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双峰县农行农户联保+农村科技合作社担保模式发展小额农户贷款情况的调查,介绍了该模式的主要特点,客观分析了其经济和社会效应,总结了农户联保+农村科技合作社担保信贷创新产品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成为继农户多户联保之后一种重要担保方式,已运行两年。这种模式究竟能否起到预期的风险防控作用,会不会如多户联保出现诸多问题,如何发展完善这种模式,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课题组专题前往襄阳、随州、黄冈和黄石四家分行、七家支行,深入合作社与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的基础上,拓展出的以互助联保为主要金融功能的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有效解决了农户的融资难问题。本文在对都昌县合作社发展现状以及需求多元化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金融创新的角度出发,以“都昌县都昌周溪虬门村贝壳工艺合作社形成的“信用共同体+合作社社员+大额农贷”的金融互助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依托各种农村社会专业协会,推广“信用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行业协会+联保基金+银行”、“信贷+保险”等信用模式,不断满足“三农”发展的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5.
试办农户联保贷款业务 ,对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的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户联保贷款是指没有直系亲属关系的农户 ,按照“多户联保、按期存款、分期还款”的原则 ,在自愿基础上由多个农户组成独立经济联保组织 ,对小组成员互为担保并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一种信用互助形式。最近 ,人总行在《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中 ,明确了这种新业务的操作流程。农村信用社积极稳妥地试办这项业务 ,将会产生三个方面的正面效应 :一、有利于农村信用社拓展信贷资金零售市场。长期以来 ,由于农业贷款管理难度大 ,经营成本高 ,农村信…  相似文献   

6.
以广东省清远市2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92户入社农户为例,对其参与新型融资方式的意愿进行了调查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入社农户对合作社担保贷款、社员联保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宅基地抵押贷款和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融资方式参与意愿较高。农户所在专业合作社评级情况、农户对新型融资方式的认知程度是影响其参与意愿的显著共性因素。建议在运作规范、评级较好、农户认知水平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地金融、合作金融等新型融资方式试点以缓解农户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广东省清远市2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292户入社农户为例,对其资金需求特点、融资困境和参与新型融资方式的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入社农户资金需求旺盛,其资金需求呈大额、长期化的特点,且主要用于扩大生产规模;私人借贷是入社农户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并未由于加入合作社而改变其融资困境;入社农户从金融机构贷款依然较难,且缺乏可利用的社会资本;入社农户对合作社担保贷款、联保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宅基地抵押贷款以及通过资金互助社融资的参与意愿较高。建议在运作规范、评级较好、农户认知水平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地金融、合作金融等新型融资方式试点,以缓解农户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摒弃过去农户联保随机组合的不稳定要素,引入了有产业利益关联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合作社以及有血缘关系、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农户成年子女作为贷款担保人,实施农户贷款增信工程,为缓解农户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对农户小额贷款多户联保模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户联保模式向农户发放贷款.是成功的经验。孟加拉乡村银行和印尼人民银行采取多户联保模式对农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了巨大成功。笔者结合这两家银行多户联保模式.从联保小组的组建、运行到还款阶段.对多户联保内在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其精髓在于通过联保小组成员的“相互了解”,强化联保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选择、相互监督、相互保证”.  相似文献   

10.
农户融资难题是农村金融体系面临的核心问题。基于连带责任、信息对称和相互监督为设计基础的农户联保贷款是当前农户融资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实际担保能力缺失、违约的羊群效应和违约成本低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当前农户联保贷款规模下降、风险上升。本文通过logistic模型的农户联保贷款还款率影响因素分析得出,联保小组的信息传导效果、地区信用状况等是影响联保贷款不良率的显著因素,并以此提出有效提高联保贷款信贷质量、优化联保贷款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加大支农信贷投入,解决农业信贷服务范围广、贷款数额小且分散、管理难度大的状况,解决农民因扩大再生产资金不足和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将乐县从1999年起率先在万全乡进行试点、并在全县逐步推广了“农户联保贷款”模式。到2000年8月止,全县成立了3000多个联保小组,1.5万多户农民参加联保贷款,占全辖农户的45%,与140多个行政村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种烟户、食用菌栽培户建立了信贷关系。2000年1—8月,全县累计发放农户联保贷款1565万元,占农户贷款累放额的98.06%,占全县信用社贷款累放额的29.83%,深受农民的欢迎。  一、…  相似文献   

12.
高波 《青海金融》2010,(11):15-17
4.14玉树强烈地震后,灾区农户金融需求呈现出额度大、期限长、利率低等特点,本文提出“涉农金融机构+乡村政府+县级支农信贷担保平台+财政贴息+小额担保贷款”的信贷模式,以期实现兼顾金融机构商业性、可持续性和农户融资需求,为管控风险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农户联保贷款”作为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一种新的贷款方式,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民的贷款担保难问题。同时对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宁都县财政局以“面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为切入点,为农户提供春耕贷款担保。县财政局采取“十户联保、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实行财政担保资金向短、平、快项目倾斜。向科技含量高的特色项目倾斜。同时。全县24个乡镇财政所为村民建立了“农户经济档案”,  相似文献   

15.
农户联保贷款是小额贷款的主要品种,农户联保贷款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农户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有效地支持了"三农"的发展。本课题采用山东省荣成县域调查数据,探究农户联保贷款需求现状,联保贷款申请意愿,分析探讨不同情况下的农户联保贷款的获得情况以及联保贷款资金是否达到满足。研究表明:存在难以选择合适的联保人的问题,贷款发起人与联保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邻居、亲戚和朋友,借款人对小组联保人的考察主要是基于自己的了解和判断,贷款发起人与联保人之间存在权利义务不对等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试图以交易信息这个崭新的角度对农户联保贷款交易信息不对称的现状提出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自本世纪初以来,借鉴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小额信贷经验的农户联保贷款在我国获得了长足发展,对于缓解农民贷款难、促进城乡金融资源均等化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农户联保贷款蓬勃发展背后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论文在我国农户联保贷款通行模式框架下,对制约农户联保贷款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农户联保贷款的风险防范及绩效改进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户联保贷款是当前许多农村信用社实行的一种贷款方式。联保贷款间接便利,解决了农民贷款担保、抵押难的问题,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但通过几年来的运作,农村信用社在发放农户联保贷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广东省清远市2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92户入社农户为例,对其参与新型融资方式的意愿进行了调查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入社农户对合作社担保贷款、社员联保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宅基地抵押贷款和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融资方式参与意愿较高。农户所在专业合作社评级情况、农户对新型融资方式的认知程度是影响其参与意愿的显著共性因素。建议在运作规范、评级较好、农户认知水平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地金融、合作金融等新型融资方式试点,以缓解农户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广饶县杨庙村实行的大联保体贷款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户贷款难问题,其实质是依托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基于地缘、血缘关系的熟人社会,解决了农村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提高了监督效率。利用了政府信用介入,扩大了信用担保边界,决定了大联保体贷款模式的有效运行;进一步来讲,政府信用介入下的大联保体应借此尽早走向企业化、市场化。  相似文献   

20.
农村居民由于经济规模小,与金融机构存在信息不对称,致使难以获得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制度通过连带责任在成员间形成风险识别和相互监督机制,一定程度解决了上述问题。但联保小组必须保持一定的规模,太大会导致“搭便车”和小组成员之间信息不对称,太小易使成员之间形成共谋,二者都会使农户联保的作用丧失。因此农户联保的作用是有限的,必须发展合作经济、民间金融等方式以适应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