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保险欺诈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欺诈已越来越成为困扰保险业的一大难题。运用博弈论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来分析保险欺诈的成因和防治对策。提出防治保险欺诈主要有两大措施:勤查和重罚,并且认为重罚比严重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王新红  肖婧 《消费经济》2005,21(3):44-48
保险利益制度有效地防范了保险消费者风险,但在我国却诱发了保险人欺诈。我国现行保险法规定导致的保险利益认定上的实质不公平,是保险人欺诈的制度性原因。我国应从立法上完善保险利益制度。规定保险人承保时承担确认保险利益是否存在的审查义务,加重保险人恶意承保的法律责任,防治保险人对保险消费者的欺诈。  相似文献   

3.
保险欺诈是保险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阻碍,不仅危及保险公司的财务安全,也违反了保险法律规范。损失补偿原则是保险法的基础原则,发挥保险法对保险欺诈的约束作用首先要理清法律原则与保险欺诈的关系和各自的功能,然后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法律条文。本文通过解读损失补偿原则的功能和对保险欺诈规制的机理,为完善保险反欺诈立法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保险欺诈具有多发性、潜在性和温和性的特点,受到法律制度和社会大众道德观念的影响,有时被认为是合法的、合理的行为。文章通过总结影响保险欺诈合理性的因素,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社会公众对保险欺诈的态度,为保险反欺诈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合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唐甜 《消费导刊》2013,(2):180-18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险业的发展也蒸蒸日上,然而在保险能给人们带来更多保障,保险险种不断增多以及保险金额有所提高的同时,保险欺诈案件发生数量的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另外,保险行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保险法制体系不健全等条件也都影响着保险欺诈案件的不断发生。保险欺诈不论是对保险公司还是对社会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当前应加强保险欺诈的危害宣传,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反对保险欺诈的氛围,从而推动保险行业内部成立有关反保险欺诈的行业组织,推动相关法律的正式出台。本文将主要分析一个保险欺诈的案例,从案例中得出保险欺诈产生的原因,然后重点对保险欺诈产生的行业内部原因及对策做出较为详细的解释与说明。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保险欺诈事件也层出不穷。保险欺诈一般可分为虚构标的、谎称事故、故意损财、故意损人、提供伪证等多种类型。其表现形式包括投保时欺诈、出险报案时欺诈、索赔时欺诈等。近年来,保险欺诈手段和方式不断翻新,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特征,这不仅严重侵害了保险人和广大保户的合法权益,也阻碍了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保险欺诈是一个产生原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甄别困难、影响恶劣的顽疾。要彻底根除绝非易事,只能通过全社会尤其是保险行业自身加以足够的重视,并在保险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创新反欺诈的机制、完善相关的策略和方式手段,以期降低保险欺诈发生的概率、减少因欺诈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谯冉 《致富时代》2011,(12):139-139
由于社会对其认识不足、法律缺陷对其放纵、保险业本身的众多弊端等原因,保险欺诈现象逐渐严重,并引起了各国的重视。该文试图从保险欺诈的成因、类型入手,总结学者在反保险欺诈研究方面的理论成果,阐述保险欺诈现象的症结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王明慧 《商》2013,(9):125-125
在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保险欺诈现象一直广泛存在。本文重点透析了社会医疗保险欺诈的形成原因及保险欺诈对社会医疗保险运行的危害,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一些反制措施,以解决社会医疗保险欺诈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保险欺诈的现状保险欺诈并非新鲜事物,从保险业诞生之日起,欺诈事件就如影随形。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国际上某些险种因被欺诈而导致的赔款支出最高可达保险费收入的50%,平均保险业务的欺诈损失在10%-30%左右。  相似文献   

10.
《商》2016,(5)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欺诈呈现蔓延态势,如影随形,医疗保险欺诈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研究的方向和核心。本文利用在实践中广泛应用的数据质量检验方法 Benford法则以及统计检验方法,以某保险公司医疗险理赔数据为样本,检验Benford法则在识别医疗保险欺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采用统计检验的实证研究方法,从而找出可能存在保险欺诈样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