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持久兴趣.以便学生处于最好的学习状态之中.从而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2.
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就是以学为乐,把学习当成富于乐趣的活动。那么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呢?笔者认为,除了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要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呢?  相似文献   

3.
高凯 《活力》2010,(2):66-66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每一位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首先关键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黄浏展 《企业导报》2012,(20):203-20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电子政务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数据库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成为"好之者"、"乐之者"是教学效果好坏成败的关键,"兴趣导向法"提出通过"精选教材、组织教学内容、提供好的教学环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好学、乐学,最终学有所获。  相似文献   

5.
陈鸿 《价值工程》2010,29(26):179-17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伟人的话,都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进取的、主动的、热烈的。反之,学习将成学生沉重的负担,课堂学习也就会缺乏生气,变得机械沉闷。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习为乐,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7.
毛书朝 《企业导报》2009,(12):236-236
<正>一、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的能力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探寻知识,激励学生不断钻研的动力,是学生想学、乐学的一种基本情感,它需要教师的激发和保护。我们深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把教课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这将很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  相似文献   

8.
正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兴趣的巨大作用,它会促使人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挠,从而超越一般人的常识,形成特长,进入良性学习状  相似文献   

9.
周国芬 《活力》2005,(6):220-220
如何正确、有效地开展语法教学呢?《论语&#183;雍也》篇记载了孔子的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把对学问的追求分为“知”、“好”、“乐”三个阶段,认为乐学是最高境界。受他的启发我把初中语法教学定为:愿学、会学、乐学三个阶段,逐步对学生进行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10.
徐玉霞 《价值工程》2012,31(5):227-22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和爱好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也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学习兴趣。本文结合《生态整治案例》的课程教学,分析了在课程教学中影响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生态整治案例》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大成至圣的先师孔子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前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快乐地学,其次是勤奋地学,最次是为学而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快乐,为了分数勉强学习,注定无法学有所成。但是由于多年沿袭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和分数高压线的压抑,使得我们的教育在教学方式选择上陷入了误区。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需不需要游戏环节,就一直存存争议。  相似文献   

12.
孙航 《人力资源》2006,(13):42-43
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堪称最早的职业指导师.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一个人如果一生都在干着一件自己乐意为之、非常感兴趣的事,并能以此为生,那他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也会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堪称最早的职业指导师。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一个人如果一生都在干着一件自己乐意为之、非常感兴趣的事,并能以此为生,那他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也会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  相似文献   

14.
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有关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5.
《厂长经理之友》2012,(4):61-61
张澍生:人脉非常重要,所以选择工作的地区问题建议选择自己熟悉的,要么去自己生活过的城市,比如大学所在的城市,要么回家乡。举个例子来说,有次云南的华工校友会,我去参加,当时他们都说混得一般,我就问云南什么样的人混得好,他们就说云大、云理工的人。其实就人的能力来说,当年云南好的学生大多都选择广州去读中大、华工,但是,他们回云南之后,同学朋友没有几个,反而不如在当地念书的学生。最后结果是,当年不如他们的人混得比他们更好。我觉得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选人脉关系多的地方就业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盖盖 《企业文化》2009,(1):73-74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无独有偶,一项人体潜能研究表明快乐的工作可以激发员工的灵感、创新思想,提高其工作效率、提升满意度。西方伦理学学者也认为,一个终日快乐的人创造的价值往往要比一个不快乐的人更多——乐而为之显然要比不得已而为之来得更具效果。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快乐工作的员工是每个企业都希望拥有的。  相似文献   

17.
在医学基础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发现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和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培养他们自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表述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针对学习而言的,同样,对做其他的事也应适用.享受工作中的快乐,做有兴趣的事,应是每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是一般而言,或许难以做到,若工作和乐趣不能两全,还得先尽量解决生存问题,再去寻找理想的世界,总不能自己尽享快乐,让别人为你埋单.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已经充当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自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1](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来, “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已经成为了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引下,以及教育工作者为避免“教学事故”的心态,许多独立院校已经取消了体制达标测试中的长跑项目,而对于“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解释.国外教育家曾这样评论教育:“学生的学习…是以他们追随他人预定的、逻辑设定的、简单排列的、序列化的步骤所得到的结果来界定.”[2]而在中国几千年前孔子对教育就给出了方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让学生乐之于体育,提升学生的自我性和主体性,让体育教学的过程进入有序自组织发展,而不再是无序的被组织发展,独立院校属高校中的一分子,虽然有一定的特殊性,有区别与普通高校的影响因素,其体育教学的自组织有序发展仍然需要以形成耗散结构为基础,以竞争与协同为推动力,渐变与突变为演化途径,本文以自组织理论为视角,对独立院校的体育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管理思想对于经营者.创业者是方法、是勇气、是力量、是宝剑……要经营,要创业,想赢,光敢拼还不够,敢拼、会拼才能赢。怎样才能会拼呢?《苟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爽之所学也。吾尝口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