醒:“农家乐”不能丢了“乡、野、土”农家三味。  相似文献   

13.
借助国际上品牌个性特征测度的经典量表,并结合国内相关学者的已有研究成果,选取"农家乐"这一旅游休闲活动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农家乐"旅游休闲品牌的个性维度和以往研究的"大五"维度有所不同,其品牌个性特征表现为实惠、喜悦、闲适、交互、健康和逃逸6大特征;该6项测度结果较好地解释了"农家乐"旅游休闲活动产品的品牌特性和"农家乐"旅游休闲活动的参与特点和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以"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品农家情、购农家物、干农家活"为主要的"农家乐"旅游,正成为都市人新兴的旅游方式。"农家乐"旅游处于乡村环境中,直接受到周围乡村景观的影响,其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在传统旅游线路规划设计的基础上,深挖乡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周叮波 《江苏商论》2011,(8):109-111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及交通设施逐渐完善,其生态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百色乡村旅游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濑浩村农家乐及平圩民族新村农家乐已成为百色农家乐乡村旅游的主要代表。文章以百色澄碧湖水库移民新村濑浩村农家乐为研究对象,结合百色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濑浩村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成都市政府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发展目标的背景下,成都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迫切需要向乡村度假旅游转型升级。本文引入分时度假理念,对成都乡村分时度假旅游模式进行了探讨,试图找到创新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旅游业已经成为现当代的一种休闲主题,越来越多的城市人群开始向往恬淡宁静的乡村生活.近几年,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现当代特色旅游—主要以农家乐旅游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由于城市环境破坏严重,人们都希望能够回归自然,在大自然的环抱中陶冶情操、放松身心.在农家乐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不仅推动了农家乐旅游行业的发展,同时还为农家乐旅游增添了一种传统的文化色彩.在此,本文针对传统文化对农家乐旅游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对乡村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农家乐旅游是以农民家庭为依托,以田园风光和别有情趣的农家生活为特色,吸引市民休闲度假、体验农作物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活动。它始于日本的"家庭访问",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旅游时代,个性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主要需求之一。相比单调的酒店更想体验当地纯粹的民风民俗。作为避开"旅游高峰",不挤"热门场所",突出休闲、养身的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悄然兴起,也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以农家为代表的民宿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乡村旅游缓解了热门景区游客在困境中的压力。但由于各区域配套设施及监管评价机制缺失使得乡村民宿存在问题而有待解决。本文以天津市蓟州区的农家乐群落为对象进行创新模式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松柏 《江苏商论》2010,(9):118-119
拓展旅游养老市场不仅可以化解农家乐等乡村休闲设施的季节性闲置问题,而且可以缓解城市不断增大的养老压力。本文提出了旅游养老与农家乐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两者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最后提出了破解政策瓶颈、加强村庄环境治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