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笛卡尔以来,哲学上出现了主体性的觉醒,即认识论的转向。单纯局限于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性成了自我封闭的主体性,主客二元的悖论最后不得不以客体消融于主体的方式结束。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强调的主体性是以人的实践性为基本内容的。人的认识的主体性也是基于人的实践的主体性之上的。这样一种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现实的主体,而不是理论的设定。...  相似文献   

2.
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也是整个人类世界存在的价值所在.人的主体性一直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主题,主体性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人的研究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倚重整体把握人的历史形成及其实践丰富性的过程,是一种从人的多样性存在审度人的本质的过程,是一种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始终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存在论、人的本质论、人的发展论构成了马克思人学理论体系的完整图景和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实践论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视知行、强调实践的特质,突出实践中人的主体性;批判了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知行观点,发展了中国哲学的认识论范畴和朴素唯物主义知行观;是对知行关系学说的最高认识与理解,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5.
作为马克思的一个重大理论发现,世界历史理论是一种科学认识论,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它把人当作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目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历史观。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确证了人的主体性,揭示了人在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旨归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力 《魅力中国》2013,(6):30-30
主体性问题是西方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对象,它在哲学史中的出现与发展展现了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人对于自身及其主体性的觉醒和认同。人的主体性的觉醒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古希腊哲学是起始于对自然的探索,但是主体性问题的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毕竟与人类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密不可分.而人类正是在探索自身的过程中才日益深刻的解释和改造整个世界的。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西方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中,法兰克福学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弗洛姆无疑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论特色是把马克思的学说和弗洛伊德的理论综合起来,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综合起来,把精神分析学的心理剖析和人道主义的社会批判综合起来,创建了一个完整的人学思想体系.从弗洛姆的人学思想来看,他的这一体系主要涉及三个领域:人的本性,人的异化和未来社会.弗洛姆对人的本性的思考是一种基础理论的研究,对人的异化的思考则是一种对人的本质的现实的实现过程的研究,而他的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则是这一实现过程所应追求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8.
一、康德自由思想的理论前提 <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本著作构成了康德整个哲学体系.<纯粹理性批判>主要是讲认识论,实质是在为自由问题做理论铺垫工作;<实践理性批判>虽是讲道德,实际上是在讲自由.自由是康德伦理学的核心,这是因为,康德登上哲学的历史舞台时,正是启蒙时代科学主义处于极盛的时期,哲学面临着这样三个理论难题,即理性权威的动摇、自由的失落和形而上学的衰亡.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康德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就是"在严格遵循必然的自然法则的世界上,人有没有自由",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问题.在论证人的自由问题时,康德首先指出"自在之物不可知"和"理性是有限的",从而为自由扫清了障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从哲学的高度,对自由的一般性进行了抽象概括。他认为自由的两个向度:存在论方面和认识论方面,在实践过程中有着内在的互生结构,是双向运动的。虽然在必然王国中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但马克思却给出了自由的应然状态,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实践,科学的方法论的基础:辩证法,两个方面分析苏联科学哲学中的认识论导向,提出苏联科学哲学发展主要遵循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苏联科学哲学在处理经验和理论的关系方面,显示出了辩证认识论方面的优势,从而避免了西方科学哲学研究在这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实践,科学的方法论的基础:辩证法,两个方面分析苏联科学哲学中的认识论导向,提出苏联科学哲学发展主要遵循了实践-以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苏联科学哲学在处理经验和理论的关系方面,显示出了辩证认识论方面的优势,从而避免了西方科学哲学研究在这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罗蒂认为,传统西方哲学是一种以认识论为核心的"镜式哲学",其基本特征都是把人心看作一面能反映外界实在的镜子,知识就是心灵反映实在所获得的准确表象。从理性的心到内在世界的心,"镜式哲学"的经典模式是柏拉图的理念论——笛卡尔的第一哲学原理——康德的先验哲学;20世纪出现的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则分别以"语言分析"和"本质"的镜子取代心灵的镜子去再现经验世界。罗蒂批判了这一自柏拉图以来的认识论传统,同而也批判了这个传统所具有的表象主义、本质主义和二元主义,即基础主义。  相似文献   

13.
曹刚 《魅力中国》2014,(26):252-252
在西方哲学中,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分别对人性和人的主体性进行思考,理论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到了近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主体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担当者,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主体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异化。本文旨在从哲学的范畴讨论主体性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定义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一直致力于研究马克思是否是一位生态学家,通过详细考察后他认为:伊壁鸠鲁关于唯物主义和自由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传统;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实践基础;二人理论中包含的大量生态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基础。这样,福斯特就从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的唯物主义角度构建了马克思生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的生活世界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征。在马克思哲学视野下,生活世界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活世界决定了人的初始存在形态和发展前提;反过来,人通过创造性实践活动不断构建新的生活世界;两者在历史性的实践活动中实现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美学的发展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学界面对中国美学的新老问题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精彩纷呈的讨论,实践存在论美学就是在这些学术论争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实践存在论美学从实践的概念入手,认为实践原本就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来理解的广义的人生实践,应当从存在论角度对其加以准确完整的阐释。实践美学应以实践论与存在论的结合作为哲学基础,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  相似文献   

17.
王金萍 《魅力中国》2010,(6):335-335
在近代哲学史上,哲学发生了一次重大的理论转向,即认识论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和吸取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对认识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作出了科学地解决和回答,列宁的《哲学笔记》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也经历了从本体论到认识论转向的过程,以认识论的哲学原则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文本依据正是《哲学笔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明 《特区经济》2007,221(6):274-275
“人”的研究是实现经济学与哲学互通,深化经济哲学研究的一条必要且可行的途径。经济哲学通过研究“人”弥补了经济学的“人学”之不足;哲学内含丰富的“人学”内容为经济哲学研究“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经济哲学要在把握其交叉的学科特点和联系当前重大经济事实的基础上展开和深化对“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根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开辟了哲学的新视野,超越了近代哲学的认识论窠臼,体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式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本质上来说,是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但有些人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甚了解,产生了一些误解,所以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去理解整个人类活动和物质世界,才能更加清晰地、正确地认识整个世界。由此,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