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运行以来.中国一东盟水果市场红红火火。但是,诸如通关、卫生检疫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提醒人们,政策协调、规则实施等“软件建设”.将成为互联互通能否进一步深入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运行以来,中国—东盟水果市场红红火火。但是,诸如通关、卫生检疫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提醒人们,政策协调、规则实施等"软件建设",将成为互联互通能否进一步深入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分析了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现状和特征 ,并对贸易的前景做了展望 ,认为中国—东盟之间的水果贸易有着许多有利条件 ,包括生产和消费的互补性 (由此导致贸易的互补性 )、便利的交通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等 ,而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水果的质量问题。最后 ,为保证未来贸易的顺利进行 ,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与东盟国家水果贸易互补性强、市场潜力巨大的特点,从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起,农业展开始连续举办中国一东盟优质水果推介活动,打造中国与东盟优质水果对接的“黄金通道”。经过两年的培育,活动已成为中国与东盟优质水果的对接平台,  相似文献   

5.
《农家之友》2004,(12):7-8
按照已公布的加快实施《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的“早期收获”计划,中国和东盟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文莱)关税消减和取消时间表是,最惠国关税税率在5—15%之间的所有产品,2005年1月降到零税率。对于东盟新成员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最惠国关税税率低于15%的所有产品,越南2006年1月降到零税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热带水果的贸易现状及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早期收获计划及零关税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中国热带水果及其加工品进口量的增长,丰富了中国热带水果消费市场,对东盟国家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影响突出,也提高了中国热带水果贸易的经济效率,但同时却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的根源。随着低价格东盟热带水果进口量的进一步增长,中国热带水果生产及加工产业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5月,广西向东盟国家注册出口水果16.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0%强,水果出口拉动周边果价上扬30%左右,成为近年来全区果价稳定和上扬的重要因素。在缓解东盟水果冲击的同时,也为广西水果业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据业内人士估计,近年来广西水果通过海关、边贸、转口等不同渠道的出口总量已达50万吨以上。2007年,广西向东盟国家注册出口水果就达20.9万吨,连续3年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朱镕基总理2001年11月6日在出席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时指出,中国与东盟应明确新世纪初的重点合作领域并确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目标,并就中国与东盟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达成了重要共识,强调在金融、经济和贸易、农业、信息、湄公河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科技、非传统安全、旅游等领域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9.
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了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前沿、中国与东盟的交汇点,将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区域,这给广西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诸多新的挑战。近年来,广西农垦通过资源重组,实施“3561”基本工作思路和“三步曲”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家之友》2005,(10S):11-11
随着东盟进口关税的进一步下降,东盟进口的大量廉价热带水果已经给中国整个热带水果产业带来了冲击,为保障国家产业安全,国家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提出在热带水果的重要生产省份广西、海南、广东、云南及福建建立热带水果进出口预警机制,预计在2006年上半年建成。以水果为支柱产业的广西将成为该进出口预警机制运行的重要受益方。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人口约有6.6亿人。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亚洲的第三大经济体,也是世界的第六大经济体。东南亚国家联盟先后与中国、韩国、日本等六个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先后有中国、印度、日本、新西兰和俄罗斯等国家加入。本文就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的趋势,针对中国与东盟各国应该如何解决贸易摩擦、促进共同合作等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共同农业政策建立的理论基础及其由来和典范,结合中国和东盟的实际问题,研究了中国与东盟在“10+1”框架内进行农业区域合作,建立共同农业政策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探讨其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月1日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国与东盟实现了全面经贸合作.中国与东盟在资源、产业等各方面呈现着竞争与互补相结合的现象.通过UNCOMTRADE数据库和一些评价公式,对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总量以及产业的相关分析,得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给我国鞋类企业带来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在分析东盟这个新兴市场给我国鞋类企业带来的机遇、我国鞋类企业进军东盟新兴市场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提出我国鞋类企业在东盟市场上应对挑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步伐的加快和“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大幅增加,东盟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之一。本文从比较优势、双边贸易互补性及产业内贸易三个角度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1月1~4日,朱镕基总理出席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第六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会议期间正式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此次会议推动中国一东盟关系实现了“三个启动”,即: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推动全面经济合作;启动大湄公河流域全面开发合作,促进东盟一体化进程;启动中国与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17.
黄勇  牛惠亭  李谷成 《农业技术经济》1985,(收录汇总):113-129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最早建立、进展最快、效果最实的自贸区,其建立与发展对推动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格局、拓展农产品多元化进口渠道及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采用反事实的合成控制法评估CAFTA战略对东盟整体和各成员国的农产品贸易效应,并通过生存分析进一步评估CAFTA战略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效应的持续性。研究发现,合成控制法较好地复制了CAFTA战略实施之前中国与东盟双边农产品贸易情况;CAFTA的建立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产生了贸易促进效应;但CAFTA战略对不同成员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效应不仅大小不同,甚至方向相反。进一步的生存分析发现,CAFTA战略实施延长了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效应的持续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引力模型加以改进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各省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中国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对中国各省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影响明显,东盟GDP影响并不明显,第三方GDP及其关税税率变化显著影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且对中国从东盟进口农产品的影响大于中国对东盟出口农产品的影响;②中国省份之间农产品贸易的加强导致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减弱;③中国各省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竞争力水平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产生了正向影响;④不能把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归功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和中国加入WTO,两者对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作用较为有限,因而不能忽略世界经济增长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增长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见到来自东盟的水果已经不再稀罕了。随着合作进程的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2010年1月全面建成。事实上,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中国和东盟的水果贸易已基本实现零关税,中国与东盟间的水果贸易也从最初边民肩挑式的“小打小闹”,升级为繁忙的“车来车往”。  相似文献   

20.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在国际交往中,国际直接投资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在全球范围内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际,都在积极地参与对外直接投资。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立,东盟各国为中国企业进行投资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使双方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多,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项目投资更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东盟已成为中国直接投资的首选地。本文通过中国对东盟投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