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文财  徐庆 《物流技术》2011,(9):85-87,127
通过委托代理相关理论,对分成制中的棘轮效应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分成制下存在棘轮效应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提出了公司应确定一个固定的提成比例并确保其长期有效,以此来激励经理在各个阶段都努力工作等具体的激励措施。从而在强化分成制对经理的激励作用条件下,尽量弱化棘轮效应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委托代理相关理论,对分成制中的棘轮效应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分成制下存在棘轮效应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提出了公司应确定一个固定的提成比例并确保其长期有效,以此来激励经理在各个阶段都努力工作等具体的激励措施.从而在强化分成制对经理的激励作用条件下,尽量弱化棘轮效应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世娟  程殿洪 《活力》2010,(10):52-52
农村产权制度试点工作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法权益.完善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举措。按照《哈尔滨市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要求,我们选择文化村作为试点.深入推进改革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4.
会计诚信与产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诚信已成为目前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追溯会计诚信危机的根源,应是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缺陷。我国固有企业产权制度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第一,委托代理关系不合理;第二,产权结构一元化;第三,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第四,经营者行为短期化。鉴于此,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总体思路应是加快国有资本退出步伐,实现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对乡镇企业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飞速发展和辉煌,许多学者归结为体制和管理的灵活;那么,今天的衰落又归何原因呢?有的学者认为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与完善使得乡镇企业这个诞生于计划与市场转轨时期的特定产物的不适应。我认为最根本原因是乡镇企业产权的缺陷,这种产权的缺陷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尤为突现。因此,分析和研究乡镇企业的发展应从产权入手。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委托代理框架下分析了激励契约中的绩效标准选择,得出了文章的核心观点即绩效标准差异导致声誉异质性,影响了激励机制的发挥。然后文章运用绩效标准模型的结论对中国大学教师绩效衡量标准差异性进行了探讨,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动态股权制—光华集团公司产权制度改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心理契约视角下的派遣制员工激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劳务派遣制的迅速发展,由派遣制员工特殊身份引发的员工的有效管理问题也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以往从心理契约角度探讨派遣制员工激励问题的研究还不多见,文章在激励理论和心理契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派遣制员工心理契约的形成过程、类型及不同种类派遣制员工的心理契约特征,并且提出了基于心理契约的派遣制员工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9.
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中激励约束机制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在铭 《企业导报》2009,(5):123-124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目标函数的差异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极易导致各种代理风险的产生。因此,研究如何在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相互关系设计中对激励约束机制进行相关的制度安排,以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契约理论的发展,提出了物质资产专用性和投资激励的问题.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同专用性物质资产投资一样,也受到了机会主义的困扰,对该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理论.契约理论主要包括完全契约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新产权学派三大主要分支.文章分别论述了这三大分支各自的理论观点以及基于这三大分支理论基础上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激励研究的现状并作出了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运用于分配企业剩余索取权,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的经济利益,形成对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以剩余索取权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旨在从理论上探寻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必要性和可能途径,以及由此给企业带来的相关效应。  相似文献   

12.
The paper studies the assignment of property rights. By assignment I mean a social mechanism that transfers a valuable resource from an “unowned” state to an “owned” state (for example, a first-possession rule). I argue that any assignment mechanism faces an implementation constraint with one exception, namely the assignment by conflict. I characterize this constraint and show that under some conditions population growth facilitates rule-based assignments because appropriation by conflict becomes more costly. In other cases, however, this effect is reversed. The model may give some insights regarding the emergence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open-field system in medieval Europe which, paradoxically, both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population growth. This paper is dedicated to Horst Hegmann. For helpful and insightful comments in discussions and on the paper I thank Roderick Hay, Horst Hegmann, Christopher Kingston, Guy Kirsch, Krishna Ladha, Marc Law, Anton Miglo, Douglass North, and John Nye. I also thank the editor Amihai Glazer and two anonymous referees for their comments. The usual disclaimer applies.  相似文献   

13.
拆迁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制度设计的缺陷难辞其咎.论文在抽离拆迁行为的基础上,构建公益性房屋拆迁模型与商业性房屋拆迁模型,并以物权的变动为线索,剖析现行拆迁制度,旨在对拆迁立法的完善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以规范相关物权的归属与保护;并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国有企业的财务行为不同于标准的企业财务行为,如何使国有企业的财务行为规范化,本文试图通过产权制度分析来回答上述问题。研究发现,国有企业财务行为之所以与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财务行为不同,是因为所面对的制度环境不同;认为要改变国有企业的财务行为关键是改变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Over the last decades,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literature has been published on informal risk‐cop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how informal risk‐coping has been addressed in the land tenure literature from two main perspectives: a first stream of research looks at how customary tenure and communal property perform key informal risk‐coping functions. A second subset of this literature analyses how informal risk‐coping creates land market imperfections through sharecropping or distress sales. The segmentation of the literature results from the Demsetzian property rights framework. Further research on risk‐coping and land tenure would benefit from examining recent work on property regimes.  相似文献   

16.
以金融契约和控制权配置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金融契约-控制权配置-管理者投资决策"的理论分析框架,揭示了不同金融契约结构下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属性特征及其对管理者投资决策的影响,并以2002~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负债规模与过度投资之间存在非线性U型关系;同时,流通股比例增加则有利于抑制管理层过度投资,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增加不仅不能抑制过度投资,反而会恶化过度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形下,地方国企的过度投资程度最高,央属国企的过度投资水平居中,而民营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一般有机会主义和效率性。本文试图通过人力资本产权特性来说明其拥有剩余索取权的必然性,进而剖析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行为,即管理当局设法采取会计政策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产权的重新界定与保护,特别是生态环境资源这部分公共产权的界定与保护,是绿色会计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本文就立足于现代产权关系,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会计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概念法学的基础理论出发,严采物权变动意思主义。意思主义下双重买卖的成立难以从理论上作出阐释。意思主义下的“不完全物权变动说”与“公信力说”动摇了传统民法的基础理念,逻辑上自相矛盾。形式主义下双重买卖中两个债权合同通常有效,物权合同是否有效,须依法律行为的一般规定进行判断。我国法上的“区分原则”有别于德国法上的“区分原则”,并未表明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在所有权归属问题上,意思主义与形式主义都强调了公示的意义,单从结论来看,两者处理是基本一致的。基于理论及现实的考量,我国赋予不动产登记以绝对公信力有可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20.
Property Rights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is essay surveys the literature on property rights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Focus is on policy relevant discussions concerning collective action, property regimes, local institutions for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evolution of individual property rights to land, land titling by government and poverty–environment linkages. The tendency to draw policy conclusions from simplistic analysis is criticised, and the need for more credible empirical research is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