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长期以来,由于过量采伐,我省国有林区和森工企业出现了“两危”(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1998年,国家启动了重点  相似文献   

2.
1995年,为解决国有林区“两危”(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状况,提高木材利用率,鼓励发展综合利用产品,国家对以林区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即征即退的增值税优惠政策。这一政策实施以来,对缓解国有林区“两危”状况,扶持综合利用企业的发展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重点林区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90年代以来,内蒙古重点林区因“经济危困、资源危困”和实施天保工程,不断拓展林下经济发展领域,并将其列为后续替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内蒙古重点林区林下经济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为吸纳下岗职工和失业居民再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与问题,需要有关方面给予关注与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伊春是全国开发最早、贡献最大,同时也是资源消耗最快、做出牺牲最多、历史包袱最重、贫困程度最深的重点国有林区。伊春开发建设60年来,由于超负荷地承担国家下达的木材生产和上缴任务,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陷入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境地,积淀形成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和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社会性矛盾。为了实现伊春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  相似文献   

5.
作为金融部门,农业银行一直高度关注伊春林区的经济发展。伊春市作为国家的重点林区,曾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伊春市在“生态立市、产业兴市“的发展战略指引下,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资源型城市转型、林权制度改革等重大举措,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替代和接续产业,逐步摆脱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束缚,实现了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我国由于长期过度依赖于资源消耗和环境投入带来的所谓"经济增长"极其不科学,由此引发的超越我国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经济发展"将会 使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难以为继,陷入无本之木,无水之源的深度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使世界金融体制和实体经济遭受重创,发达国家将借金融危机扩散蔓延过程将其后果转嫁给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在金融体制依然相对安全的情况下,由于依赖贸易过重,实体经济受到的打击沉重。必须密切关注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领域的影响,并化"危"为"机",主动应对挑战,采取切实措施,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转型。独辟蹊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笼罩着全国大部分的森工企业。不仅给森工企业的经济发展和职工生活带来困难,更严重的是,天然林面积大规模减少,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河流干涸,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海南省为了保护、恢复和发展热带天然林,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从1994年开始全面停止对天然林的采伐。海南省森工企业管理着300多万亩国有  相似文献   

9.
当今,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资源危机仍在加深,使得资源问题成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相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环节。因此,从宏观上来说,缓解资源危机的基本对策,就是构建资源节红型国民经济体系;从微观上来说,则是形成资源节约型的微观基础,建立资源资源节约型企业经济体系。这是现代企业可持续经济运行的核心问题,是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邱林 《金融博览》2010,(15):27-27
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和国内抑制资产泡沫政策的影响,今年以来沪深A股下跌幅度名列全球股市第二,市场对中国经济下半年"二次探底"的争论持续不断。  相似文献   

11.
对林业资源型城市伊春市实现经济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春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开发最早的森林工业基地,素有“红松故乡”之称。由于长期的过量采伐,目前可采林木资源已近枯竭,森工企业危困,对林区经济活动及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影响。为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将伊春市确定为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地区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探索出一条能够促进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认真实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把林权制度改革作为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坚持分类经营和远封近分的原则,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和用途,不削弱森林生态功能,总体保持国有森工主体地位不变的基础上,管死管住重点生态公益林,放开放…  相似文献   

12.
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现有职工 16444人,下属 51个基层单位,是一个具有 40年林业发展史的省直属大型森工骨干企业之一。在林业发展史上,我们有着年木材产量 46万立方米、曾是国家利税大户,曾经历了林业资源危机、资金危困的林业“两危”低谷。随着林业企业深化改革、转机建制、减员增效等具体措施的实施,任务量严重不足,人员过剩,部分单位停产放假、职工无活干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出来,给工会经费的收缴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更好适应形势,克服困难,努力做好工会财务工作,在“三个服务”中充分发挥作用,我们注重抓了工会经费…  相似文献   

13.
伊春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森林工业体系。到1991年底,共为国家生产木材2亿多立方米,上缴各种资金46亿多元,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由于长期超负荷承担国家木材生产任务,采伐量大于生长量,使伊春林区已陷入“两危”(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困境,森工大中型企业也由此变为活力不强,效益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多数企业已经出现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在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金融部门如何进一步发挥金融杠杆的调节作用,为增强森工大中型企业活力,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2007年以来在经历了次贷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危机的袭击后,出现了复苏迹象,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全球经济复苏再添变数,甚至引发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这次危机的爆发有复杂的原因,对我国经济会带来一系列影响。要从这次危机中吸取教训,尽可能减轻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防范类似危机在我国发生。  相似文献   

15.
李云洁 《证券导刊》2012,(25):17-18
德国、法国是欧洲经济的领头羊,小猪五国的衰退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有限。因此只要欧债危机不演变为金融危机,对德国经济的影响就相当有限。预计二季度欧元区经济将受希腊危机拖累而短暂衰退。但三季度随着欧债危机的缓解,欧元区经济有望在德法带领下走出衰退。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在艰难的复苏进程中跌宕起伏。"二次探底"、"欧猪五国"、"迪拜危机"、"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等一次次考验着我们脆弱的神经。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经济迷雾重重。"4万亿投资"、"贸易壁垒"、"新国十条"、"经济结构调整"、"减排承诺"、"地方融资平台清理"各种因素错综复杂。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表现出来的各种奇怪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源自何方?带着众多疑惑,《国际融资》杂志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欧债危机的爆发,使欧元区内部潜在的各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货币体制与财政体制之间的矛盾、金融监管滞后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暴露无遗。如果说一些短期的救助政策工具目标是稳定金融市场、为解决危机赢得时间和空间的话,那么进一步推进欧元区经济与金融的一体化机制建设,才是真正的长远治本之策。有人形容,欧债危机就是"天使"(经济一体化)与"恶魔"(危  相似文献   

18.
论文着重阐述了"十二五"时期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增速三大宏观形势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了这些变化对"三农"和县域经济金融带来的深入影响  相似文献   

19.
郭柏杨 《福建金融》2009,(11):45-48
当前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及区域经济运行显现出诸多的矛盾和困难,对当前金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发挥金融作用,支持区域经济促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目标实现,是摆在各级政府和金融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金融视角对2009年来龙岩区域经济运行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转"危"为"机"的关注点和应对措施,探讨金融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林河 《中国外资》2010,(6):21-22
本文对希腊债务危机做了概述,并简要分析了危机成因。同时透过此次危机的成因,阐述了危机对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影响,提出了危机对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继续向前推进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