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捷 《辽宁经济》2007,(7):81-81
会计目标是会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它是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引导会计系统的运行,也是联系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桥梁,西方对会计目标的研究,早期多以描述会计是什么为主,由此产生了“受托责任观”,即会计的目标应是以恰当的方式有效地反映资源受托者的受托经营责任及其履行情况。20世纪70年代以后,会计应当是什么的研究普遍流行,由此产生了“决策有用观”,  相似文献   

2.
会计目标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其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导向性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认识。本文通过对2006年和2003年颁布的新旧会计准则中会计目标进行比较,试图从会计国际化、会计环境的改善以及“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权衡三方面来解析会计目标转变的深层次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会计未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是会计准则制定的指导方向.文章首先分析了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其次阐述了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会计目标定位的国际趋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首次明确了兼顾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双重会计目标,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环境,文章主要分析了新基本准则下会计目标对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会计环境谈会计目标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魅力中国》2010,(19):84-85
会计目标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人们多是围绕“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进行探讨。实际上,会计目标的定位直接受会计所处的环境影响。本文主要从会计环境和会计目标的理论基础出发,剖析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的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定位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目标、企业经营目标产生重大影响,进而也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目标.本文透视了科学发展观下"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定位的缺陷,提出"监管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并分析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目标、企业经营目标产生重大影响,进而也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目标.本文透视了科学发展观下"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定位的缺陷,提出"监管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并分析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的重要概念,是目标导向的会计概念框架的最高层次,是连接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桥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由各方利益相关者共同作用形成的联合体。目前关于会计目标的两大主流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均侧重于向股东提供会计信息,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分析企业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求,对会计目标的定位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引起的变革浪潮正在冲击着会计的海岸线.构筑于价值法基础上的财务会计强调货币计量和报表揭示,只能履行受托责任.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已经完全超出了现行会计界定的范围,也远远超出了现行会计信息的容量.只有构筑于"事项"基础上的事项会计才能履行"决策有用观"目标.事项会计实现了"委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统一.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未来,我们不必过虑,但不能无忧.但我们应该关注事项会计理论研究以及以事项会计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谁提出的问题? 在会计产生发展的早期,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为生产者自己服务的。到了十三世纪,合伙与委托代理关系日益普遍,股份公司的出现导致投资者与经理人员的普遍分离,产生了投资者将企业委托于管理者的企业运作模式。从而使会计报告的对象从管理当局转化为远离主体的投资者。在这一时期,“受托责任观”的会计目标思想萌芽并形成一种系统的理论,它认为,最有效地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是关于经营业绩的信息,故会计反映应以反映经营业绩及其评价为重心。此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主流。当资本市场成为企业筹资的主要方式以后,尤其是在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和规范化的经济背景下,投资考进行投资决策需要大量相关而可靠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成了用户做出合理决策,配置有限资源的有效工具,“决策有用观”恰恰迎合了这种市场需求,会计信息的特性便转向了“决策有用性”,于是相关性成为会计信息的主流,而可靠性居其次。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会计师协会(AAA)首次提出了会计信息决策相关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会计目标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一号基本准则中明确了我国的会计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从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的会计目标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结合,这反映了目前我国会计环境的复杂多变,因为会计环境和会计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从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分析入手,阐述了财务会计目标的确立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会计环境对我国现阶段的会计目标的确立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李娜 《中国经贸》2010,(10):235-236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也是会计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会计目标理论研究是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发展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目标的研究主要有“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和融合理论三种观念。本文在对国内外会计目标理论研究回顾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当前的的市场经济环境,结合我国实际,探讨真正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环境的会计目标理论。  相似文献   

13.
赵文蔚 《中国经贸》2012,(4):182-182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条件、会计人员的素质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单一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计量方法己经渐渐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而决策有用观取代受托责任观成为会计的目标使得对于会计要素的计量需要更有针对性,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14.
资产负债观与所得税核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6年2月发布的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由旧准则所规定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转变为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从财务会计的目标出发,分析了在财务会计的两种目标,即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指导下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差别,详细剖析了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观念,进而阐述了我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公司治理结构 ,识别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以确定会计观。美国公司股权分散型特征 ,决定了会计决策有用观导向 ;德日公司机构控制型特征 ,决定了会计受托责任观导向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 ,既有德日式的机构控制型 ,又有东亚式的拥有者管理型 ,我国以会计控制观导向建立会计规范体系 ,既现实 ,又必要可行 ,体现了中国会计特色。为与国际会计协调 ,我国会计规范体系可实行“一国两制”:一般企业会计以会计控制观为导向 ,上市公司会计以决策有用观为导向 ;或所有企业会计均以会计控制观为导向 ,上市公司会计再实行以决策有用观为导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发展到现代会计阶段,其概念应该是一个能够提供会计信息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的目标也发展为"受托责任"目标和"决策有用"目标,这对传统会计的核算原则提出了挑战.本文针对这些变化,在提出现代会计概念和目标的基础上,简述了现代会计的核算原则和这些原则地实施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篇根据澳大利亚有关规定及相关文献,讨论会计的管理角色(Stewardship)和评估目的(Valuation Objective)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与IASB概念框架联系的报告。会计管理角色的作用是为公司提供信息以帮助其实现目标的服务,即类似于国内的受托责任观。会计评估目的的作用是提供有效的信息,协助决策者做出有关公司的决策,即国内的决策有用观。在过去,会计只通过记录和报告交易扮演管理角色来服务公司。现在,决策者需要会计信息来决定公司未来的经营和方向,这是会计的评估目的。该报告结合了IASB概念框架,并批判性地讨论了管理角色和评估目的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在最后,该报告得出了一个结论,管理角色关注可以使合同协议效率最大化的信息,而评估目的则更注重资源的有效分配,两者都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这一会计计量模式的出现缩短了经济学收益和会计收益的差距,将会计计量的目的由受托责任观转向了决策有用观。本文对公允价值推行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以及如何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冲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会计的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的产生源于受托责任关系中会计信息披露义务的要求,而政府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履行社会公共管理的职能,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深入,政府会计的建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杨纪青 《魅力中国》2010,(27):34-35
会计的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的产生源于受托责任关系中会计信息披露义务的要求,而政府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履行社会公共管理的职能,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深入,政府会计的建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