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经济当前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本银行的不良债权问题。针对此问题,日本政府对金融体制做了全面改革,其中包括政府机构改革、有关法律的修正与完善、成立债权回收机构、制定特别目的公司法、及对日本金融机构自身进行改革等措施。日本金融体制改革虽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在这种改革中还存在一些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日本经济当前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日本银行的不良债权问题。针对此问题,日本政府对金融体制做了全面改革,其中包括政府的改革、有关法律的修正与完善、成立债权回收机构、制定特别目的公司法、及对日本金融机构自身进行改革等措施。日本金融体制改革虽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在这种改革中还存在一些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日本银行界的不良债权及其解决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今日本,不良债权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拖垮了一家又一家银行。不良债权又如一个深不测底的黑洞,吞噬着各方为解决不良债权而投入的巨资。巨额不良债权已成为日本经济萧条的元凶,也成为世界经济危机的潜在威胁。正因为如此,如何解决日本银行界的不良债权,成为国际金...  相似文献   

4.
长期困扰日本经济的不良债权具有新的不断发生、余额持续增加、处理费用成本抑制银行收益、主要集中于房地产等特定产业的特征。巨额不良债权是日本经济的沉重包袱,产生了各种不利的影响。日本政府为解决不良债权问题,制定了相关法规,采取了确保金融体系信誉、加强金融监督检查等具体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日本新首相小泉纯一郎为日本经济重建确立的政策目标近来成为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对小泉内阁驾驭经济的能力,日本国民抱有很高的期待,国际社会亦寄予愿望。但日本经济面临的难题很多:国家财政濒临崩溃,不良债权痼疾难除,国内需求依旧疲软,国际环境每况愈下。新内阁强调进行“断然的改革”,但改革措施能否使日本经济真正走上自律性恢复的轨道,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依靠改革旗号于今年4月上台的小泉内阁,终于在两个月后推出了内容广泛、力度强大的改革计划。这一经济改革计划的推出,有着深刻的经济背景,其中最应予以重视的是不良债权、财政赤字和体制僵化等困扰日本经济的三大难题。小泉的经济政策计划也主要是针对这三方面问题提出的,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却面临着多重障碍。而这一经济改革计划的实施也会带来多种消极影响,包括阻碍经济回升、影响需求恢复、恶化失业问题和加重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7.
吕军 《辽宁经济》1998,(9):30-31
我国一些银行目前存在着大量不良债权,不仅严重制约银行的发展,甚至成为影响某些分支行生存的首要因素。无论从保护存款人利益和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防范金融风险以至于强有力地维护金融主权的角度,都亟需解决长时期以来未解决好的银行不良债权问题。一、...  相似文献   

8.
为从根本上解决不良债权问题,使低迷的经济得以振兴,日本设立了多家政府主导的企业再生机构,致力于企业再生支援;同时,制定和修改了有关企业再生的法律,改进了企业再生手续,从而使简便、灵活地实施企业再生计划成为可能。这些措施促进了日本不良债权的处理和经济的复苏,对中国相关问题的解决也应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金融业:不良债权处理加速金融形势明显好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10月,日本金融厅颁布了金融再生计划。该计划提出在2005年3月完成不良债权处理的目标,即用29个月的时间,把主要银行的不良债权比率从2002年10月的8.4%降低一半。2004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和金融环境的改善,长期困扰日本经济发展的不良债权问题明显缓解,金融机构处理不良债权的能力不断提高,金融形势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0.
《海外经济评论》2005,(23):34-34
日本金融大臣伊藤达也25日宣布,困扰日本近十年的银行不良债权问题今年已经解决。  相似文献   

11.
对日本经济中不良债权问题现状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良债权的不断增殖和存在的长期化,使日本经济陷入了螺旋萧条状态。这种局面的形成,存在许多人为方面的因素,拖延这一问题的处理,对经济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围绕这一问题日本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途径和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日本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2003年日本金融业初步摆脱了2002年危机四伏的严峻局面,不良债权处理稳步进行,银行业和证券业的经营状况也出现了好转。尽管日本金融领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但已经初现恢复发展的曙光。  相似文献   

13.
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及其改革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系蔡新华一、困难重重的日本经济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遇上了一系列的麻烦。首先是泡沫经济的崩溃。1986年至1989年,日本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超常规猛涨,在此期间,日本GDP每年增长约为5~6%,4年内仅...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不良债权问题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已成为威胁众多国家金融体系安全的主要疾惠。特别在亚洲,不良债权拥有量竞占全球不良债权总量的85%以上,而其中日本和中国的不良债权金额又居世界前两位。为此,两国政府近年来一直在积极加快银行系统不良债权的处理,并取得了显著进步。尽管中日两国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经济制度、银行体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目前所面临的不良债权问题却非常相似。因此,对两国银行不良债权处置对策进行比较分析,将为我们在加快不良债权处理中选择合理对策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日本经济特征及其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依旧为巨额的银行不良债权和日趋严重的通货紧缩,目前正经历着从上世纪30年代世界大恐慌之后、70年间从未有过的最严重的经济萧条时期,陷于双重困境之中而难以自拔。2002年日本经济的特征及其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内最终需求不足,出口拉动GDP微增;通货紧缩扭转无力,价格水平逐年下降;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国债余额已逾GDP;不良债权处理进程缓慢,金融机构改革步履艰难;企业收益小幅改善,发展前景依然不安;经济政策左右摇摆,结构改革阻力尚大。因此,日本经济振兴最重要的课题是,合理把握政策调节中必要的相机抉择,果断地实施结构改革,激发企业活力,使目前渐显谷底的景气与民间需求为主导的经济增长结合,由此克服通货紧缩,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6.
围绕日本改革的政策论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桥本内阁至小泉内阁 ,日本政府在“改革优先”路线和“景气优先”路线之间摇摆不定 ,争论十分激烈。当前日本改革的政策论争基本上是围绕“结构改革—经济景气—抵抗势力”这个三角关系而展开的。在改革与景气的关系方面 ,呈现为“景气优先派”与“改革优先派”的论争 ;在景气对策方面 ,人们围绕扩大财政支出、减税、缓和金融、日元贬值等对策争得不可开交 ;在改革政策方面 ,围绕处理不良债权、税制改革、设立特区等的论争也十分激烈。通过剖析上述论争 ,可以看到影响和阻碍日本改革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7.
难以摆脱的长期低迷--日本经济现状论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经济不但没能走出困境,种种迹象表明,其本身还陷入了一种螺旋式的紧缩状态.明显的表现为综合竞争力的下滑、结构调整的滞后和不良债权问题的日益严重。围绕这种状况还出现了所谓的不良债权处理优先论、通货膨胀论和竞争力提高论等论调。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改革的方向是股份制,公司治理是股份制改革最核心的内容,公司治理原则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就是利益相关的安排问题,即他们的权利、他们的作用和对他们如何保护的问题。从定义的角度看,广义的利益相关包括投资在内,但投资的利益已在《公司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讲到的利益相关,更多的是指职工、有稳定关系的上下游企业如供应商以及债权人。有一些涉及到环境的企业,其利益相关还涉及到社区。  相似文献   

19.
2001年4月上台的小泉内阁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刻分析,认为日本经济20世纪90年代长期衰退与萧条的原因就在于经济结构的僵化。为了从根本上挽救日本经济,建立适应21世纪的经济体制,小泉首相提出并全力推进了“不存在任何圣域的结构改革”。当然,改革意味着变化和利益的调整,必将面临重重阻力,这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要从供给端解决我国经济中长期积累的供给方面的结构性问题.而绿色供应链管理,恰恰强调了要从行业的具体产品及其供应过程抓起,实现从企业到产业的整体、结构性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如何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供给侧及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了供给侧改革下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作用,研究了供给侧改革下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供给侧改革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几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