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循环经济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超 《林业经济问题》2005,25(5):257-259,264
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已经影响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等约束因素的根本保证,改变现行的林业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林业循环经济体系,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运用DEA模型对新疆2000年~2010各年度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测度与评价,同时结合新疆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投影分析,结果表明:新疆2003年~2009年可持续发展非DEA有效,其中2004年、2005年、2008年存在投入不足和产出冗余的问题,提高新疆人力、物力、资源的利用率与组合优化度,兼顾规模效益与技术有效性,同时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新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高度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为经济有序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因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合理开采和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和保护环境是维系兵团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要解决兵团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存在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可借鉴国际成功的实践经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从根本上加快兵团经济结构战略性大调整和发展方式战略性大转变,实现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有限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从而保证兵团社会、经济、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兵团。  相似文献   

4.
实践证明发展循环经济会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本文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内容和特点,论述了循环经济和同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推动同安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实践证明发展循环经济会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本文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内容和特点,论述了循环经济和同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推动同安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自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当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根源在于工业化运动以来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此提出人类社会未来应该建立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经济模式,即循环经济,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即在保护环境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与新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即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得到了社会上下广泛而迅速的认同。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与社会两条腿一起走 ,实现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中 ,既要遵循市场规律 ,又要尊重自然规律 ;既要以发展为主题 ,又要考虑到资源约束与环境的承载力。新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一旦遭到破坏 ,恢复起来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 ,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根据新疆自身的特点 ,走保护与发展并重 ,集经济、社会、生态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谯薇 《农村经济》2006,(3):49-52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倡导人与环境和谐并存,因此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其次概述了循环经济在国内外的实践情况;最后依据四川省现状,阐述了四川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并借鉴国内外已有成功经验,提出了推进四川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而城市是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有利于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生态城市是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模式,二者相辅相成;通过对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关于发展循环经济与经营生态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波 《农村经济》2007,(11):101-103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建立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的绿色生态链条必须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由于循环经济的建设必然会深刻影响和变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习俗、文化与价值观念,因而应根据中国国情,动员全民自觉参与,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以保证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