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和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从长株潭区域城市群结构优化重组、区域交通一体化和产业集聚结构等方面分析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与长株潭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战略.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为长株潭区域空间整合提供了机遇,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加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城市群空间布局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收集整理2015—2018年长株潭城市群城市之间的百度搜索指数,构建城市网络模型计算分析城市群网络联系,总结揭示城市群网络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层级长期以来并不是以长株潭都市核心圈为较前层级,而是以长沙、株洲衡阳、岳阳常德为前三层级;该城市群网络结构体系已由早期的“一核一中心”转变为“一核多中心”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网络主骨架逐渐由集中变为散开,城市联系中心逐步由一个朝多个演变,总体发展呈现出除核心圈城市外的“新城市”崛起现象;城市群网络骨架变化表现出长株潭城市群内城市间联系不再单向地指向长株潭核心发展圈,而是进行了多选择、多城市间的多向合作与多维发展,城市与城市间的普遍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整体城市群表现出了具有良性、韧性的结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长株潭”区域旅游一体化的SWOT分析及策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莎 《特区经济》2010,(4):201-202
本文主要以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为指导,在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与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大历史机遇下,结合当前区域旅游一体化理论的研究,对长株潭区域旅游一体化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对长株潭旅游一体化进行了的研究,并为政府管理部门提出建设长株潭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管理面临重重困扰和危机,制度和机制的创新势在必然:在新公共管理视野下,从政府管理到区域公共治理,实现区域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通过长株潭城市群的合作城市经营与合作城市营销,打造"中部崛起战略"的新引擎,赢得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邵瑶春 《特区经济》2011,(10):171-172
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两型综改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强化。这给娄底市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在分析长株潭城市群与娄底市的发展态势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娄底市对接长株潭城市群的五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黄子琦 《科技和产业》2022,22(8):212-218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边界不断延伸,充分发挥二者协同集聚效应成为推动产业融合的关键。通过区位熵法构建湖南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指数,探讨湖南省产业协同集聚的时空分异特征,得出以下结论: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水平存在区域差异性,且呈现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中心向外扩散的协同集聚形式。  相似文献   

7.
龚艳  杨华峰  陈灿 《特区经济》2010,(1):186-187
作为全国两型社会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应利用优势,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从资源优势、市场优势、社会背景来看,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可行的。发展思路主要有:构建"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构建区域层面的旅游循环经济产业链,产品设计突出河流森林景观、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循环经济,树立新的旅游消费观,探索社会层面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魏帅 《中国经贸》2014,(10):53-53
长株潭是我国中部六省城市中率先进行城市群建设的地区,《南方周末》评价其为“第一个在中国自觉试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城市群”。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文章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现状以及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以期为长株潭城市群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首都经济》2012,(10):28-29
继2006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后,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沿京九和沿长江经济带,引导人口和产业集聚发展,促进经济合理布局。重点推进中原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重点区域发展,形成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和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截至目前,中部六省各具特色的区域规划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区域创新发展新版图的重大战略抉择。雄安新区战略也为京津冀区域的可持续性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运用标准差指数、变差系数、泰尔系数和集中度指数,在省域(北京、天津、河北)、轴域城市群(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京秦唐发展轴)和市域(河北省11个地级市)定量分析多空间尺度下京津冀区域创新差异,并对差异的原因进行因子分析。研究表明,在省域、轴域城市群和市域下京津冀区域创新差异明显,创新集聚存在区域空间集聚效应,且创新差异依次减小,但是影响不同空间尺度京津冀区域创新差异原因不存在一致性,因此促进不同空间尺度下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需要多层次、多样化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北部湾城市群金融集聚与合作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利用区位熵、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等测量方法,对北部湾城市群11个地级市2007—2022年的金融发展和集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北部湾城市群金融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金融集聚效应较弱。同时,文章通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威尔逊模型和引力模型,分析北部湾城市群各城市的金融竞争力、金融辐射效应和金融联系度。结果表明,北部湾城市群金融联系度较低,金融合作基础较弱。据此,文章提出加快构建金融协调机制,注重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吸引异地金融资源流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萍3+1区域经济合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4年全国“两会”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以来,中部经济快速启动和爬越的局面初现端倪。与“中部崛起相呼应”,“长株潭一体化”进程明显加速。位于江西省的萍乡市紧邻长株潭,与长株潭地区交通便利,经济高度关联。萍乡市融入长株潭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增强长株潭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有利于提高整个经济区域的综合竞争能力,也有利于推动赣西经济的发展。双方加强区域经济合作,需要观念的更新,需要协调机制体系化,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体系、产业政策、能源环保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如果萍乡市能融入长株潭一体化进程,形成的长株潭萍经济区必将成为湘赣两省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各城市2013年相关数据,应用莫兰指数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消费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消费在全局上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在局部上,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上海和苏州表现出显著的高-高集聚特征,而在城市居民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方面,上海、苏州和嘉兴表现出显著的高-高集聚特征,徐州、连云港、宿迁和淮安表现出显著的低-低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8项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和基于经验贝叶斯修正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来分析研究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提供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明显,且规模效率的提高推动技术效率进步,使得Malmquist生产率也得到相应的上升;在空间全局上表现为空间正相关,局部空间格局集聚效应变化较明显,即南边城市在空间上呈现高值集聚状态,北边城市则为低值集聚状态等土地利用效率时空分布特点,为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杨丹卉 《老区建设》2014,(22):39-40
随着"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皖江城市带"等周边城市群的发展,江西省委提出"昌九一体化"的昌九走廊城市群发展规划,在此背景下,江西区域旅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旅游产业集群的探讨变得尤为重要。从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和意义出发,探讨昌九一体化背景下旅游产业集群可采取的类型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空间特征和路径,这对促进江西旅游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区位熵对京津冀地区13市2008—2019年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演化进行分析,并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和局部自相关分析对京津冀城市群高技术产业的空间关联性进行了探究,最后引入3种空间计量模型对其空间溢出效益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高技术产业呈现出空间集聚特征,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政府干预、对外开放水平等对经济增长均有正向影响。文章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杨明秀 《特区经济》2010,(4):196-198
本文在界定长株潭旅游经济圈概念的基础上,依据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相关理论以及对长株潭城市群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等的综合分析构建了长株潭旅游经济圈一级长株潭旅游圈发展模式,并对其旅游形象进行了设计,对客源市场进行了定位。  相似文献   

18.
区域塌陷问题制约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了区域塌陷指数,使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法对“十五”时期至“十三五”时期(2001—2020年)我国区域塌陷程度进行实证测度和时空演进分析,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区域塌陷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塌陷程度总体呈西高东低的梯度格局,且空间集聚特征不断增强。我国区域塌陷指数的区域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总体呈倒U形变化。我国区域塌陷的演进趋势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东部与西部变化相对平稳,中部先“塌陷”后“崛起”,东北塌陷程度升高;南北差距不断扩大,但东西差距仍是主要矛盾。经济、人口、城镇化、行政级别、科技、交通等因素共同影响了我国区域塌陷的空间格局分异。  相似文献   

19.
陈立平 《特区经济》2009,(11):170-171
2007年底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长株潭城市群在发展静脉产业上刚刚起步,本文结合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现状,指出发展静脉产业是构建长株潭城市群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并针对长株潭城市群静脉产业发展困境提出配套静脉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地方性法律法规、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和提高公众资源环境意识等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部崛起看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经济发展的心脏和引擎。强化这个“心脏和引擎”的起搏力和牵引力,对带动湖南全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长株潭三市经济融城合力发展,一直是湖南人追逐的一个梦。从上世纪的“毛泽东城”,到80年代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人25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成渝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又一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部崛起”战略落实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