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监管机构通过制度形式明确指出了未来我国银行监数据仓库建设的必要性.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推动数据仓库在银行业的实施步伐.掀起银行业新一轮数据仓库建设的热潮,同时,也将深入影响未来我国银行业数据仓库的架构趋势,改变未来数据仓库在银行业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2.
由于银行业信息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各银行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银行业信息安全建设已逐渐成为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银行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ISMS)内容及其应用已成为我国银行业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交流、分享“银行业科技发展奖”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经验,推进我国银行业软科学研究的深入展开,银行业科技进步奖理论成果与软课题成果交流会于4月中旬在京举行。3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领导、专家出席了交流会。人民银行科技司杨坛副司长表示,近年来,“银行业科技发展奖”作为银行业科技成果挖掘、交流、评审和推广的平台,在推进科技成果在银行业转化和应用,加强行业学习、交流,启迪、推动金融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银行市场风险的资本计提——兼评内部模型法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风险及其监管资本要求的计量历来为业界和监管当局所关注。近期,次贷危机爆发导致的市场动荡使得全球银行业和监管当局开始重新审视其市场风险管理和监管资本要求。文章结合国际银行业和监管机构计量市场风险及其监管资本要求的当前做法,针对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重点探索了内部模型法在我国银行业的适用性,尤其是从方法论、特殊风险计量、验证等角度探讨了内部模型法的主要工具——风险价值体系在我国银行业计量市场风险及其监管资本要求的适用性,并从方法论和应用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银行业处于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转型时期,如何改善管理水平,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成为银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再造理论在银行业的应用得到了银行业的普遍认可,越来越多的国际性银行走上了流程再造之路,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借鉴流程银行建设的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金融发展实践,对流程银行的内涵进行了解析,同时对流程银行的实施路径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期望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转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市场风险及其监管资本要求的计量历来为业界和监管当局所关注。近期,次贷危机爆发导致的市场动荡使得全球银行业和监管当局开始重新审视其市场风险管理和监管资本要求。文章结合国际银行业和监管机构计量市场风险及其监管资本要求的当前做法,针对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重点探索了内部模型法在我国银行业的适用性,尤其是从方法论、特殊风险计量、验证等角度探讨了内部模型法的主要工具——风险价值体系在我国银行业计量市场风险及其监管资本要求的适用性,并从方法论和应用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全球金融危机看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金融创新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持续动力,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对金融创新的重视和参与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却反映出国际银行业在创新过程中的一些严重问题,为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提供了一些启示。本文对国际银行业近年来的金融创新进行了反思,总结了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现状,并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世界金融危机以后,涉及银行业的问题引起普遍关注,银行业税收制度也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首先介绍我国银行业税收制度的基本情况,然后介绍了银行业及与银行业务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进一步介绍了国外对银行业的税收,最后提出完善我国银行业税收制度和政策的思考。本文作者认为,我国银行业的情况要比欧美国家好得多,提出完善我国银行业税收制度的设想:一是我国银行业税收改革的长远发展方向可考虑在银行业取消营业税,全面实施增值税。二是应该继续允许银行业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提取足够的坏账准备金,降低银行业的金融风险。三是近期内,我国尚没有研究开征银行税的客观基础和主观需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落后的电网调度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更快促进电力事业可靠、安全、经济高效发展,对电网运行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及进行那个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分析了我国传统的电网调度体系面临的困难,并重点阐述了智能电网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的相关概念及其各方面的功能,推动我国电力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银行业是金融的核心,而金融又是国家经济的核心。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业改革历程,分析改革的特征和经验,对我国银行业今后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概述了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历程,对改革的特征和经验进行了分析,对我国银行业的改革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银行业是金融的核心,而金融又是国家经济的核心。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业改革历程,分析改革的特征和经验,对我国银行业今后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概述了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历程,对改革的特征和经验进行了分析,对我国银行业的改革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云计算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计算采用了一种资源共享的IT技术支持和管理方式,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面对这一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银行业在信息技术应用、业务流程再造和产品服务创新等方面面临革命性变革.云计算解决方案从硬件、软件和业务服务方面,为银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将针对这一现状,以我国商业银行为出发点,探讨云计算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13.
2003年,《金融电子化》已经历了10年的发展历程。《金融电子化》成长的10年,是我国银行业电子化建设和发展不平凡的10 年。伴随着《金融电子化》的成长,我国银行业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到单机应用,从单机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普及,从电子化建设到信息化建设的过渡。金融业电子化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我国银行业生存能力、竞争实力、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作为国家级科技期刊,《金融电子化》在我国金融业电子化发展中起到  相似文献   

14.
我国银行业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正在步入创新时代。通过改革,我国银行业得以逐步从陈旧经营体制和管理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进行发展。改革还进一步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为我国银行业在制度和产品创新方面提供了平台。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提高,这更对我国银行业迅速提高综合竞争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激励着我国银行业加快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15.
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银行业会计制度改革也取得了发展。本文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银行业会计制度的演进过程,对现行银行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讨论,即:银行业会计制度庞杂,管理部门众多,缺乏基本把握点;新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的自由裁量权和弹性空间加大,增加了财务状况的不稳定性;银行业会计制度未伴随新业务的出现而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现行银行业会计制度与银行业会计电算化不相适应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进一步提出了加强我国银行业会计制度建设的相关建议,一是丰富银行业会计制度层次;二是突出银行业会计风险管理的职能;三是加强银行业会计的专业指导;四是不断完善银行业会计核算办法,适应会计电算化需要。  相似文献   

16.
王飞 《新金融》2006,(6):20-23
ROCA评价体系是一套起始于美国而后被众多国家银行监管当局使用的对银行业分支机构评级的系统方法。它分别从风险管理、运营控制、合规性、资产质量四个方面对银行业分支机构进行单项评价,并在全面考量的基础上得出综合评价,为监管当局实施分类和精细化监管提供参考。2006年我国银行业监管当局也开始采用该体系对银行业地方分支机构进行风险评价,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该评级体系在我国的实际应用目标和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湘勤 《海南金融》2011,(12):42-45
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业体制转轨的现实需求和国际银行业监管制度的变革是推动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改革的“双引擎”.本文对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巴塞尔协议Ⅲ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资本监管改革对我国银行业的潜在影响.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强化资本管理意识、建立多渠道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主动调整经营管理模式和业务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有效地把当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自身的业务之中,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美国银行业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美国银行业在信息技术运用中的一些经验以及当前的一些发展趋势,对我国银行业发展信息技术应用,有着许多可以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产品经理制度在西方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及我国银行业产品经理制度中的现状与不足,揭示对我国银行业建立产品经理制度的借鉴与启示,并提出了产品经理委派制的模式探索。  相似文献   

20.
我国银行业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各银行和有关金融机构已成功进行了针对该问题的三次停业测试。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科技司司长陈静先生向中外记者公布了有关情况。他说,我国银行业和有关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应用系统2000年问题已经基本就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