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房价的暴涨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的逐渐显现,房地产市场成为政府重拳调控的主要对象。2010年以来,各类调控政策密集出台: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的11条措施;4月17日国务院下发了被称为"国十条"的房地产"新政",  相似文献   

2.
政府只考虑政策面的事情,救市也好,打市也好,都不应该。当前房地产市场声音很混杂。老百姓在抱怨房价太高,政府在调控房价,出台廉租房、限价房政策,房地产企业在谈"拐点"、谈资金链断裂。本刊记者为此特地采访了北京凤凰城集团董事长周明德先生,请他从从业者的角度谈谈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  相似文献   

3.
自2009年12月份开始楼市调控以来,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经历了四次升级,2013年2月出台的"新国五条"则是第五次调控升级。本文在对"新国五条"政策解读的基础上,从刚性需求者、房地产开发商、投资投机者三个视角来分析"新国五条"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新国五条"政策威慑力度并不大,对房价影响有限,并没有使楼市大幅降温,更不会改变市场对房地产的预期。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快研究出台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逐步解决房地产市场长期面临的问题,以确保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房地产行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近些年房价不断上涨,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有效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同时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房地产经济还存在一些问题,且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房地产的发展。论述了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坚持房地产调控千万保障房开建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责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等八项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截至10月底,今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已超过1000万套,实现年初计划目标任务。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2.立法喜结硕果法律体系形成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第十一届全国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这个市场出现泡沫会对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不稳定因素.面对我国房产市场投资过热,政府自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就作出了适时开征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税费,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决定,由于房地产税种庞杂,是否开征物业税和怎样开征,一直是理论界和业内人士研讨的重点.不久前,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减少银行贷款增长的趋势.目前,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来源大部分还是银行贷款,可见减缓房价上涨也是这项政策目的之一.国务院颁布"国六条"和转发建设部等九部门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力度,为完善房地产税制准备条件.可见,政府提出开征物业税并不是简单的重组和合并一些税费,而是要从制度上建立和完善财产税制.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房地产价格大涨,已经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调节房地产市场,但收效甚微。本文从分析房价上涨的原因来挖掘其客观的经济规律,从而更好地寻求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房地产税、地方公共支出对房价的影响。研究方法: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房地产税对房价有抑制作用,而地方公共支出对房价有促进作用,两者对房价的净影响为正;(2)房地产税对房价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且各房地产税种对房价影响不尽相同;(3)地方公共支出对房价的影响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研究结论:(1)房地产税收和地方公共支出预算相互配套的政策组合能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2)中国房地产税对房价的调控能力不强,应改革现行的房地产税制,开征物业税。  相似文献   

9.
从全国范围来看,近年来一系列严格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可谓给楼市注射了一剂强力镇静剂,楼市投资、投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之前的房价飙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刚刚出台的"新国五条",已经指明了2013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方向。如何稳定土地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防范地价和房价异常波动?长沙市国土资源局将从以下七个方面重点出击。加强市场预判预测,稳妥落  相似文献   

10.
视点文摘     
5月9日人民网———调控成败在地方政府房地产市场带有很大的地域性差异,决定了国家对房价的调控不可能以统一“零售价”或者是“指导价”的方式来完成。在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尤其是地市级政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部分地方政府片面强调房地产市场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不自觉地与其他地区盲目攀比。错误的思想意识,源于错误的政绩观。在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的思想中,政绩就是看城市形象,看财政收入,既然房地产可以成为城市的支柱产业,土地增值可以快速有效地增加财政收入,何乐而不为呢?一些地方政府以较低的价格完成了对…  相似文献   

11.
在"新国十条"之后,出于对房价继续坚挺的疑虑,关注房地产市场的人们都在讨论,会不会出台更为严厉的政策?国家发改委在近期回应说,将不会出台更为严厉的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有人叹气,认为此轮房地产市场调控,或将又是一次"空调".  相似文献   

12.
房价的一路攀升使得住房问题成为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房地产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保持房地产的健康有效发展,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政策目标。本文首先阐述我国房价现状,然后从供需的理论和国际层面分析房价上涨的原因,最后是对房价走势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企的房价已经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居住权本来是老百姓的基本权利,但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拥有一套住宅已经是一种奢望。房价的不断上升反映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房地产商的博弈过程。本文从我国房地产状况、高房价形成原因来分析高房价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融资规模不断增大,除了传统的银行融资之外,房地产信托融资已成为房地产行业融资的重要渠道。然而,随着经济下行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信托融资的风险也在不断暴露,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发展前景遭到市场的广泛质疑。如何创新房地产信托产品,开发符合房地产市场发展需要的信托产品,成为房地产信托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下,我国房地产业产能过剩、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突出。以新常态调控理念为指导,结合房地产市场发展规律,总结与适时调整房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思路,对解决上述问题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有理论意义。从调控手段、目标、方向、时机等几个方面提出调控的基本思路:坚持以经济手段的间接干预为主,以行政手段的直接干预为辅;目标调控与区间调控相结合,对总量与强度目标调控、增量与时序区间调控,对红线目标调控、非红线区间调控,对住宅供应结构目标调控、房价区间调控;从供给侧出发,加大定向调控,配合财税、金融等政策加大基础和民生产业支持力度,加快用地供给与建设;强刺激向微刺激转变,"相机调控",实行分区域区别化的房地产政策;注重科学计划,加强预期引导等。  相似文献   

16.
扭曲的房市     
住房难的问题在今年第二季度继续攀升的房价面前进一步彰显。于是,不断有论者指责房地产商这个利益集团哄抬房价,严重扭曲国家调控政策,导致市场"调高了房价"。也有论者提出问题的根源在于垄断的市场:房地产开发许可制度是导致市场垄断的第一道门槛;现行土地出让政策是形成垄断的重要因素;房屋预售制度与税收制度也是造成垄断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对土地的垄断供应是根本。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实施土地储备的目标之一就是有利于政府对土地市场的集中统一管理,从而实现土地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增加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文章在分析土地储备实施效果以及土地供给、地价和房价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土地储备、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使土地市场供给信息公开化,使企业和公众形成合理预期来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地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广州市坚决执行国家限购、限贷等房地产调控政策,认真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采取切实措施稳定房地产用地供应抑制异常地价的通知》和《关于严格监管房地产大企业和大地块开发建设情况的紧急通知》精神,以"稳定"为主基调,抑制投资性需求,保持了房价稳定。2013年,广州市将继续把握好"稳定"主基调,做好房地产用地管理与调控。进一步加强市场分析预判,提升土地供应的科学性。完善地  相似文献   

19.
稳住房价,地政怎样出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供应与住房价格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但政府的一级土地供应不是这次住房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真正与市场需求共同决定住房市场价格的是二级土地市场供应量。●一级市场较为充足的土地供给,并没有在二级市场形成有效的房地产用地供给,而是被开发商部分囤积起来。●推动这次房地产需求转旺的主因是国家的金融政策和财税制度。金融政策为刺激房地产业的发展而提供优惠贷款,地方政府为获得城市及地方经济发展资金而“做大”房地产业,极大地刺激了需求膨胀,并引致土地需求量的增加。因此,调控房价的土地政策还必须与国家的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的调控一并进行,方能发挥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房价一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焦点问题。社会各界包括政府、银行、房地产商和消费者由于各自利益和立场的不同,对房价高低与否各有说法。目前,国内常常使用“房价收入比”作为衡量某一地区住房价格综合水平的指标,并且围绕着以“房价收入比”的高低来评判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展开了争论。那么,“房价收入比”是否可以作为这样一个标准呢?如果不能或者不够合理,我们又该如何来衡量我国城镇居民住房的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