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斌  韩迅  许茗 《中国市场》2011,(47):20-22
<正>温州并不是一步走到今天的,它曾经是企业家的乐土,为何今天却变成了投机的焦土?近期温州老板们的频频跑路,几乎无一不是被民间高利贷所压垮。而这背后是温州模式从实业起家到集资投机放贷的结果所致。温州经历了"小商品大市场"到"高利贷利  相似文献   

2.
"我最近每天都接到温州朋友(电话里)哭泣的声音……"温州一家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讲述道。接着,他说"2011已经很惨了,(民营企业)2012年可能‘死’的会更多。国家的经济如果要下来了,民营企业先死,后死大企业、央企……不加快体制的改革没有出路"。这是在今年3月28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并确定"金改"任务包括制定民间融资管理办法、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开展个人境外直投试点等12项改革任务之后温州一家银行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的。这样的情况不得不让我们关注温州是如何走到了这一步,其他地区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12项金融改革任务中有哪些亮点?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路径是不是就此翻开了一页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培训组织者:"上课不听讲,坐着瞎胡想,绩效想提高,勉强。"受训者:"工作靠行动,理论有何用,领导来培训,胡弄。"怎样解决这种尴尬局面?培训课程内容的编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田文会  李玉敏 《光彩》2011,(11):20-21
2011年,民间借贷再度疯狂。高额的回报让温州、鄂尔多斯等地出现了"满城皆放高利贷"的景象。然而,正如温州一位高利贷老板所说,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民间借贷犹如击鼓传花。当潮水退去,泡沫破灭,被这样危险的金融链条捆绑着的民营企业家将何去何从?是慨然就死?是趁乱渔利?还是移民跑路?我们试图从多个角度展现民间借贷潮下的民营企业众生相并寻找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5.
"十二条"的推出究竟是无独有偶的巧合?还是高利息击鼓传花的崩盘救赎?扑朔迷离的背后,究竟谁是幕后推手?万千期待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精心布局?本文将与读者诸君共同解密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6.
《浙商》2012,(3):34-36
去年10月10日,胡福林在温州政府对企业重组予以帮助的背景下自美归来。但仅仅半个月之后,与胡合作的瑞新集团创始人徐士淮却自杀了。  相似文献   

7.
将一款又一款精美的小商品推向全球各地,义无反顾地点燃熊熊大火焚烧假冒伪劣产品,以庞大的团队阵容进入国内房市进行地毯式的购买与炒作……,温州人总是以特有的方式勾勒和彰显着自己十分鲜明的商业天赋与个性,国人因此而投去的目光既有羡慕也有叹服,同时也夹杂着些许的不解与诧异.自然,当如今一个又一个的温州老板因不堪债务重压夺路而逃从而酿造出温州民间资本空前借贷危机生态时,汇聚到温州人身上的公众情感就更为错综和复杂.因此,是否出手救助这一号称"中国犹太人"的族类群体?如何评价昔日光亮无比的"温州模式"?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普通民众都在做着非常沉重的思考与抉择.  相似文献   

8.
张苗荧 《商业时代》2003,(15):29-30
温州民企的家族制是不是走到了尽头?温州民企要不要走出家族制?笔者试图从交易成本角度解释家族制的存在合理性。然而,认为家族制是现行温州民企的最佳制度选择,并不意味着家族制可以不必改革。  相似文献   

9.
解析“后温州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苗荧 《北方经贸》2003,(10):49-50
温州古典的经济模式近年来发生较大的变化 ,专业市场衰退 ,家族制逐渐解体 ,经济格局发生变迁。于是有人认为温州模式已经终结 ,报刊上较多运用“后温州模式”解释这种现象。但是 ,“后温州模式”究竟是什么概念 ?“温州模式”是否的确发生质的突破 ?专家们各执一词。本文拟就此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温州"金改"措施的逐条落实,温州中小企在财务管理上迎来了很多机会。本文先分析"金改"前温州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普遍存在问题,再归纳分析温州金改的具体措施,最后提出在"金改"当下,温州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机遇和具体措施,希望对当下的温州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温州十问     
董树荣 《浙商》2005,(5):30-39
温州,常常成为人们议论的一个话题。近日,这种议论又潮涌而起,有责难,有疑问。人们惊奇地问温州,今天你又怎么啦?你又招惹了谁?带着人们的疑惑,记者来到温州,向温州发出“十问”——  相似文献   

12.
张苗荧 《商业时代》2003,(250):29-30
温州民企的家族制是不是走到了尽头?温州民企要不要走出家族制?笔者试图从交易成本角度解释家族制的存在合理性。然而,认为家族制是现行温州民企的最佳制度选择,并不意味着家族制可以不必改革。  相似文献   

13.
温州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的民营企业是温州经济的一大特点,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历程中,它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如今,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间的竞争,温州的民营企业该何去何从?本文通过分析温州民营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几点温州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策略,旨在为温州民营企业更好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4.
郭风 《光彩》2011,(8):1
温州的中小企业到底有没有出现倒闭潮?根据《光彩》记者的实地调查,认为"温州没有倒闭潮"。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官方、媒体、民间等对是否存在倒闭潮分歧很明显,争论背后,隐含着什幺?中小企业生存状况的严峻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尚不具有在资本市场融资条件的大背景下,银行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但是,从近几年来的情况看,银行的资金,绝大多数都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开发商以及极少数大型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5.
董芸 《商业时代》2007,(30):107-108
江、浙两省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然而其发展道路却完全不同,其经济发展战略被人们冠以"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那么,这两种发展战略有何特点,同时又存在什么问题?本文将对此作出论述。  相似文献   

16.
韩丽  珠马晶 《商场现代化》2005,(32):298-299
温州人从贫穷到富有,温州经济从落后到发达,2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形成了为世人称道的所谓"温州模式".本文从探析温州经济发展过程出发,着重分析"温州模式"的内涵、特点、经验,并进而概括其给我们的启示,以利于人们在发展中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12年2月1日,世界温商大会在温州隆重举行,一个名叫林春平的青年,因花6000万美元买下美国大西洋银行而迅速成为引人注目的财富明星。他究竟是怎样成功的呢?人缘极好,债主借钱供他留学1970年,林春平出生于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洋坑村,母亲是个只字不识的农妇,父亲是篾匠。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兴起,一群"可怕"的温州农民,奋勇冲破城乡壁垒奔赴全国各地经商。当时已10余岁的林春平现在还记得,村里很多人带着"五把刀"外出挣钱:木匠到广西制作家具,剃头师傅到上海开理发店,裁缝去广东做服装生意,厨子在北京开"温州饭  相似文献   

18.
《商》2015,(38)
改革开放后的温州,曾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打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温州经济出现了巨大问题,"温州模式"也被质疑。众多学者已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入手,分析温州困局的原因,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建议。如果从温州历史人物入手,简略介绍上个世纪对温州工商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著名实业家吴百亨生前事迹,可以从吴百亨先生的一些事迹寻找对当前温州经济发展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温州模式的发展过程及温州经济“困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何谓"温州模式",简单说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温州地区形成的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小商品,大市场"的产业聚集发展模式。所谓"小商品"是指温州民企生产的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技术含量低,价格弹性高的生活必需品。这类产品虽然附加值低,但依靠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温州先行一步的"制度差"优势,在过去近30年间造就了温州经济腾飞的奇迹。  相似文献   

20.
温桂胜 《光彩》2011,(7):5-5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温州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的言论频频见诸报端,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在解决就业和发展地方经济方面,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多个领域的支柱力量,而温州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标志性地区。因此,温州出现的"倒闭潮"格外引人关注。本刊特地派记者赴温州进行了调查,结果与媒体的报道大相径庭,大规模的"倒闭潮"并没有在温州出现。但是,这样的关注把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