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自温州金融改革以来,温州地区的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一直是考核金融改革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相比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温州地区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仍然偏高.笔者对比分析了温州地区不良贷款高企的主要原因,发现温州地区商业银行的高不良贷款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温州特有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以及融资模式.本分析对治理温州地区的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柳 《华商》2008,(2):30-30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长期阻碍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有旧体制下遗留的客观原因,也有银行内部的原因。2004年1月5日国务院宣布中行、建行实行股份制改造试点,降低不良贷款率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曾长期居高不下。据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加入WTO,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时间的临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四家银行分别提出了股份制改造及上市的时间表,同时针对不良贷款率高和人员过多,效率偏低等问题着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笔者认为,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有两大目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钻石模型"和"五因子模型"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因子进行划分,得出关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规模、利润、稳健、增长、影响力的"五因子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国内6家和国外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数理统计分析,计算得分排名。最后分析国内外各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及优缺点,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问题其存量的形成有着体制性和政策性的金融环境原因。虽然近年来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下降”,但我国不良贷款问题仍很严重。该文对当前银行业不良贷款现状介绍,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得出我们应该从政府干预,商业银行产权、内部治理,银行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等角度来控制。  相似文献   

6.
<正> 一、实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开拓对外筹资渠道 (一)国有商业银行可通过上市增加核心资本。我国已明确将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日前,国务院已决定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并针对两家试点银行的财务状况,决定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为其补充资本金,相当于向两家银行注资近4000亿元人民币,接近中行、建行两家银行现有资本金之和。随着《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出台,国有商业银行上市融资的步伐将加快。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还比较高,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现代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充分梳理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率的基础上,运用CoVaR模型测度并分析银行业财务指标如何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发现:就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而言,国有银行最强,然后是股份制银行,最后是城市商业银行;就其对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贡献而言,最大的是国有银行,然后是股份制的银行,最后是城市商业银行;单个银行的系统风险贡献与其自身规模、不良贷款率、批发式融资占比和GDP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临界值法,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10家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脆弱性程度进行了实证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国有商业银行体系的综合脆弱性指数远远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体系,尤其体现在不良贷款率这个指标上.在此基础上,提出要针对银行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表明银行仅靠资本不可能解决流动性问题,同时提示我们准确地揭示不良贷款比率变化的原因的重要性。本文将因素分析法和贡献度分析法结合起来,选取2001—2007年国内四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真实变化及其相关数据,分别讨论不良贷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在样本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中的贡献程度,挖掘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真实原因,为银行经营者与监管机构提供相关决策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五家上市银行为样本,通过构建商业银行成长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是:我国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的控制上还不够成熟,在金融创新方面能力不足,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成长性比较弱。我国商业银行应在贷款的发放和贷款的质量上,加强控制,降低不良贷款率;在钟新能力上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金融创新的竞争力,从而增强其成长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基于2009-2021年30家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利用GM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扩张具有抑制作用,即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将吸引存款回流至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规模板块,会遏制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第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等内部因素也会影响其影子银行业务规模的发展;第三,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其影子银行业务受影响程度不同。国有银行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受影响变动程度要小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会影响商业银行信用。本文分析了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特征,介绍了识别信用风险的具体方法和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梁媛  余翊华 《商业时代》2006,(13):74-75
本文对商业银行存款市场份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对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具有显著影响的唯一因素是银行的分支机构数。对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二个子样本的分析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显著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比率显著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其分支机构众多,市场份额显著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本文据此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商》2015,(35)
从理论上讲,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的变动将给银行业绩带来负面影响。本研究重点运用面板数据模型,选取资产收益率(ROA)为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以我国有代表性的3家国有商业银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及10家城市商业银行2007年—2012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分别研究在政府利率和"市场利率"的情况下,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得出规模、创新程度、稳定性与ROA正相关,存贷比、不良贷款率与ROA呈负相关,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近两年来处于较高的水平,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通过收集2009年~2016年的最新季度数据,建立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宏观影响因素和微观影响因素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由实证结论发现:GDP增长率和拨备覆盖率每下降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就分别上升0.084%和0.0059%。因此,可通过改善宏观经济环境和加强商业银行自身风险防范来降低不良贷款率。  相似文献   

16.
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即"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与"不良贷款余额"的比值不得低于150%。截至2011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8%,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278.9%。  相似文献   

17.
林蔚 《上海商业》2006,(12):35-37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指的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能按时、足额得到利息收入和收回本金的贷款。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不仅降低了资产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而且,随着外资银行涌入,股份制银行迅猛扩张,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国有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受到威胁,使得不良贷款引爆经济社会问题的可能性逐渐增大。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松奇认为:能对中国经济安全产生最大威胁的——是由银行坏帐形成的金融隐患。目前,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仍旧十分严重,据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8.
在经历了民间借贷危机之后,当前温州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民营企业存在"实体经济空心化"和互保圈的连锁反应;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信贷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建议建立健全银行不良贷款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加大信贷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信贷队伍素质;采取有效措施化解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19.
《商》2015,(11)
随着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完成股改并成功上市,中农工建四大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已告一段落。经过股改,四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盈利水平大大提高,不良贷款率降低并且跻身世界市值最高的银行之列。尽管如此,四大银行在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内在经济体制等原因,其公司治理结构中仍然存在一些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符合的现状。在继续深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中应做到:减少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承担的政策性目标和任务,防止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多目标经营;系统评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战略引资的绩效,引入多元化投资者,强化股东大会的职能;建立有效的董事会分权制衡机制;发挥外部监管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减少管理链条,强化对于分支行的有效控制,完成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丁鑫  鲁欣 《市场论坛》2006,(2):104-104,103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历史资产总量的变化情况,说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运行状况良好,股份制方向是正确的;通过对我国4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与美国十大银行竞争力比较,说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离完善治理还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