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树丛 《经济》2013,(Z1):30-32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中明确要求,加强水源地保护,扩大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人居环境。湿地作为重要而独特的生态系统,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扩大湿地面积,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人  相似文献   

2.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之水"、"文明的发源地".湿地对调解气候、涵养水源、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防浪固岸、防止土壤沙化、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我国湿地的生态环境现状令人担忧.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树立新型湿地环保理念;保护多样性特色,促进湿地综合利用;广开筹资渠道,加大湿地保护的投入力度;加强湿地科学研究,扩大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战略目标和四大具体任务,提出"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新要求.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又为全国湿地工作指明了方向,是到2020年湿地工作的战略目标. 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加入国际《湿地公约》20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湿地保护恢复工作,积极履行公约规定的各项义务,全国湿地保护体系基本形成,一半以上的重要湿地得到抢救性保护,局部地区湿地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为全球湿地保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江苏沿海湿地资源特点及其保护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江苏沿海湿地资源丰富,区域特征显著,生物多样性复杂,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成为GEF在我国的四大项目之一,为江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江苏沿海湿地类型齐全,包括河口湿地、河流湿地、湖泊及水库湿地、草甸湿地和海岸湿地等,其中尤以海岸湿地面积之大、生态条件之独特而闻名。江苏沿海湿地保护利用的对策:首先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家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把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其次,要加快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建立一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湿地保护区,以加强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另外,对沿海湿地资源还要坚持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适度控制沿海湿地的围垦和开发规模,坚持以生态开发和利用为核心,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生态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延续了人类社会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历史血脉,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纳入"生态文明"的视域,并且上升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这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共继往开来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文章首先强调了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研究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性,然后论证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紧接着从社会治理理念的更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治理领域的拓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社会治理主体的扩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等方面探讨了生态文明视域下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文章认为,只有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才能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2009年11月30日,中国林科院湿地研究所在京成立。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出席并讲话。他指出,建立湿地研究所是根据中央对林业的新定位、新要求,与时俱进地发展现代林业,努力建设和保护好森林、荒漠、湿地三大生态系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际需要,是保护湿地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也是履行湿地公约、加强湿地科学研究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8.
邢章萍 《经济》2010,(1):129-129
2009年11月30日,中国林科院湿地研究所在京成立。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出席并讲话。他指出,建立湿地研究所是根据中央对林业的新定位、新要求,与时俱进地发展现代林业,努力建设和保护好森林、荒漠、湿地三大生态系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际需要,是保护湿地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也是履行湿地公约、加强湿地科学研究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举措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要求全国各族人民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显示了党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全国各族人民应该统一思想、意志坚定地朝着这一目标而努力拼搏、锐意进取,早日步入“美丽中国”.文章依次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意义、现实意义、实践意义、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进而提出了十条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吴春福 《经贸实践》2016,(4):266-267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这就把保护环境提到了新高度,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破解环境治理难题,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让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并写入党章。更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这也成为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有"三江源""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是维护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青海探索出一条以国家公园建设为载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经验可以概括为: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党委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注重地方实践,因地制宜制定生态文明建设具体措施;多元主体参与,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协同机制;共享建设成果,进一步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群众基础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李雪 《经济师》2014,(2):6-8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中央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展示了我国未来的壮丽蓝图。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如何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近日,本刊记者在"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7次年会"上有幸读到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严法善教授的文章,现以访谈的形式摘要整理,与广大读者共同分享他对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沙磊 《经济月刊》2013,(1):40-4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将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湿地面积大,类型全,资源十分丰富,但正面临着人类不当开发与过度利用的威胁.湿地的生境恶化主要包括湿地污染加剧、湿地资源过度利用、盲目围湖造田、湖泊淤积、生物入侵和生物多样性递减等主要生境问题.本论文针对湿地生境目前存在的问题,按照湿地生境修复技术的原则,提出实地修复技术的措施.提出加强立法执法,湿地健康评价,生物修复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开展湿地生态游等保护湿地生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湖泊"肾"之衰竭:湖滨湿地退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滨湿地:湖泊之"肾"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生态系统.湖滨湿地是湖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滨湿地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促淤造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以及生态旅游、缓解污染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湿地生态系统为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必需品和服务。很多国家把发展人工湿地作为净化城市污水的一种途径。文章以临沂市武河湿地为例,根据国内人工湿地的建设目标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重新划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建立了评价各个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发现,武河湿地不仅实现了净化城市污水、改善当地居民健康、发展湿地旅游等设计目标,还带来了生物多样性增加等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数字,声音     
广州将实施一项新的规划,构筑城市森林网络,创造“森林围城”的生活环境。据透露,广州市林业到2010年,森林保存面积将不少于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不低于40o/o建设12万公顷生态公益林,城区绿化用地面积不少于300%森林旅游休闲活动场地平均不少于6平方米。全国建立152处湿地自然深护区中国目前已建立152处湿地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7湿地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湿地包括湖泊、沼泽海岸滩涂等,具有重要的蓄水防洪、调节气候、降解污染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我国疆域广阔,湿地面积广大。据林业专家介绍,我国湿地总面积超过6000万公顷…  相似文献   

20.
废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夺淮冲积形成的,生态退化是制约废黄河三角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废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的重点是修复水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应以自然恢复--人类改良--人为调控为模式,提高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率及生物多样性,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