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88年以前,“三资”企业在我市还是空白,但到1993年以来,立项的已达75户,有11户企业已经投产运营,注册资本为8,160万元,已到位实收资本总额为5,084万元,创造产值1,90万元,总经营收入为2,52万元,实现利润总额667万元,出日创汇60万美元.“三资”企业的兴起,为黑河开发建设注入了生机活力。但是,在“三资”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论就黑河“三资”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发展中的障碍以及发展对策谈几点粗浅认识,愿引起同仁共议.一、黑河“三资”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黑河“三资”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其基…  相似文献   

2.
<正> 深圳特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大量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三资”企业工业产值高速增长(平均每年增长70%),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6.3%,其工业出口产值占全市工业出口总产值的78.3%,“三资”企业已成为深圳外向型经济的主体。实践证明,没有“三资”企业的发展,就没有特区今天的外向型经济。认真总结管理“三资”企业的经验,对提高“三资”企业的水平,对特区的进一步发展,对全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当前“三资”企业在管理与发展方面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问题谈一点看法。思考之一:正确认识“三资”企业的作用,是搞好“三资”企业管理与加快其发展的首要前提过去10年,深圳“三资”企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同志对此缺乏客观的分析,对问题看得比较多,对积极作用估计不足,有的甚至心存疑虑。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阻碍引进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乃至动摇领导决策的决心。我们认为,引导大家从深层次认识“三资”企业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各级重视的问题,也是关系到能否下大精力抓好“三资”企业管理的重要思想基础。从深圳  相似文献   

3.
宋涛 《南方经济》1992,(5):30-33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三资”企业即中外合资、合作、独资企业有了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经济力量。据国家工商管理局统计,到1991年底我国“三资”企业累计37189户,其中合资企业22791户,合作企业8497户,独资企业5901户,生产型企业约占“三资”企业总数的95%。在“三资”企业中有些是能源、通讯、原材料等基础产业或出口创汇、替代进口项目。“三资”企业已从我国经济特区和沿  相似文献   

4.
一、“三资”企业发展概况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依靠特殊优势政策,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充分利用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吸引外资,发展“三资”企业。迄1988年底,全省批准“三资”企业项目1836项,合同金额12.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3亿美元。已开业的954家“三资”企业中,合资企业占58.3%,合作企业占36.7%。  相似文献   

5.
“三资”企业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出现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从1979年至1988年底止,广东三资企业立项8503宗,合同利用外资额125.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39.6亿美元。“三资”企业已成为广东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力量之一,成为广东经济建设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总的来说,广东“三资”企业的发展是健康的、有益的,但在其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三资”企业连续“亏损”。1990年广东有关部门对全省1090家“三资”企业所得税进行汇算摸底,其中有544家自报亏损,亏损金额3.27亿元,亏损面高达50%。企业亏损即意味着中外双方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6.
祖莉 《特区经济》1996,(7):23-25
<正> “三资”企业在深圳市的经济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截止1995年底,深圳市有“三资”企业2.3万家,实际利用外资约90亿美元,其中工业企业所创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约70%.目前,“三资”企业在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也迅速发展,产值比重逐年增加.“三资”企业的发展不仅给深圳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信息,而且也带来了现代的企业制度、高效的经营机制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深入探讨“三资”企业工资制度的优点和缺陷,对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是非常有益的.一、“三资”企业的工资形式在“三资”企业中,企业员工作为生产要素进入企业,企业按他们的价值给予工资报酬,其形式主要有:薪资、奖金、津贴和福利等.1、薪资.“三资”企业薪资按工种性质不同,常采用计件制和计时制两种.计件制是按员工生产的合格品数量或完成一定的工作量来计算劳动报酬的新资形式.计件薪资同员工完成的工作量直接联系,能够使员工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利于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这种薪资形式一般用于制  相似文献   

7.
资金筹运,是“三资”企业经营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对“三资”企业的创办、以及创办后的发展、经营成效等关系重大。由于企业性质不同,“三资”企业无论在资金来源、结算、用途。以及资金的平衡等方面与内地企业都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8.
<正> 一、“三资”企业股份化的意义“三资”企业股份化是指把现有“三资”企业的有限责任公司制度改建为发行股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其必要性在于: 1、配合产业政策,有效地调整“三资”企业的规模结构。规模普遍偏小、技术层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三资”企业发展中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在的方案是变过去吸引外资的地区优惠政策为主为产业优惠政策为主。即通过产业序列导向对外资项目进行筛选,以达到扩大规模、提高档次、调整结构的目的。无疑,作为国家制定的生产力宏观布局的产业政策将在全局上和长期内发生作用,对于“三资”企业规模结构的合理化有着其他任何手段都  相似文献   

9.
“七五”期间,福建省“三资”企业发展改变了项目投资额小、规模低、轻型化的状况,逐步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并举、先进技术和中间适用技术并存的发展格局。一批大中型“三资”企业迅速崛起,在生产经营中发挥骨手作用,以其规模大、水平高、效益好为显著特征,表现出巨大活力和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10.
《重庆经济》1994,(3):15-15
据统计,全国“三资”企业亏损面达1/3强。一些“三资”企业发展快的省份,亏损面更大,约在50%左右。“三资”企业并非没有创造利润,而是利润流失严重;我们不但未能利用外资,反倒被外资利用。外商到底钻了我们哪些空子?  相似文献   

11.
“三资”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特殊的所有制形式。伴随着它的产生和发展,一种新型的复杂的劳动关系也随之产生,认真研究“三资”企业的劳动工资险制度的特点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对于完善和加强对“三资”企业的调控,促进社会主义广义劳动制度的综合配套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方经济》1992,(3):37-39,73
一、“三资”企业涉及二十六个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第七个五年计划以来,随着外资投向逐步向工业转移,广州市工业系统的“三资”企业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到一九九0年,在全市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中,共有“三资”企业372户,年末职工数达9.48万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0.41亿元,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61.36亿元(90年不变价),应得产品销售利润和税金7.55亿元。在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三资”企业户数、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原值分别占10.6%,11.1%和14.7%,产值和利税分别占15.6%和19.4%。  相似文献   

13.
入世以来,安徽省在引进“三资”产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市的“三资”企业32业总产值、创利税总额持续快速增长,“三资”企业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吸收当地劳动力就业方面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该省“三资”32业企业的产业及地区特征。我们希望这些分析对于安徽省今后研究和制定旨在促进结构调整的“三资”产业政策提供一定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三资”企业占有较大比重,这是我国五大经济特区共有的特征之一。而“三资”企业的发展,不仅要求经济特区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而且推动了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一、“三资”企业对特区体制环境的要求 经济特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建立“三资”企业,必须有能够吸引外商的良好投资环境。为保证外商获得正常的利润,减少投资风险,除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给予“三资”企业特殊的优惠政策待遇和可靠的法律保障外,还必须使外商能够获得以市场手段配置资源的条件。具体说来,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要通过市场途径解决,即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机器设备、厂房地皮、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能够在市场上及时地购买到,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能够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卖掉;企业扩大生产规极时,各种追加的生产要素也能够从市场获得;企业即使因市场竞争失败而破产倒闭,也是依市场手段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以清偿债务。 简而言之,经济特区“三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与市场息息相关,这对特区的经济体制建设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二、特区的“三资”企业是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15.
“八五”期间,苏南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和“三资”企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乡镇企业经济总量的扩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强化企业整体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在外向型经济和“三资”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以粗放型...  相似文献   

16.
第九章“三资”企业产品价格研究第一节影响“三资”企业产品价格的基本因素我国的“三资”企业,其产品的销售以国际市场为主。因而,其产品价格的制定,也要受到若干国际因素的制约。研究影响“三资”企业产品定价的基本因素,科学地制定外销产品价格,有助于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从1981年兴办第一家“三资”企业到1992年底,已有“三资”企业400多家,累计利用外资合同金额4亿多美元。仅1992年,贵州省就新批准“三资”企业211家,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但资金不足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缓解。随着贵州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为进一步鼓励外商和华侨、港、澳、台同胞到贵州投资,经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2年12月10日通过,重新颁  相似文献   

18.
第三章“三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三资”企业是我国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与外商共同投资或由外商单独投资,实行中外双方共同经营管理或由外商独立经营管理的经济实体。“三资”企业的特性,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也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DEA模型与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效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中国2000-2005年“三资”行业的效率进行总体分析和评价,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山东、北京、广东、上海四个地区“三资”企业的行业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三资”企业行业DEA效率普遍比较低,且平均规模效率(SE)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各行业的平均纯技术效率(PTE)年度变化不大。因此,2000-2005年期间的“三资”企业各行业的平均技术效率值递减主要是由于平均规模效率递减导致的;同时四个地区“三资”企业行业在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方面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20.
<正> 外商投资企业利用价格手段转移利润问题已引起经济学界人士的关注,我市有关经济管理部门正着手研究,以求尽快解决。利用价格转移利润,从另一方面也透视出我们对“三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许多问题,根源在于重优惠放活,轻适度管理约束。本文拟通过对“三资”企业财务状况的粗略分析,提出解决价格转移的对策。一、深圳经济特区“三资”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全国相比,我市引进外资具有时间早、增长速度快、产值比重大的特点。全市1979年只有4家外商投资企业,到1991年6月底,已累计达到3556家,占全国外资企业数的13%。协议投资总额104.8亿美元,注册资本总额44.1亿美元,“三资”企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深圳“三资”企业的发展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