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多年以来,黑龙江始终是金融不良资产的重灾区,其表现形式,不仅各家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水平在全国同级行中占比偏高,而且四家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手中的不良资产处置进度慢、回现率低、处置矛盾突出也是不争的事实。不良资产的现状和信用程度的不佳,给地方的金融环境蒙上了浓重的 相似文献
2.
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券化是指以缺乏流动性但具有稳定的现金流的资产作抵押,发行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通资金的工程。本文讨论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机制以及证券化的种类,并详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具体过程与有关政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金融科技快速发展,银行业进入了金融科技革命的新阶段,不良资产处置业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进行了有效结合,使开展"智慧处置"成为可能.本文在对智慧处置发展环境和路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特点和传统处置流程的痛点,提出了农业银行构建"智慧处置"平台的总体思路和整体架构,并介绍了在清收、核销、... 相似文献
5.
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当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备,相关管理办法不合理;社会信用环境依然欠佳,企业资本关联日趋复杂;不良资产处置理念、处置机制、处置手段与国际先进金融机构存在较大差距;不良资产估值定价手段欠科学,缺乏历史数据积累和模型建设;不良资产处置人员业务素质与日益复杂的处置要求不相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借鉴国内外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的多种方式方法,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对策及建议,以此提升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比重过大,严重影响了银行业资产的流动性,使海南省银行业隐藏着较大的风险。本文从海南省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和处置的难点,并提出处置不良资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内银行在市场的推动下迅速发展,其效益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过于快速的发展速度中,其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本文分析了国内银行对于不良资产处理的具体方法,并且对这些方法的不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说明,对于管理机制、管理理念、管理人员等进行了讨论,最后着重指出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以期完善我国市场经济的组成,推动国内银行稳步发展。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一些启发和思考,为银行的发展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8.
9.
商业银行金融同业业务已构成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本文认为商业银行的实体网点、网上银行和客户资源构成了商业银行的网络外部性.商业银行利用这一网络外部性发展保险、理财、银行卡、银证合作等金融同业业务.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消费者都要使用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银行卡或转账服务进行交易,这使商业银行具有双边市场性质.在双边市场中,网络外部性的大小、质量和进入壁垒是竞争成败的关键.商业银行网络平台的质量和大小就决定了网络外部性的大小和商业银行金融同业业务的竞争力.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金融同业业务的方向是拓展实体和虚拟网络,包括提高网上银行的便捷性和用户数量.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金融同业业务已构成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本文认为商业银行的实体网点、网上银行和客户资源构成了商业银行的网络外部性。商业银行利用这一网络外部性发展保险、理财、银行卡、银证合作等金融同业业务。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消费者都要使用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银行卡或转账服务进行交易,这使商业银行具有双边市场性质。在双边市场中,网络外部性的大小、质量和进入壁垒是竞争成败的关键。商业银行网络平台的质量和大小就决定了网络外部性的大小和商业银行金融同业业务的竞争力。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金融同业业务的方向是拓展实体和虚拟网络,包括提高网上银行的便捷性和用户数量。 相似文献
11.
12.
不良资产问题是困扰全球银行业的一个难题。事实上,不良资产问题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时常要遇到的问题,许多国家为化解银行不良资产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当前,我国的银行业同样面临着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处置艰难的障碍。由于不良资产问题事关金融体系的稳定,事关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极大地制约了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和积极性,因此,面对不良资产形成与处置中的困难与问题,从研究不良资产在制度、法律、社会信用及银行自身的组织及管理机制出发,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途径和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良资产问题是困扰全球银行业的一个难题.事实上,不良资产问题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时常要遇到的问题,许多国家为化解银行不良资产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当前,我国的银行业同样面临着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处置艰难的障碍.由于不良资产问题事关金融体系的稳定,事关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极大地制约了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和积极性,因此,面对不良资产形成与处置中的困难与问题,从研究不良资产在制度、法律、社会信用及银行自身的组织及管理机制出发,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途径和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二次剥离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我国金融机构核心组成部分的国有商业银行正致力于体制改革和竞争实力的提高,迎接国际运行规则 下 市 场 竞 争的 考 验 。而 无 论是 改 制 上 市 ,抑 或 提高 业 务 水 平应 对 国 际 竞 争,巨 大的 不 良 资 产包 袱 都 是 束 缚其 健 康发展 的 严 重 桎 梏。 不 良 资产 解 决 的 好 坏直 接 关 系 到中 国 整 个 金 融运 行 效 率 的 提 高 和 体 制 改 革 的 成 败 ,本 文 就 剥 离 国有商 业 银 行 不 良资 产 的 必 要性 及 相 关 问 题作 了 初 步 探 讨。 相似文献
15.
中美银行贷款分类 制度:比较与启示 从分类标准上,美国银行的掌握标准与国内做法不尽相同。 首先,可疑类贷款的分类标准。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可疑类贷款的定义是“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而美联储认为可疑类贷款作为次级类和损失类的“中间过渡状态”,存在“某些重要和合理并且可能增强贷款不确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不良资产是困扰银行发展的难题。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委托一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与代理人间的利益冲突。所以,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关键是通过建立“信誉机制”和“主办银行制度”等手段创造相对均衡信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存在着巨额的不良资产,对处置这些不良资产的方法各界已经开始了积极的探索。本文分析了一系列现有的处理不良资产的方法,提出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思路——资产证券化。它对于提高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益,规范资本市场行为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19.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再生及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良资产率是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偏高与宏观经济形势有关,在一定程度,是国有金融企业承担转型期改革社会成本的必然结果。从发展趋势看,以国家为主体的多元产权制度是降低不良资产率的制度前提。但在既有的产权制度下,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改进各项政策和措施,降低新增不良资产,控制其再生势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