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银行     
《中国信用卡》2011,(2):75-75
1月,中国银行发行中银淘宝卡,自动绑定支付宝账号,从而在国内信用卡中首次实现了支付宝卡通支付功能。此次中国银行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淘宝网、支付宝的联手是银行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创新,开创了国内信用卡网上消费的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华南金融电脑》2013,(3):21-21
阿里巴巴名为“信用支付”的金融产品即将上线。支付宝将根据用户交易数据,对用户进行授信,信用额度可用于在淘宝购物支付,用户需要在还款日之前进行还款,最长可获38天免息期——这意味着,支付宝的“虚拟信用卡”真的来了。淘宝和天猫卖家需支付服务费,费率为1%。目前已有130万商家默认开通,这一产品覆盖了8000万买家。  相似文献   

3.
郭莉 《投资北京》2013,(4):55-56
阿里金融日前高调推出的“信用支付”还未正式开通,已在银行业掀起轩然大波。这个拟在4月中旬面世的“信用支付”,被看做是对银行业传统支付的一大冲击。据了解,借助信用支付这一产品,支付宝用户在淘宝等平台进行购物时,可以使用阿里金融提供的信用支付额度,这种虚拟信用卡功能与普通信用卡基本一致。最近一段时间里,阿里金融正在将信用支付功能接入淘宝和天猫等平台的商家体系,每个签约商家将为此支付1%的服务费。  相似文献   

4.
新闻纵横     
1银行家首张北京奥运主题"中银VISA奥运信用卡"发行 2004年12月8日,中国银行和Visa国际组织在北京举行了全球首张北京奥运主题"中银VISA奥运信用卡"的首发仪式。 中银VISA奥运信用卡作为具有特殊意义的全球首张专门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设计的标准信用卡产品,是中国银行继今年7月与Visa国际组织携手推出亚洲首张欧元信用卡--中银长城VISA奥运欧元卡之后,双方在奥运新产品开发上的又一次鼎力合作。中银VISA奥运信用卡除了具有循环信用、预借现金、消费支付等贷记卡基本功能外,还在卡面颜色、还款方式、结算币种等方面为持卡人提供了众多随需应变的个性化选项。 中国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华庆山表示,此次中银VISA奥运信用卡的成功发行,更体现了中国银行股份制改革之后在产品设计上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理念。  相似文献   

5.
2004年10月18日,中国银行在北京中银大厦举行了中银信用卡首发仪式。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中国银行副董事长、行长李礼辉,中国银行董事、副行长华庆山,中国银行银行卡中心总经理张振华,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许罗德,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副司长张生会,中  相似文献   

6.
《大众理财顾问》2006,(9):24-25
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标志着信用卡在我国诞生。截至2005年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内地的信用卡数量已达到4000余万张。信用卡不仅成为银行最重视的业务之一,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重要支付方式。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壮大,用户在使用信用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也日渐显露  相似文献   

7.
<正>2月18日,Apple Pay服务登陆中国市场首日,中国银行作为首批合作银行宣布全面支持Apple Pay服务。据了解,中国银行与Apple Pay服务的全面对接,将成为中银长城e闪付旗下的新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快捷、更安全的移动支付体验。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相关人士介绍,这项服务的推出,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果粉"的移动支付需求。客户可以通过中国银行信用卡和借记卡来使用Apple Pay进行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国内风起云涌的信用卡市场中,中国银行的表现从容而自信。在2004年8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完成整体改制后,中国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长城VISA欧元卡、中银信用卡相继推出,中银奥运卡、中银联想联名卡即将面世……笃定之下,中银人在策马疾驰。  相似文献   

9.
正互联网支付模式再次掀起革新热潮。2014年的互联网支付,以"抢红包"开年,由"手机打车"接力,竞争主力是阿里和腾讯,目的在于争夺移动支付入口。根据支付宝钱包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支付宝手机支付超1亿笔,手机支付在支付宝支付的占比高达52%;7天内,用手机进行购物、生活缴费、信用卡还款、购买"余额宝"等服务的支付宝用户超过5 000万人。  相似文献   

10.
《金卡工程》2013,(3):44
阿里金融近期将面向支付宝用户提供"信用支付"产品。支付宝用户(包括商家和消费者)将根据不同评级,获得相应授信支付的功能。在实体店可以刷信用卡购物,而网络购物也将有望凭借"信用支付"实现这一目的。记者近日从阿里巴巴了解到,其旗下的阿里金融近期将面向支付宝用  相似文献   

11.
《金卡工程》2014,(3):45-45
正3月11日消息,阿里巴巴和腾讯先后宣布推出国内首张网络信用卡,两大网络巨头的合作对象都是中信银行。两张网络信用卡各计划首批发放100万张,分别接入阿里巴巴支付宝和腾讯微信支付。其中,阿里巴巴的网络信用卡(以下简称阿里信用卡)将于下周在支付宝钱包亮相,腾讯则称中信银行微信信用卡(以下简称微信信用卡)已进入内测阶段,将很快向用户推出。网络信用卡可用于支持支付宝和  相似文献   

12.
数年前,马云誓要用淘宝这只"扬子鳄"击败太平洋里的"鲨鱼"eBay,却发现C2C的核心问题是支付。此后,支付宝横空出世。从2003年开始,伴随着支付宝担保交易模式的诞生以及淘宝网络购物市场的成熟,第三方支付服务开始走入亿万用户的生活,并逐步成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信用卡》2008,(12):77-77
5月23日,JCB国际信用卡公司与中国银行携手国内知名连锁百货—晨曦百货推出了晨曦中银联名卡,这是丁CB与中国银行继2006年在上海推出中银久光JCB联名信用卡后再次联手推出的百货公司联名卡。  相似文献   

14.
最近有关支付宝与信用卡之间的口舌大战愈演愈烈,先是有银行封杀各自信用卡在支付宝上支付的消息,之后是支付宝和部分银行发表澄清声明,表示“绝无封杀之意”,最后是有的银行又宣布加入到支付宝支付的行列之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在短短的时间内让支付宝和信用卡之间的矛盾不断变化呢?  相似文献   

15.
自1985年5月中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在珠海诞生以来,中国银行卡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为千千万万的持卡人提供了便捷安全的支付环境和丰富多彩的银行卡产品,银行卡逐渐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现代化支付工具,而基于银行卡支付统计数据的银行卡消费信心指数也成为反映居民消费行为变化、预测消费者信心水平的重要指标。创刊于1994年的《中国信用卡》,在忠实记录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在辛勤耕耘中迎来了自己的十五华诞。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们邀请15家全国性发卡银行共同展示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6.
行内耀点     
中银卡启动京港优惠商户平台日前,中国银行中银卡优惠商户京港互动平台正式启动。这个优惠平台是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与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合作构建的为中国银行卡持卡人提供尊享优惠与服务的特约商户网络。据了解,目前中国银行在北京地区已拥有近万家中银卡特约商户,为数百万中银卡持卡人提供便捷的交易平台。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作为香港银行卡产业的重要力量,在业内取得了良好的声誉。本次优惠平台的构建将中银在北京、香港两地二十余年积累的大量丰富优质的卡户与商户资源有效结合,实现了两地中银优惠商户资源与持卡人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银联     
<正>10月"新华·银联中国银行卡消费信心指数"公布中国银联联合新华社近日发布2014年10月份"新华·银联中国银行卡消费信心指数"(BankcardConsumption Confidence Index,简称"BCCI")。数据显示,2014年10月份的BCCI为84.15,环比下降1.64,同比下降2.55。宏观经济走势影响BCCI运行。银联国际首推银联双币钻石信用卡11月10日,银联国际与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宣布推出"中银银联双币钻石卡"。该卡是全港首张金属材料制作的双币钻石卡(卡号以62开头),并享有丰富的卡产品权益及高端体验。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  相似文献   

18.
《金卡工程》2012,(3):51-51
手机与电商正在深刻改变中国消费习惯,3月27日,据淘宝无线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当前登陆手机淘宝的独立用户数已经突破1亿,预计今年年内还将刷新为2亿,届时,较大部分消费将在手机上完成。此前,支付宝数据表明,每天使用支付宝客户端进行支付的用户已经是去年同期的6倍,并且以每天激活6万用户的速度激增。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投资管理》2009,(2):31-31
中国银行篱笆网联名信用卡日前在上海发行。该卡不仅具备中国银行长城信用卡所有功能,又具备“篱笆网VIP会员卡”功能,可以同时享受中国银行与篱笆网为会员提供一切优惠及营销活动。中银长城篱笆联名卡也是一张标准的长城信用卡,可在港、澳、新、韩、泰、欧洲、北美有银联标志的商户及ATM上使用,境外交易直接折算为人民币记账并以人民币还款;  相似文献   

20.
2007年6月20日,中国银行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与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携手进行中银长城国际卡的升级。其中首批进行升级的中银长城国际卡是欧元与英镑币种的信用卡,其他币种的信用卡将在2007年之内陆续进行EMV迁移升级。升级后的中银长城国际卡兼容EMV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