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争议仲裁文书,主要是指劳动部门在解决劳动争议中,处理当事人之间的劳动权益争议而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表现为仲裁裁决书、仲裁调解书。  相似文献   

2.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处理采取“一调一裁两审”的单轨体制,即劳动争议发生后首先由当事人向本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品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或当事人不愿调解的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只有当劳动争议伸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时,才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笔者认为此种体制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3.
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降低了维权的门槛,减轻了当事人尤其是劳动者的经济负担,较好地维护了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但是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也使劳动争议仲裁工作面临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程序的时限和当事人参加仲裁活动程序的时限是紧密相连的,两者均影响到劳动争议的及时解决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尤其是有关仲裁时限的法律后果的特别规定,对案件的处理影响重大,甚至起决定性作用。为了依法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劳动者均应严格遵守有关时限规定,既要熟悉有明确期限的仲裁时限规定,又要弄清没有明确期限的仲裁时限规定,明白逾期的法律后果。本文即是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下称《办案规则》)有关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时限规定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以期对读者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5.
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劳动者或用人单位用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作为当事人,如果需要选择仲裁来挽回被侵害的权益时,应该注意下列14个问题:一、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仲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按部就班,先行调解,调解无效,即申请仲裁;另一种是越过调解程序,直接申请仲裁。二、申请仲裁有无时间限制?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天内(或说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  相似文献   

6.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的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不能不经仲裁程序而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这意味着,劳动争议仲裁是司法诉讼的必经和前置程序,这一规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显现出了诸多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国外的做法对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解决当事人之间劳动争议的最重要的途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现阶段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并不成熟,还存在着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繁琐复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法院适用的法律不同、仲裁机构缺乏中立性等问题。所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不仅可以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及时公正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而且还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劳动法关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解决当事人之间劳动争议的最重要的途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现阶段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并不成熟,还存在着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繁琐复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法院适用的法律不同、仲裁机构缺乏中立性等问题。所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不仅可以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及时公正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而且还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劳动法关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已受到了众多的诟病。最主要的缺陷有三个方面:一是劳动仲裁前置制度;二是劳动仲裁时效制度;三是劳动仲裁的行政性。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缺陷,我们可以从建立“或裁或审,各自终局”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建立独立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劳动保障》2012,(4):58-6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厅(局),福建省公务员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厅: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要求,认真执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重要任务,切实增强新形势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服务能力,及时有效化解争议,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全面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锵仲裁事业科学发展,现就切实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是诉讼程序的前置程序。所谓前置程序指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是诉讼程序提起的必须的前提程序,劳动争议如果未经仲裁程序的仲裁裁决,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未经仲裁程序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不得受理。但作为处理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却没有规定反申诉,这在程序上违反平等、对等原则。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一方当事人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反诉,但其反诉权能否实现?而当双方当事人均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一方可否反诉?  相似文献   

12.
劳动仲裁文书送达是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依照法定方式和程序,将仲裁文书交送给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的行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二十三条规定,仲裁文书的送达方式,仲裁委员会可以参照民事诉讼关于送达方式的有关规定执行。《民事诉讼法》规定,送达诉讼文书,有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本文列举了涉及劳动争议仲裁送达的几个案例予以管窥。  相似文献   

13.
为了方便劳动争议当事人依法行使仲裁权利,实现劳动争议案件快立案、快办案、快结案,体现公平、效率,切实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制定了《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实施便民劳动仲裁意见》。全省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在案前调解、立案、审理和仲裁文书的制作与送达等全过程中实施19条便民措施,为劳动争议当事人提供了更多的仲裁便利和知情权,体现了劳动仲裁的人文关怀。一是便于劳动者准确理解掌握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规定,正确行使仲裁权利。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的处理体制为“协商—调解—仲裁…  相似文献   

14.
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程序中,文书的送达是联系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和当事人之间的桥梁,对于保证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但随着劳动人事争议的日益错综复杂,送达制度设计上的疏漏和操作中的不当使得"送达难"问题日渐凸显,严重制约了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劳动争议案件在我国现阶段有日益增加之趋势,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劳动争议仲裁机制解决劳动争议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程序保障理念的指导下,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保障、组织保障、举证责任制度、仲裁时效、仲裁监督等方面对完善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机制进行了构想。  相似文献   

16.
一般的民事纠纷当事人可以直接诉之法院,请求法院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对于发生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必须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本文通过对仲裁前置弊端的分析,为完善制度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是“先裁后审”模式,即在发生劳动争议后,未能和解,并且当事人不愿申请基层调解机构调解或基层调解机构调解不成的,须先经劳动仲裁机构仲裁,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仲裁无须当事人事先达成仲裁协议,一方申请即可启动仲裁程序,另一方则被动强制地参加仲裁。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施行之年。可以预见,随着三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劳动争议将大幅度增加,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继续加强劳动争议仲裁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劳动仲裁工作新机制,不断提高劳动争议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把劳动争议纠纷解决在基层,维护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潍坊市从健全网络体系,完善保障措施入手,大力构建多元化、广覆盖的劳动争议调解新机制,在全市初步形成了企业调解、区域性(行业性)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仲裁调解相结合的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劳动争议调解率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20.
范斌 《人力资源》2006,(5X):62-67
一年前被拖欠工资,如今还能否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可否不经过劳动争议仲裁而直接将公司告上法院?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员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时,该到哪里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结果的强制执行?本期我们请到长期处理这类劳动争议案件的专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正确处理劳动争议仲裁中的程序问题,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