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产品创新来说,这件事意义重大——伴随着武钢权证的上市,上海市场的权证连续创设制度也正式拉开序幕。武钢权证作为包含了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的组合式“蝶式权证”,本身就是一大创新,在权证产品的丰富和功能设计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而权证连续创设机制的推出,  相似文献   

2.
2005年8月22日,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在股改过程中支付的3.88亿认购权证在上交所上市流通,这使得宝钢权证成为我国继1996年6月停止发行和交易权证9年之后第一只重新在证券市场亮相的权证产品。  相似文献   

3.
认股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导刊》2005,(11):65-65
认股权证全称是股票认购授权证,又称"认股证"或"权证",英文名称为Warrant.广义的认股权证包括对标的资产的买进(看涨)和卖出(看跌)两种期权狭义的认股证仅指认购证.认购证给予持有者在未来某个时间或某一段时间以事先确认的价格购买该公司一定量股票的权利.权证表明持有者有权利而无义务,而权证的发行人在权证持有人按规定提出履约要求之时负有履约义务.所以,认股权证实质上就是一种买入期权.  相似文献   

4.
我国欧式认购权证的负溢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购权证是我国金融市场上现有的为数不多的几个金融衍生产品之一。针对我国投资者大多对权证这种产品不熟悉的情况,本文对我国市场上认购权证一度出现负溢价的现状,给出了其原因以及在这种情况下的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璇 《湖北经济管理》2008,(18):154-155
2005年11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公布了《关于证券公司创设武钢权证有关事项的通知》,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引入了权证创设制度。这次股权分置改革的效果如何?权证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作用究竟得到了怎样的发挥?市场都有些什么反应?文章带着这些问题,结合南航JTP1的创设情况,着重对券商创设权证的盈亏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范向鹏 《新财经》2006,(9):53-53
宝钢认购权证和万科认沽权证到期,标志着一个权证时代的结束,未来的权证市场将如何演绎宝钢认购权证是中国内地市场第一只权证,已于8月底到期,从它的走势我们更能清晰地看到一年来权证市场的兴与衰。2005年8月22日,宝钢JTB1登陆上  相似文献   

7.
在对期权定价的理论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证券市场中的认股权证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中国的权证市场投机因素比较大,权证的价格背离了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权证市场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朝晖 《特区经济》2006,(3):126-128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进程的推进,认股权证作为市场参与各方共同接受的“对价”开启了权证类产品创新的大门,也正式拉开了中国证券市场衍生产品创新的大幕。本文对国内权证市场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在比较了国际权证市场的最新发展趋势与发展动态之后,提出了规范与发展我国权证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证券市场中,权证的实际价格和理论价格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本文对A股权证市场上的认购权证的价格和上证综合指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认购权证的价格不仅受到正股价格波动的影响,而且也受到上证综合指数的波动影响。  相似文献   

10.
梁玮 《特区经济》2014,(1):57-59
本文通过期权的BS定价模型推导权证的BS定价模型,从权证的定价出发简要分析,尝试讨论得出对权证市场发展的一些相关建议。主要内容是从权证的BS定价模型出发,以长虹CWB1认购权证为例,计算长虹CWB1认购权证的内在理论价值。通过对长虹CWB1的理论价格和实际价格的对比,分析讨论权证定价对国内权证市场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张勇 《特区经济》2009,242(3):107-109
本文对五粮液正股(000858)及权证日内交易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五粮液正股的波动率(L型)和交易量(U型)日内模式不同,认购权证均呈L型模式,认沽权证均呈U型模式;对正股和权证日内波动率进行的GRANGER检验表明,正股波动率是导致认购权证日内波动率形成的原因,但不是导致认沽权证的原因。文中对我国市场呈现这种日内交易模式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主要是由于中国股票市场和权证市场所执行交易制度的不同和较高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4):70-73
权证市场价格严重偏离理论价值,其隐含波动率远远大于基础股票的历史波动率。文章从供给和需求视角探索隐含波动率偏大的原因。实证结果发现:统计上,净需求对权证隐含波动率有显著的正影响:权证净需求对认股权证隐含波动率变化的影响强于对认沽权证的;认沽权证与基础资产的相关性弱于认股权证。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市场监管者建立更完善的权证供给制度;有助于投资者根据隐舍波动率与历史波动率偏差建立套利策略。  相似文献   

13.
备兑权证     
《天津经济》2009,(12):79-79
一、备兑权证概述 备兑权证(Covered Warrant)属于广义的认股权证,它也给予持有者以某一特定价格购买某种股票的权利,但和一般的认股权证不同,备兑权证由上市公司以外的第三者发行。  相似文献   

14.
权证定价分析:极端之间的游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Black-Scholes模型分析了中国权证市场存在的定价错误和价格泡沫现象。发现在牛市阶段有近30%的认购权证定价低于其内在价值,同时还发现权证隐含波动率显著超过正股实际波动率。通过对市场因素、正股因素及权证因素的回归分析,本文认为造成两种对立现象并存的原因在于套利机制的缺失造成的正股市场和权证市场脱节,以及权证交易者显著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5.
潘涛  邢铁英 《世界经济》2007,30(6):75-80
本文采用B-S定价模型,计算了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期间发行的宝钢认购权证和长电认购权证的价格。在经典的B-S模型基础上,本文做了一系列定价修正模型的经验分析,从随机波动率的角度对公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运用GARCH定价修正模型,力求找出适应中国权证市场的B-S模型定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内地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于2005年再次将权证引入资本市场。本文学习借鉴成熟的香港权证市场的成功经验,并避免其存在的问题,是有利于我国内地权证市场的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分离式交易可转债是2006年11月开始在我国发行的一类公司债券,全称是“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分离交易可转债是债券与认股权证混合的一种创新型金融产品,在海外称之为附认股权证公司债,它是继可转换公司债之后我国又一创新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18.
黄盛 《特区经济》2005,(11):74-75
一、研究背景 从上交所和深交所提出“要积极开发权证交易产品”到5月份开始的如火如荼的股权分置改革进程来看,权证在我国推出的脚步日益加快。权证的推出无论从一级市场的发行方式到二级市场的赢利模式等方面都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带来重要的影响。同时,权证产品的推出和完善有利于大额资金在资本市场的避险及套利等投资操作,对于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发展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丽安 《南方经济》2005,(11):109-111
香港自2003年以来已成为全球最大、最活跃的认股权证市场。认股权证之所以能为香港的投资者普遍接受,不仅与认股权证的特征有关,也与其交易的“游戏规则”密不可分。香港认股权证市场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刚刚重新起步的认股权证市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产权市场是权证市场。先权证化,后市场化。没有权证化。就没有市场化。发展产权市场要从产权权证化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