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俄罗斯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开采前景乐观。中俄油气合作的基础是供需互补潜力,不过,国际油气行情持续升温使两国合作的条件发生变化,合作目标和利益取向分歧扩大,合作出现阶段性徘徊。通过对中俄油气合作状况的分析可以大致确定至2020年前两国合作可能达到的规模和权重,这可以作为把握两国中期(至2020年)合作前景的重要尺度。从发展过程看,两国油气合作在经历“酝酿”和“启动”两个阶段后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反映两国阶段性合作规模和权重比从零起步逐渐扩展到的实际进程。两国在现阶段的油气合作更具务实性,对此,中国应该积极借助新的有利条件推动合作的发展,争取双赢结果,确保自身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GDP的快速增长以及各自国内需求的迅速扩大,中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到2006年已连续8年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当前,中俄经贸关系正处在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该水平与两国的经济实力和合作潜力仍有差距。对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其前景做出评估,将有助于认清和充分挖掘两国之间的合作潜力,推动两国在合作与互补中共同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两国在各领域特别是经贸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由于地缘关系的毗邻性、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和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决定了中俄两国在商品、资源、技术和资本等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中俄相互投资和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在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比重相对较小,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持续下降后,目前刚刚进入恢复阶段。但是从经济互补性和市场需求规模来看,今后双方在这一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本文从现状、问题分析入手,在对未来合作的重要领域及其前景展望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加强中俄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俄农产品贸易是中俄两国间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在农业资源、生产潜力、产品品种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贸易具有互补性,贸易潜力巨大。中俄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发展可以带动中俄两国农业劳务、农业科技、农业机械等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视界     
《中国报道》2013,(8):16-19
中俄海上"点兵"7月5日至10日,中国和俄罗斯军方在日本海彼得大帝湾举行"海上联合—2013"中俄海上联合军演。此次联演是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增进两国政治互信,巩固和发展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高两国战略协作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从7月8日开始的实兵演习阶段,中俄双方参演部队展开了锚地防御、联合防空、联合护航、海上补给、突破潜艇威胁区以及实际使用武器对海、对空目标射击等多课目演习。  相似文献   

7.
戚文海 《中国经贸》2007,(12):54-57
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实践表明,中俄之间贸易较多,合作不够,科技合作更显不足。提高两国的合作水平仅靠贸易很难奏效,一般商品贸易推动双边合作的潜力很有限,需要在高水平上加强两国科技合作,通过共同创新,优势互补,实现两国的共同繁荣。应按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所赋予两国在经济科技合作上的新内涵,摒弃传统合作的狭隘利益,打破束缚两国合作的旧有局限,着力面向未来,从长计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进口的原油主要来自于中东,但是随着中东局势越来越不稳定,进口原油来源的不安全性大大增加。因此,从资源安全的角度出发,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将是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一环。中俄两国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经济是两国政府的首要任务。两国经济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为石油产业合作提供了基础和契机。笔者认为,只要中俄两国政府首脑和企业界人士从国家经济和企业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抓住当前合作的机遇,中俄石油产业合作的前景将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增长明显快于俄罗斯,但中俄双边服务贸易仍处于起步阶段。中俄双边服务贸易中规模最大的三个行业是旅游业、运输业和其他商业服务。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扩大了高附加值新兴服务对俄罗斯的出口;中俄双边服务贸易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为双方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建筑业、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和运输业。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促使其服务贸易市场进一步开放,中俄两国在大型油气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上的合作将极大地促进双边服务贸易增长。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中俄两国贸易涉及面逐渐扩大,贸易额迅速而稳固上升,2005年超过290亿美元,双方正在向两国领导人提出的到2010年达到年贸易额600亿至800亿美元的目标努力。从中俄双方的经济合作潜力来讲,要达到这一目标是没有问题的。但从实际运作来看,双方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贸易结构问题。中俄贸易商品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龙利娟  王源昌  吕蕾 《科技和产业》2021,21(12):134-142
为判别本国与他国科技合作的演化方向及其实现条件,假定各国科技合作成本或收益为科技创新投入成本的线性函数,通过构建演化博弈动态方程、矩阵求解和数值仿真模拟对本国与外国之间的科技合作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策略稳定均衡点及演化路径受博弈双方参与者初始状态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科技合作成本越低,双方合作欲望越强烈,若科技合作成本超过某一阈值,将驱使博弈双方采取不合作策略,引入政府控制力度参数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强博弈双方合作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中、越跨界旅游联合营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爱莲 《特区经济》2011,(3):153-154
加强区域合作是实现跨界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联合营销对双方旅游市场成长态势的有效识别有助于增强跨界合作的有效性。中、越旅游联合营销既具有广阔前景,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跨界合作组织,成立旅游合作发展基金,加强中小旅游企业的准入,吸纳亚洲开发银行(ADB)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参与,是推进两国联合营销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印太战略与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构想分别推进的背景下,两国在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离岛与海洋能源开发等方面形成了较明显的"供需关系",海洋经济合作遂成为推动双边关系发展最重要的动能之一。日本与印尼通过首脑、高官互访机制对合作予以顶层设计,划定了合作路线图。在此基础上,日本也逐步完善了融资、信息共享等配套机制,并与印尼加速重点项目的推进。然而,两国合作同样面临诸多挑战。除了日本与印尼关于海洋经济合作的定位、合作动机等方面存在差异外,印尼国内若干因素仍对两国合作造成了诸多掣肘。对于中国而言,"后疫情时代"应考虑如何有效地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日本印太战略、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构想对接,以实现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14.
中日经贸摩擦的增加与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在中国整个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双方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90年代后期以来,中日经贸摩擦不断,使中日经贸关系在总体上陷于停滞甚至后退状态。双方应认识到彼此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日经贸合作的新动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时下学界对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判断不尽相同,依据中日双方有关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本文认为,“经热”降温的动向值得注意,但现在做出“经凉”或“经冷”的判断尚嫌草率。再从中日两国产业贸易结构的现状分析看,可以肯定,未来一个时期中日两国的竞争领域将有所扩大,但互补性的特点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两国将呈现经济互补、竞争并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土库曼斯坦是中亚五国中惟一一个在独立后增加农业用地面积和耕地面积的国家,该国农业结构比较单一,是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兼营养殖业三位一体的农业,支柱产业突出,主要是粮食和棉花生产。土库曼斯坦是中亚五国中惟一一个各项农业指标超过独立前水平的国家,因此,研究中国新疆和土库曼斯坦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本文在阐述双方目前农业发展现状的同时,探求双方在农业经济技术合作方面的驱动因素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农业经济技术领域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郑国富 《特区经济》2011,(12):100-103
1973年越南与日本建交,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日益加深,双方在各领域合作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双边关系,积极推进经贸合作,基于两国经济和资源的互补优势,双边贸易合作实现了迅猛发展。2006年越日两国政府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由此迈入新的历史阶段。2007年1月11日越南成功加入世贸,WTO为越日双边经贸合作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制度平台,未来双边经贸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studies two issues of countries’ exchange rate regime (ERR) choices: why countries peg and, if they peg, how they choose their anchor currency. Previous studies focus on the use of country-specific factors to explain countries’ exchange rate regime choices. However, though some papers found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idiosyncratic factors and ERR choices, these factors cannot fully explain the contemporary movement of the choices. It is possible that large swings in regime choices are caused by network effects: a few countries change their ERR and other countries follow. If this snowball effect is true for countries’ decisions, we should be able to observ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s among countries’ ERR choices. Using spatial analysis, we found that countries are likely to follow the ERRs of other countries, and countries’ ERRs are jointly determined by network effects and country-specific factor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untries may achieve higher welfare by jointly choosing their ERRs with their major partners through cooperation and negotiation.  相似文献   

19.
中印两国作为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在不同层面上有着诸多共同利益,但不可避免地在一些领域里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和分歧,表现尤为突出的就是在领土、经贸以及战略等领域上。以客观务实的态度认识和把握现阶段的中印关系,以高瞻远瞩的姿态去正确处理两国间的利益冲突,积极推进双边关系的良性发展,建立长久友好的战略合作关系,符合双方各自的长远利益,符合周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经贸关系:历史、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乌双边贸易和投资都出现了快速增长,20多年来两国双边贸易额增长了54倍,中国已经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一大投资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本文将中乌经贸关系发展划分为两大时期、四个发展阶段,即起步与探索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平稳增长阶段、深化拓展阶段,并总结了每个阶段中乌双边贸易及投资合作的成果和特点。随着两国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第三条管线(C线)的建成,以及两国企业合作建设和开发纳沃伊州自由工业区等经济特区,中乌贸易与投资合作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