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晓路 《中国外资》2011,(14):57-5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合并的趋势初见端倪,为防止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在反垄断法中应该对银行业合并规则进行具体规定。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外资银行企业不断进入中国的金融市场,为保护我国的金融安全,有必要根据国内银行合并和跨国银行的具体情况,分类进行规制。本文仅从金融发展与安全的角度,浅析对国内银行和跨国银行合并进行规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合并的趋势初见端倪,为防止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在反垄断法中应该对银行业合并规则进行具体规定.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外资银行企业不断进入中国的金融市场,为保护我国的金融安全,有必要根据国内银行合并和跨国银行的具体情况,分类进行规制.本文仅从金融发展与安全的角度,浅析对国内银行和跨国银行合并进行规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胡军 《金卡工程》2008,12(12):6-7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跨国银行监管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立法,但由于各种原因,其监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加强对跨国银行的法律监管,已成为当前我国立法研究的主要课题.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已完全放开国内金融市场,跨国银行已进入我国市场并开展业务.因此,深刻剖析跨国银行监管基本理论,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析我国跨国银行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国银行是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近年来,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跨国银行在国际贸易、国际融资和国际金融服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加入WTO后,一方面,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以跨国银行为主的外资金融机构大量来华投资,与中资银行抢夺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为适应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我国银行在积极推进跨国、跨境经营战略,向海外市场扩张.……  相似文献   

5.
求解中国零售银行困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晓娴 《理财》2007,(8):22-24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零售银行市场,中国零售银行是一块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黄金宝地。”自2006年12月中国内地全面开放银行业务以来,这是内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市场抢滩、布局与竞争开发的共识。事实上,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际知名跨国银行公司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零售银行业务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反映到具体数据上,就是该项业务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率大都在60%。[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跨国银行海外经营动因研究——基于中国市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不同时期进入中国的各国银行的面板数据,分期讨论影响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不同阶段影响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因素不一致,但跟随客户动机是跨国银行进入中国的主要动因,中国经济高速成长产生的市场机会也对跨国银行的进入起到了积极的影响。1985~1996年样本期内,跨国银行进入动因区位优势假说得到了实证的支持;同时,不同阶段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政策及中国市场的风险因素也影响到跨国银行的进入速度。第二阶段的数据检验表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汇丰控股将2005年自己在中国市场增长900%的最新成绩单通过不同的渠道释放出来时,整个国际金融界都不禁向这个财气横溢的金融巨子投去了惊异和羡慕的目光。在一个跨国银行巨头密集穿梭的中国金融市场,汇丰控股能够长袖善舞并箭步如风,让人们再一次领略到其作为世界第三大银行  相似文献   

8.
张锐 《中国外资》2006,(5):18-20
当汇丰控股将2005年自己在中国市场增长900%的最新成绩单通过不同的渠道释放出来时,整个国际金融界都不禁向这个财气横溢的金融巨子投去了惊异和羡慕的目光。在一个跨国银行巨头密集穿梭的中国金融市场,汇丰控股能够长袖善舞并箭步如风,让人们再一次领略到其作为世界第三大银行和欧洲第一大银行所具有的超常本领和力量。  相似文献   

9.
跨国银行在广东发展的区位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跨国银行的区位优势研究是从东道国的角度出发,探讨东道国的市场环境对跨国银行的吸引。本文首先阐述跨国银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跨国银行在广东发展的区位优势及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0.
王翔  钟磊 《上海金融》2012,(12):89-91,122
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基础上,本文以国别银行为切入点来探讨跨国银行的进入策略。首先研究改革开放后意大利银行拓展中国市场的路径。然后结合对在华意大利银行的实地调研,归纳和分析意大利银行进入中国市场采用的关键性进入策略。最后解释了意大利银行相对于其他欧洲跨国银行在华参与度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瞿燕飞 《金卡工程》2010,14(4):144-145
当今世界的金融市场越来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银行的危机,特别是跨国银行的危机极易引起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国际监管日益重要。但同时,作为防范危机有利武器的最后贷款人制度却在对跨国银行的国际监管中处于含混不清的状况,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从跨国银行国际监管问题入手,分析最后贷款人制度在跨国银行国际监管中难以实施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顶级投资银行在中国大施拳脚和国际资本在中国的复兴,投资银行在中国日益受到关注。作为金融业的一个细分产业,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保险、信托等细分行业一起,成为近现代金融产业的重要支柱,是资本市场的灵魂。现代投资银行能在融资证券化。资产票据化的现代经济运行中充分发挥资金中介的作用,成为金融市场上最具创新与活力的机构。同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投资银行业务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国际资本市场跨国兼并交易中的一杆大旗。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今天,中国投资银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外国投资银行进行面对面的竞争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3.
未来10年内,中国私人银行市场将成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也是外资和本土银行争夺的焦点。然而,中国本土银行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经验少,业务水平较低,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金融市场成熟度、金融产品种类,还是针对  相似文献   

14.
银行跨国经营是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银行国际化的历史选择。因此,发展跨国经营势在必行。但是,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脱胎于“大一统”的银行体系,因此其组织结构从一开始就继承了国家专业银行的传统模式。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银行的客户类型不断增加,客户的金融需求趋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以来,在银行和金融方面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最快,跨国银行广泛发展成为跨国公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要有跨国银行的充分发展来支持,跨国银行的发展程度制约着跨国公司的发展水平。一、跨国银行迅速发展的原因二战后跨国公司发展提出的巨额资金需求刺激了跨国银行的发展,这表现在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的扩张。1972—1985年间。  相似文献   

16.
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中,中国银行业不仅应认真研究如何应对世界跨国银行带来的挑战,而且更应该在总结跨国银行经营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优势,积极向海外市场发展,参与国际竞争,逐步缩小中国银行业与国际银行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金融市场的统一趋势及其监管范围的不断扩展引发了银行监管的国际协调问题.跨国银行主要以分行或子行的形式开展国际业务,组织结构的差异同时带来了银行监管方面的差异.本文探讨了跨国银行监管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并对国际上关于跨国银行监管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跨国银行监管会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阿伦 《中国外资》2011,(12):33-35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度的增强,韩资银行跟实力强大的欧美商业银行共同争夺中国市场。本文通过研究韩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动机及进出现况,分析进出中国市场的韩资银行在经营上遇到的困难而提出其对应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机构数量迅速增长的城市商业银行群体被视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新生力量,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完善金融市场结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选取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和竞争较为激烈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为样本,力求全面考察银行理财的市场结构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探寻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展业策略。期望在经营转型的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能够迅速崛起,快速打造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贵州农村金融》2006,(6):41-42
一、监管资本管理和经济资本管理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跨国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开放,各大型银行开始积极地扩张自身在海外的业务规模。特别是以日本为代表的部分银行,为了争夺海外市场,忽略自身资本对风险的承受和抵补能力,利用低价格,大幅度扩张自身在海外的资产规模,金融业务风险不断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