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测算新疆碳排放水平的基础上,利用拓展STIRPAT模型,测算了城市化对新疆碳排放的影响作用,同时还测算了新疆城市化过程中是否存在“污染天堂”、环境库茨涅兹曲线及相关U型特征。结果表明:城市化对新疆高收入地区碳排放有直接的缓解作用,而城市化却加剧了低收入地区碳排放水平。新疆不存在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然而高收入地区与碳排放存在U型特征,而低收入地区与碳排放存在倒U型结构。间接效应显示,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收入对碳排放有促进作用,“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政策在新疆对节能减排是适合的,不论是对外贸易还是FDI高收入地区均存在“污染天堂假说”,而低收入地区却显著不存在。  相似文献   

2.
FDI对中国城市化进程推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DI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可以从FDI与城市人口比率角度分析了FDI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对FDI与城市综合实力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FDI投资稳定且规模较大时,城市化水平受到FDI的推动作用显著,FDI对城市化推动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后,城市自身的积累会促使其自身的高速发展;在FDI投资规模不大,但有强大内资推动时,城市综合实力也会快速提升,而FDI投资不稳定且绝对规模较小时。同时内资缺乏的情况下,城市发展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1995年~201t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全国整体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不同区域的角度分析经济增长、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发现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在不同地区间存在着差异.东部地区,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是线性递增的关系,而在其他地区,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由于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越过了拐点,所以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化不会促进二氧化碳排放.无论是全国整体还是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呈现正“u”型关系,不过其拐点很低,所以对于中国而言,经济增长会促进二氧化碳排放.经济增长、人口规模和工业化是促进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能源利用效率是抑制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加速城市化进程成为中国21世纪的历史选择.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还很低,城市、体系、规模、等级、结构还很不合理.造成西部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因素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市产业结构老化,技术水平低以及小城镇主体虚弱等.为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提高工业化水平;发展农村经济,以加速整个西部地区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金砖国家1980~201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固定效应模型以分析测度FDI与城市化对金砖国家出口贸易的传导机制和影响程度,并针对五个金砖国家分别建立时间序列模型,以考察各变量对不同国家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FDI能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与出口贸易在总体上呈正相关,但也存在例外情况;人口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但经济增长能够促进出口。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6-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新型城市化评价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中国新型城市化发展综合水平进行测度,通过建立以城市化水平为门槛变量的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FDI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非线性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中国碳排放影响具有明显的城市化水平双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差距一直存在,并且在不断扩大.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研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将我国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个地区,分别研究FDI的产出弹性,发现东西部地区不仅FDI不平衡,其对经济发展的效应也存在差距,成为中国区域经济二元结构的重要成因.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构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FDI在中国的区位选择——对FDI地区不平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DI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各省市的分布极不平衡,表现为"东高西低".在FDI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基于1992-2007年相关年度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FDI东、中、西地区差异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可以比较不同地区FDI影响因素的差异.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地区GDP、贸易依存度、集聚效应、贸易成本是影响FDI的主要因素,但这些因素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又有差别.为此,不同地区要提高自身在吸引FDI方面的竞争力需要制定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政策目标从"促增长"转向"调结构",地方政府依赖外资促进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做法也在逐步转变。文章在分析FDI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传导机制的基础上,以FDI最为活跃的江苏省为例,考察2001-2013年外商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江苏发展阶段的变化,外商与被投资地区政府和劳动力的双向选择使FDI与城乡收入间形成倒U形关系,且当FDI占GDP比重为3%左右时到达曲线的顶点;江苏部分地区已进入曲线的右侧,应进一步提升这些地区FDI质量,同时为仍处在曲线左侧的地区提供更便利的投资条件,以解决地区间、城乡间的收入结构差异,已成为经济发展新阶段江苏省利用外资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以江西省为例,对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Panel Data模型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不同收入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低收入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高收入地区,因此应加快中、低收入地区城市化进程,缩小地区经济差距,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FDI与城市经济增长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势头。其中,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大量进入,无疑是促进其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从FDI与东道国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理论入手,针对FDI对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考察了FDI占GDP比重的演变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实证模型,对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三大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与FDI流量的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不同区域FDI的产出弹性有很大的区别,且FDI对国内资本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从城市化水平对环境效率影响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化发展对环境效率的作用关系。与城市化对环境污染呈明显负相关的结论不同,城市化发展对环境效率的作用呈现倒"U"型。在水平较低阶段与环境效率是正向作用,在到达一定阶段后与环境效率呈负相关作用。以2005年—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安徽省城市化水平和环境效率做了测度,并对安徽省城市化对环境效率影响做了静态面板分析。得出当前安徽省的城市化发展对安徽省的环境效率有着正向作用,并提出了发展经济、因地制宜发展城市化、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发展迅速,但城市化水平还很低。因此,在城市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时期,研究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城市化发展特征、水平及发展策略,对这一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引起城市化,城市化必然推进经济社会走向现代化、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并将引起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变化.这是人类生存空间的客观规律.城市化问题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的重大问题,涉及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尤其是水土资源与耕地保护合理利用等问题);涉及到农村人口转化、剩余劳动力的去向以及城市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城市化的比重最终涉及到城市人口的比重、用地规模及许多地区环境生态的建设保护等问题,涉及到各地区的经济利益,我们要有数学的头脑与科学的思维,这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9~2009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可以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此外,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性: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居民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助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的矛盾,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FDI尚未成为西部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较少的FDI存量拉大了西部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西部地区经济同质性较低,区域经济一体化远未形成。西部在市场潜力、区位和区域科技创新等方面存在较大劣势,影响了外资流入;正在改善的基础设施则对FDI流入产生了较大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内部,在省际层面上,FDI选择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部崛起,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大局,也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何加速中部崛起,是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中部地区城市化现状的分析,论证了城市化对中部崛起的重要性,提出了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思路,对我国加快中国崛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出发,对欠发达地区县域新型城市化指标体系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江西80个县(市)为例,通过运用县域经济和新型城市化的典型相关模型,探寻两者良性互动的内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两者发展指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欠发达地区县域新型城市化更多的应是鼓励县域农民向县域外转移,向大中城市转移;应以工业化为主动力,充分发挥工业化对县域新型城市化的作用;应发挥农业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农副产品的极大丰富,以满足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的生活需要为前提;应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比重,促进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教育投资对城乡差距影响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化、人均教育投资对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从纵向看越来越显著,从横向看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针对不同时期的城市化水平及经济水平,结合地区差异,宜采取不同的政策.城市化水平对城乡差距影响的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均教育投资对城乡差距影响的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在各区域的投资规模和结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战略,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应走重点抓好区域中心城市的道路。文章从城市的经济实力、人口构成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西部地区11个中心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评研究,并为其城市化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