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伴随着产业链形态的演进,产业模块化开始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导趋势,这也为区域产业升级带来了契机。总结归纳了基于产业间分工的区域产业链、基于产业内分工的国际产业链和基于产品内分工的虚拟产业链等三种产业链形态,揭示了产业链演进的本质是分工的不断深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业模块化的形成及其对产业链形态的冲击,指出产业模块化是上海产业升级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文化创意产业链具有高度的产业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本文通过描绘文化创意产业链,解析产业链上、中、下游,及其之间内在的联系,最后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分工包括部门间分工、部门内分工和产业链分工.通过三次产业结构比较发现,东北三省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区际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弱化.本文通过区位熵和自定义的区位熵比值两个指标度量了东北三省27个工业行业专业化程度,发现东北三省产业结构存在“大同小异”.尽管三次产业结构趋同,但在第二产业内部各细分行业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东北三省部门间分工在弱化,而部门内分工和产业链分工在强化.为推进产业分工合作,本文研究了东北三省适合参与区际分工的重点行业,并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祥  曹哲 《新经济》2024,(2):20-32
产业链现代化的本质是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其结果反映在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所处分工角色的变化上。从后发经济体的视角来看,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初始角色通常分为一般分包商和原料供应商,以此为起点的企业可以转向领先分包商、核心生产商、关键供应商和终端销售商四种分工角色,这种角色转变代表促进地区产业链现代化的四种不同的路径。广东省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地区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路径除了具有上述一般性特征以外,还会受到不同类型产业特征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河南食品产业需要通过集群创新来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壮大河南食品产业,为中国的食品生产作出更大的贡献,着重从产业链角度来研究如何创新发展河南食品产业集群。对于河南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链创新来说,企业之间应实行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拉长食品产业链条;在不同规模的食品企业之间建立定期协商机制;因地制宜,发挥各个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进行区域合理分工,依托优势龙头企业完善相关食品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6.
全球产业链的物流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贸易和投资全球化的不断拓展,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转化,相关产业通过嵌入全球产业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创新能力。在全球产业链背景下,物流产业集群有其特有的形成机理并依托产业链体现其强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全球产业链的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制造业的转移,许多体现集群作业特点的地方经济逐渐嵌入全球产业网络。从集群优势和全球产业链的关系看,单纯从集群内部角度研究区域产业的竞争优势很难把握全球产业整合竞争的动态性,因此,集群发展一方面要重视内生成长因素;另一方面也要特别重视区域外部资源,将区域经济发展纳入全球产业网络。全球价值链理论为研究地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转化,相关产业通过嵌入全球产业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创新能力。在全球产业链背景下,物流产业集群有其特有的形成机理并依托产业链体现其强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包头市钢铁、电力、铝业、稀土和机械制造五大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认为产业集群发展应当立足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应当立足于产业链的分工和产业生态化,进而提出了包头市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构造以及产业生态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业链的理论渊源与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链的理论渊源虽然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关于分工的论断以及马歇尔关于企业间协作的观点,并且西方的价值链理论和供应链理论也从微观层面和价值创造、企业管理的视角阐述了产业链价值增值的机理和企业间协作的内容.但是产业链理论却是在中国真正引起人们关注并得到广泛研究.我国产业链研究起步于农业产业链,目前已经将产业链研究扩展到包括能源、移动通信、文化、建筑、服装、高新技术、生物医药、会展旅游、现代物流等在内广泛的产业领域,同时我国学者还对产业链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链内涵、产业链类型、产业链运行机制、产业链纵向关系、产业链优化整合、区域产业链六个方面的研究.本文首先对产业链的理论渊源进行系统梳理,然后再针对产业链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总结,最后对产业链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0.
理论推导和演化模拟分析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世界各国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发生着从内敛型协调向外向型协调的重大转折,产业链全球化成为一种重要趋势,推动着各国由传统的产业间分工向着产业链垂直竞争与产业内平面网络型竞争格局发展.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纵向深化型经济与横向宽化型经济成为一种与产业链全球化紧密相关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在对欠发达地区形成强约束的同时,也为其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杜丹清 《经济问题》2008,342(2):43-45
制造企业商业化发展并不能改变专业化分工的效率优势,随着模块化时代的到来,生产、流通领域专业化分工的意义不仅在于分工本身能产生优势效率与规模效率,更多地体现在分工以后形成和谐的生产流通关系,并由此产生分工协调效率.剖析了目前我国生产制造企业与专业化流通渠道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依靠产业链整合,培育建设和谐生产流通关系,促成我国流通产业走规模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2018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长三角进入了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协同发展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是长三角区域畅通“区域小循环”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期间,长三角区域产业协作已经取得明显进展,也形成若干条巨型的产业链。“十四五”时期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可继续深化,对标全球先进产业和技术前沿来谋化布局产业发展,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等领域引领全国,为争在重大战略产业上有新的突破;同时,也要以规划为引领带动产业协同发展和产业分工格局优化,加快推进区域间产业链、价值链间专业化分工,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整合产业一体化发展资源,将长三角打造成世界级产业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3.
一、经济结构调整与生产力配置的一体化 调整区域经济结构,要发挥京津冀区域整体优势,统一规划,寻求产业的合理分工。在谋划“十一五”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京津冀各自的主导产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促进三方加快发展的机制。从合理的分工角度,河北应努力提高第一产业产品的档次、质量,特别要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成为京津重要的农副土特鲜活商品的供应地。在第二产业产品结构和产业链上,可以谋求作为京津主导产品、高科技产品的配件生产基地,为京津做好配套服务。各地区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相应地要建立起一个联系密切的产业链,培育形成专业化生产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地区产业结构,在区域主体产业分工基础上形成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加强文化交流、旅游合作,给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拥有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潜力极大,但存在资源整合开发程度低、项目投融资渠道窄、文化旅游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应实施发挥政府协调作用、加强整合开发资源、拓展投融资渠道、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等对策,以促进北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沈抚同城背景下抚顺市石化工业园区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城化的目的就是要发挥各自城市的产业优势和特色,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分工和协作,促进产业集聚,加快产业融合.同城化不仅是地域的融合,更是优势产业互补的经济融合本文根据石化产业链的特征结合沈阳的优势产业,探索在沈抚同城背景下如何构建以产业互补和融合为目的的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政策导向的石化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是社会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在当前国际产业分工的“6+1”产业链中,发达国家的企业往往占据着六,即研发与设计等产业链高端位置,我国制造业一直是处在低利润区的一,即生产与制造环节。微笑曲线理论简单而明确地指出中国制造产业未来努力的策略方向,在附加价值的观念指导下中国企业只有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走向产业链高端位置,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才能开辟蓝海战略未来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产业的模块化发展以及产业链分工的细化,产业集群化转移成为产业转移演化的新趋势.本文阐释了产业梯度转移的含义及模式和产业集群转移的动力及模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产业集群向西北转移和分散,这对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转移、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可使西部产业集群享受到业务量的扩大、技术升级、知识与信息的共享.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一带一路”区域分工影响中国产业链韧性以及数字化水平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的理论机制分析,本文从增加值贸易角度优化和改进衡量产业链韧性的指标,并构建“区域分工参与度”指数,从而对理论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参与“一带一路”区域分工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两个传导机制显著促进中国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一带一路”数字化水平会在区域分工影响中国产业链韧性的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一带一路”区域分工会在不同分工参与方向、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地区下对中国产业链韧性产生异质性影响,而数字化水平在不同的异质性检验中都增强了“一带一路”区域分工对中国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本文不仅从理论上为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区域分工提供了基础,也为维护和增强中国产业链韧性指出了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城际战略产业链与城市群发展战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加速,打造城市群,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或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主体战略.城市群的发展最终还是体现在城市群整体的产业发展,城际战略产业链是构筑城市群产业体系的关键,也是制订城市群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文章探讨了城市群概念与城市群的竞争特征,分析了城市群产业分工发展新趋势,提出了构建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20.
"比较优势战略"的推行损害了国家的知识技术力,使中国主动滑向国际分工的底端,产业结构趋于低级化.尽管片面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也积累了一些货币资本,但由于知识技术力的缺失,这种单纯的货币资本积累难以转化为产业升级,中国企业被锁定在了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因而中国应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致力于知识技术力量的培育与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