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增长幅度高于收入增长幅度,农户对教育、健康、迁移投资的欲望强烈。实证分析表明,物质资本及土地投入是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以人均量表示的土地占有量和物质资本存量每增加1%,农业经济增长0.3112%和0.0622%;人均教育、迁移投入每增加1元,农业经济增长0.0003%和0.0001%,健康投入的作用不明显;城市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同样是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对外开放则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户对耕地的投入决策会影响耕地的合理利用。文章通过对云南省典型村农户的随机问卷调查,实证研究不同耕地流向户的耕地投入、收益与决策差异。研究表明:对于单位面积上的劳动、机械和资金投入,流入户反而最低;对于耕地经营收益,流入户净收益最高,未流户日均收益最低;未流户和流出户倾向于"减少"劳动投入,而流入户倾向于"增加"劳动投入;三类农户均倾向于"增加"资金投入;在投入变化对象的选择上,三类农户均偏向于"增加""好质量"耕地的劳动和资金投入,而"减少""差质量"耕地的劳动和资金投入。为促进耕地的规模经营与集约利用,政府应综合采取政策支持、经济激励和行政限制三方面措施。  相似文献   

3.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长期的经济发展中,人口增长慢于资本的增长,资本与劳动的比例将不断提高,即发生“资本深化”。在不存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随着资本的深化,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会发生作用,新增单位资本投入所能增加的产出将越来越少,资本收益率将不断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和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劳动者的智能和技能会不断地进步,人力收益必然上升。因此,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中,人力的边际收益率在不断上升,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也在逐步上升,而资本的相对价格在逐步下降。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认为,在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4.
马甫韬 《经济师》2001,(9):247-248
一、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要使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必须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而不是遍地开花。1、经济增长的三大源泉。从理论上分析 ,经济增长的源泉归根结底只有三个 :其一是常规投入的增长 ,即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地增加资本、劳动和土地这三种生产要素 ;其二是引起资本、土地和劳动三种质量变化的技术进步 ;其三是制度创新。相对来说 ,后两个是更加重要的增长源泉。因为 ,人们并不拥有无限的资源。若生产中只要有一种投入不足 ,其他要素就会出现收益递减的现象。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这两种经济增…  相似文献   

5.
以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两大平原"为研究区,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和多元回归方法实证研究土地流转对玉米和水稻土地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原因。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土地流转能显著提高玉米的土地生产率,但会显著降低水稻的土地生产率。2土地流转通过改变农户经营的土地生产要素进而改变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从而影响土地生产率。土地流转后化肥投入的增加是玉米土地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土地流转后经营规模和集中连片程度增加的同时,化肥和灌溉投入减少是水稻土地生产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大别山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塔吉特-总绝对方差最小模型(Target-MOTAD)分析了生态脆弱地区农户风险状态下耕地投入要素配置的优化途径.研究表明:调查区域农户耕地投入要素结构和耕地利用结构有优化空间,典型农户在现有耕地资源条件下可以通过耕地投入要素配置及耕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来增加其农业收入,而不需要通过扩大垦殖规模来实现农业收入增长目标.因此生态脆弱地区农户在耕地利用过程中应提高耕地利用程度,优化投入要素的配置结构,避免由于扩大垦殖规模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相似文献   

7.
陈成文  余丽敏  陈静 《经济地理》2019,39(5):198-206
土地托管推进了以土地与劳动为资产的收益模式发展,然而,其是否具有益贫性或者能够成为资产收益扶贫的方式有待探讨。以湖南省H县的农户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地托管对于贫困户资产收益的影响,以及影响土地托管实现资产收益扶贫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土地托管有利于增加贫困户的资产收益;土地托管中,影响贫困户资产收益的因素主要有贫困户的家庭劳动力数量、贫困户参与土地托管的时间、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平均年龄、贫困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因此,家庭劳动力的缺失、劳动力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缺失都制约着贫困家庭的资产收益增长。这就需要在土地托管过程中,为贫困户提供托管生产与服务费用补贴;通过"能力"扶贫增强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发展能力;通过"机会"扶贫增加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8.
基于京津冀609户粮农的调研数据,构建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资本投入、劳动投入与意愿、农户经营特征对农户粮食生产投资调整行为的影响,发现灌溉成本、机械成本、务农人数、农地流转意愿、农户经营规模和种粮收入比例等因素对农户种粮投资调整意愿影响显著。然而现实中,大部分有粮食生产投资调整意愿的农户,在短期内只有少数实际进行了调整。从微观适应性预期和宏观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互竞双视角对农户种粮投资调整意愿与行为差异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微观上农户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和种植面积都需要一定时间,不是马上就可以实施的;宏观上物质资本的短期产出弹性小于长期产出弹性,使大部分有调整投资意愿的农户实际上短期内没有落实调整行为。因此,应完善粮食生产可变要素的成本控制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大数据技术研究,合理引导农户粮食生产投资调整预期和行为。  相似文献   

9.
周茂春  谢昌浩 《经济师》2015,(3):96-98,101
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本低效的基础上,分析土地在效率配置、效益经营、耕作方式上对农民收入增长束缚的现状缺陷。而农地产权界定模糊、农地流转效益缺失、土地养老负担沉重、可耕土地空间布局差等资源禀赋因素严重制约了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注重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承包农户的物权确认、农地流转多重增益权、弱化农地养老保障功能、增加多元农业资本收益等制度措施是改善农村山区低成本效益的路径抉择。  相似文献   

10.
从生产要素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了1985年与2004年中国各省(市、区)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比例的变化,然后借助计量经济模型检验了两个时期要素产出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随着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深入,土地与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比例呈下降趋势,而资本的投入比例日益上升。就产出弹性而言,2004年资本要素的产出弹性最大,劳动次之,土地的产出弹性最小。但与1985年相比,各要素的产出弹性变化趋势不同,其中资本与土地的产出弹性呈现幅度不等的下降,而劳动的产出弹性则是上升的。研究同时表明中国农业产出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近期内增加农业的资本投入对农业的增长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现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小康目标,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新的重大举撒旦,土地是政府最大的存量资产,也是最具活力和增值潜力,是政府的重要财源,经营城市土地资源是通过投资建设和市场化动作,使土地作为资本参与城市经营以扩大政府的土地收益.  相似文献   

12.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户家庭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农户家庭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结构调整对我国农户家庭收入有显著影响,其中,粮食种植收入比重的增加通过减少家庭在其他高附加值产业的获利机会而减少农民收入,工资性收入的增加通过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而提高农民收入,劳动力比重的提高也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与增加生产性资产相比,扩大土地经营面积对农户家庭收入的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应该大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非农收入的总量和比重;充分利用各地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积极推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的发展;鼓励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户家庭生产性资产的集聚;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和组织化,提高农业的市场化水平;加大对粮农的补贴力度,促进粮农增收。  相似文献   

13.
实现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小康目标,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新的重大举撒旦,土地是政府最大的存量资产,也是最具活力和增值潜力,是政府的重要财源,经营城市土地资源是通过投资建设和市场化动作,使土地作为资本参与城市经营以扩大政府的土地收益。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集聚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对城市土地产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密度是影响城市土地产出率最重要的因素,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性造成就业密度对城市土地产出率的贡献很小,甚至为负;城市净集聚效应为负和资本劳动比不断攀升,说明城市资本投入是低效率的;扩大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城市用地面积、发展先进制造业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产出率,经济集聚和产业结构因素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城市土地产出率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本文基于乌蒙山和六盘山片区产业扶贫试点项目的3个省8个县的准实验研究数据,采用DID分析了产业扶贫项目对贫困农户收入的影响。理论上,产业扶贫项目通过直接带动可以增加农户的经营性收入,通过就业带动可以增加农户的工资性收入,通过资产收益和补贴可以增加贫困户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实证研究发现,产业扶贫项目对家庭人均总收入具有正向作用,具体而言,产业扶贫项目对人均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人均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影响不显著。通过PSM-DID模型以及安慰剂检验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该结论反映了当前产业扶贫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即基层政府和执行主体在成本、收益、风险等因素影响下偏好资产收益模式,所以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和劳动务工的参与程度并不高。为此,需要让贫困户更多地参与到农业产业链中,同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并培育经营主体和农村的精英人才,增强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户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来源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藕香  何建伟 《技术经济》2009,28(11):99-106
长期以来,一方面,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另一方面,国家支农政策不断出台,哺农力度持续加强。为解释这一现象,本文基于前期研究所构建的收入函数模型,对1985—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来源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工业化是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物质资本的高投入并没有带来收入的高增长;政府的政策效应正通过土地的产出增长显现出来;人力资本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尽管位居第二,但其边际贡献率在所有要素中最高,并呈上升趋势,这意味着人力资本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甘霞 《经济论坛》2010,(4):32-34
自上世纪末期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大幅度降低,而资本份额却不断增加,本文试从政府政策的角度对此予以解释。财政分权和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机制导致在争夺外来资本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更多地采取对投资者有益的政策,降低了劳动者收入。同时,政府的引资策略加重了资本深化,这也使经济增长的收益更多被资本获得,不利于劳动份额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CFPS的5年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秸秆禁烧对人均家庭收入无影响,但是改变了收入结构。一方面,农户耕种的积极性下降,导致人均农业纯收入显著下降;另一方面,农户积极调整土地资源,土地出租概率显著上升,带来人均土地出租收入的显著增加。此外,在非农产业有前期基础的地方,除了人均土地出租收入,人均工资性收入亦显著增加,对环境规制的不利影响起到了重要的对冲作用。本文还从减少相关生产、转变经营模式和进行绿色转型三个方面,对比农户和工业企业应对环境规制的不同方式,指出农户更倾向于向外部找突破,通过调整土地和劳动力资本配置来增加非农收入。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生产函数理论,经济的增长是资本、劳动、自然资源与人为技术4方面要素的投入推动的。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任何要素的边际效用大小取决于这种要素的稀缺程度,某种要素越稀缺,其边际效用就越大。边际效用是什么?在市场经济社会,一种产品或服务的  相似文献   

20.
资本、劳动的投入和技术进步的推广应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对云南省1978~2007年经济增长中的资本、劳动投入与技术进步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资本投入的增加是近3O年来云南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而劳动力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明显不足。表明目前云南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最后,提出了加快云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