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国家征税权源于公民在社会契约中的授权,自然受到授权范围的制约,应当遵循税收法定原则及量能课税原则合法、公平确定税收。而当前,我国的征税权却出现严重危机,这些危机会演变成财政危机,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规避。  相似文献   

2.
一、税收与纳税筹划 (一)税收的定义及特点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依靠社会公共权力,根据法律法规,对纳税人包括法人企业、非法人企业和单位以及自然人强制无偿征收,纳税人依法纳税,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和公共商品的需要。税收与其他形式的财政收入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项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4.2税收4.2.1税收调控的功能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总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手段,是调控经济的最有效的工具。税收调控具有强制性、规范性、无偿性、固定性和公平性的特证。所谓强制性,就是指税收的证收依靠的是国家政治权力,“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①这种强制性具体表现在税收是通过国家法律形式予以确定.纳税人必须根据税法的规定照章纳税,违反者要受到法律制裁。所谓规范性,是指税收的税种、税率及其征收,在企业范围内按照统一规定实施.任何企业和个人无权更改,各种特殊的税收减…  相似文献   

4.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强制地对社会进行分配,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从本质上说,税收具有收入和调节两大职能,其收入职能就是以国家为主体.以法律为后盾,把分散在纳税人手中的社会产品无偿地征收上来,形成集中性的国家财力,以满足国家履行公共事务的需要。税收征管行为的直接指向就是纳税人.对于纳税人来说,税收收入无疑是一项无偿的资金支出。纳税人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上缴税款既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又是现实的支出负担。这些从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便可得到验证,无论是流转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还是所得税类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亦或是资源税、城建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均设置“应交税金”这一一级科目。  相似文献   

5.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要求纳税人承担的税款数额。一般表明纳税人或征税对象对于国家课税的承受状况.反映国家和纳税人在社会资源或财富分配上量的关系。国家征税的多少决定纳税人对社会资源或财富占有的份额。国家征税多,纳税人占有和支配的就少:国家征税少,纳税人占有和支配的就多。这“一多一少”表示国家收入的多少和人民负担的轻重.它是几千年来未能解决的税收矛盾.是国家和人民最-为关心的问题。在当今,它仍然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税收负担是税收制度的核心。研究它的意义在于:一、税收负担的轻重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纳税人之间,以及各个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再分配。  相似文献   

6.
税收     
税收是政府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形式,通过税收形式获得的财政收入称为税收收入。税收这一财政收入的分配形式特点有三:①政府在分配过程中凭借的是以政治权力为基础的课税权,这种课税权赋予政府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权力,政府可以从纳税人那里去征收收入而无需付出任何东西,这是税收的无偿性;②这种无偿的征收对纳税人而言无异于一种利益的  相似文献   

7.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的一种强制的无偿课税,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跨国公司在国际化的经营过程,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两个甚至更多的国家,税收管辖权的不统一导致了国际重复征税,本文就如何运用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方法进行纳税筹划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8.
刘颖 《财会月刊》2011,(8):I0006-I0010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项目中属于税收外延的是( )。A.税收是目前我国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工具 B.国家征税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C.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 D.国家征税依据的是政治权力 2.某小规模税人2011年4月销售货物取得含税收入20000元(下同),转让自己使用过的机器设备取得收入15450元,  相似文献   

9.
孙惠 《新疆财会》2004,(F10):26-27
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费是指地方政府因提供公共服务或批准使用国有资产而向直接受益者收取的费用。费与税一样,其依据都是政府的权力或公共权力,都是将部分社会产品转移到国家或政府手中,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0.
姚红星 《公司》2000,(2):38-39
目前,国有企业中出现的腐败现象,主要是背离公共权力的性质和原则,利用职权侵占国家财产和侵害群众利益,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私利。权力被滥用的主要表现有: 一是权力私有化。有的企业领导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个人的私有财产。“有权不用,近期作废”;“一朝当权,鸡犬升天”。有什么权,就用什么权捞好处;干什么事,就以什么事谋私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挖空心思,不择手段捞“油水”。 二是权力关系化。有的干部把商品经济中的交换关系引入党内来,用手中的权力送人情。违反组织原则和人事制度,封官许愿,安插亲信,组织关…  相似文献   

11.
名人谈税     
一个国家,特别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公共利益的维护,公共权力的经济来源靠的就是税收。如果一个国家存在大量的偷税现象,这个国家就难以有效地实现和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同时,如果只征税而缺少纳税人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收本身的合法性等于被摧毁。我国偷税问题突出,近些年来围绕歌星影星笑星丑星种种星的纳税问题,社会和舆论颇有微词。社会高收入层面上的人谈纳税,个中反映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戴毅  戴明 《河北财会》2002,(1):12-14
预算不仅属于经济范畴,也属于政治范畴。作为一个公民意志体现和政治均衡维持的过程,预算首先是一个民主过程,因为人们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为其作出资源使用决策的领导人的,预算的决策能够反映投票人的意愿,同时公民还有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偏好并监督和制约政府的行为;预算也是一个政治过程,国家通过强制征税后,公共产品的供应就进入了政治决策程序-公共选择过程,通过公共选择机制形成的预算也是制约与监督政府活动的关键,“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控制了财政收入和支出,也就控制了政府的命脉,从而具有了从根本上决定和约束政府活动的能力;预算还是一个立法实践过程,在市场经济国家里,预算就是一项法案的形成和实施过程,只不过这项法案有时限性,有效期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预算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因此预算即是法律。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个国家本身并不直接创造财富,只能以税收形式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为使公民的物质化生活需要和各项法定权利得以实现,国家必须以税收的形式聚积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科技,化,教育,卫生等事业。  相似文献   

14.
国家就是以税法为依据,通过税务部门对国民进行强制的、无偿的征税,在征税过程中,一方面税务部门要代表国家对所征集的税收及收入的去向进行核算;另一方面纳税人需要对应缴税款进行计算,按时进行缴纳,这就产生了原始的纳税会计。  相似文献   

15.
现行宪法在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中第五十六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然而,过分强调公民的纳税义务,忽视公民在税收征纳中的权利,使得我国纳税人地位低下,成为被管理对象,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法律地位不平等。首先,对于纳税人来说,在市场经济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的条件下,单纯强调纳税人的纳税义务而未有明确的权利相对称,很可能滋生人们的逆反心理,甚至萌发偷逃税的动机。其次,对于作为用税人的政府部门来说,“应尽义务说”的另一面,是政府拥有征税的权力,至于政府为什么拥有这样的权力或这样的权力伴随以怎样的义务,“应尽义务说”本身并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陈道能 《中外企业家》2012,(13):131-132
我国《土地管理法》第2条规定:“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国家征地行为是国家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由于公共权力的特殊性,免不了侵害私人权利,进而侵害了农民的土地权益.故保护农民权益必须对公共权力及政府征地行为进行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17.
沈航 《活力》2012,(16):55-5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自身的改革、不断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民社会的发展导致了公共权力的分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领域的市场化和公民社会领域的自治化,以国家教育权力为主要形式的公共教育权力开始转移。并围绕公共教育权力的重新分配和权力运行机制的变革从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两个方面展开了教育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税法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宪法为依据。是确立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征税与纳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家通过制定税法,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商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调节和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税法一经制定,便形成了国家与企业、单位与个人间的税收法律关系,即以征税和纳税为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作为国家代表的各级税务机关,一切纳税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征税的权利和承担纳税的义务。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共事业是指从事生产制适社会公共产品的事业。社会公共产品是全社会公共的需求,是每个企业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乃至正常生存所必须的保证,它涉及“从摇篮到坟墓”的广阔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科技、环境保护和治理、国防安全、外交事务、社会治安、法律秩序、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方方面面。这些公共产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具有效益外溢性,因而导致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功能在这些领域中失效;所以往往是由国家通过财政手段向这些社会公共需要领域配署必要的资源,来满足这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供给,以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  相似文献   

20.
郑婷 《河北企业》2009,(11):70-71
春秋时代,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动荡,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各种政治学说应运而生,礼治与法治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学说。此时,儒家代表保守的旧贵族势力,主张"礼治",亦为复古之治;法家代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倡导“法治”,乃是变法之治。而孔子所提倡的“礼治”实际上是周礼.此时“礼”已发展成为以国家权力为后盾、依法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其实质就是确立贵贱尊卑的等级秩序和制度.这种“礼治”注重教化作用.必要时以刑罚强制辅之.这决定“礼治”仍是处于垄断地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