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世界经济出现增长失速的明显征兆,尤其是美国经济陡然从“新经济”的光环中跃落到衰退的边缘,使得我国经济面临严峻的外部压力,值得探讨的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将会使我国外贸外资格局发生哪些变化?我国接近8%的增长速度是否可能引致国际资本加速流入我国?  相似文献   

2.
2005外贸:大势延续 变数犹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的一年,世界经济气候普遍回暖.中国发展快车高速运行.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巨大推动力的对外经济贸易亦迎来一个丰收年:2004年我国外贸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居全球第三位;外商直接投资流入(FDI)达到62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那么.2005年对外贸易能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对国内宏观经济和世界经济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外资流入形势又将如何?本刊特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就上述备受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予以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作一前瞻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利用外资的情况以及20年来关于利用外资的争论,然后反驳了第三次争论中关于中国存在“外资依赖症”的说法,通过对中国引进外资来源以及使用外资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对规模的分析进一步讨论中国是否存在外资引进过多的问题,最后总结虽然在外资引进中存在一些问题,但FDI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世界各国竞争吸引FDI的环境下,积极利用外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应当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4.
冯辉 《中国外资》2008,(7):184-184
最近,因赞同或反对外资并购而涉及的“经济安全”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对此很多学者认为,经济安全不能从是否引进外资、引进何种外资、引进多少外资上获得体现,开放才是真正的安全。这话当然是对的,但是举错了靶子。其实,最近民间“经济安全热”兴起的根本原因并不是针对是否引进、引进什么和引进多少外资。对于民众来说,  相似文献   

5.
《财会学习》2006,(4):1-1
在今年“两会”上,“两税合并”被列为政协一号提案,引起了各方关注。“外资企业所得税”和“内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的时机是否成熟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显然,有着两种不同的意见,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并且外资进入我国势头不减的条件下,对外资是否有必要继续维持“超国民待遇”,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经济外向型的特征注定在“两税合并”上不得不谨慎行事,目前来看,更为谨慎和保守的观点占了上风,“两税合并”可能要推迟,不过,即使到了非改不可的阶段,也要综合考虑外资引进、经济形势状况等问题而定。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1990年代之后,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数量一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2002年甚至一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吸引FDI数量最多的国家。这20多年中,中国已经吸收的FDI超过了5000亿美元,这个数字是战后50年间日本吸收FDI的10倍。FDI的引进数量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十分看重的一项政绩指标,各地为吸引FDI争相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中国经济为何如此偏好FDI?FDI又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哪些好处和弊端?FDI战略需不需要转型?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对“私营经济”是限制,扶持还是让其自由发展?“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否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是否会直接影响到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这一系列十分尖锐的问题,一直是中国的经济理论界久争不下的问题,现对中国“私营经济”问题的一系列学术理论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理财》2005,(7):48-49
无论是联想大张旗鼓地收购18M的PC业务,还是英国汇丰银行悄然无声地入股交通银行.至少我们已经看清: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并购浪潮中,不管扮演主并者还是被并者,都有一种被称作“价值”的东西正在得到认可和肯定。这种价值.不仅是中国企业的资本、市场和文化.还有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表现出的睿智和魅力。哪怕我们仅是被并购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王雅洁 《金融博览》2012,(14):24-26
近几年,受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的影响,中国经济也出现了多种小利情况。在股票、基金市场上“熊市”的阴霾让投资者看不到希望。耶么,作为基金市场上稳健投资首选的基金定投是否还稳健呢?在基金定投上,市场又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投资(DI)在中国经济增长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FDI)则是从无到有,不断壮大。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外商直接投资以来,截至2004年底,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已达5500多亿美元,当年为606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峰,成为世界第一大引资国,国内对外资在中国经济中的角色和作用的争论也又掀高潮。张晓峒(2000)使用宏观经济模型检验国内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其协整分析的结果表明,国内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GDP提高0.08个百分点。王成岐(2002)利用中国1990--1998年数据回归分析.也得出国内投资是经济持续增长主要力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世界经济风云变幻,外资流向扑朔迷离,中国的外商投资也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一方面国外母公司资金链紧张,形成了对外资回流的“引力”;另一方面我国良好的经济形势、巨额的外汇储备和宽松的政策环境又形成了对外资的“诱惑”。面对这种新形势,监管部门在密切监测外汇资金动态变化的同时,强调本着均衡管理和促进便利的原则,继续适时调整管理政策,为外商直接投资创造良好的外汇环境,助力经济回暖。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农村融资难”成为地方政府和经济金融界要解决的一大问题.成为“三农”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对于农村融资难,经济金融界众说纷纭。那么农村融资难在何处?是否各地都相似?解决农村融资难途径何在?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访了瑞安市有关乡镇、村民和企业,并选择经济发达、一般发达和欠发达乡镇各50户农户计150户和50家企业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试图了解我市农村融资供需状况、融资难的具体表现,结合瑞安实际探索解决融资难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尉敏 《新理财》2006,(5):18-2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战略机遇,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国有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领跑者、矿业“大鳄”——中国五矿集团,近年来在世界矿业市场上刮起一股黑色旋风,举世瞩目。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会计师沈翎女士。  相似文献   

14.
《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1):42-43,40
一位日本在华员工对中国工业的评议 我是一个典型的被称为“经济动物”的日本商人,到中国已经6年多了,先后在中国5个城市工作和生活,能听懂中文但口语还不流利,能看懂中国字的大体意识但不会写,对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有自己的认识,就我个人感觉而言,觉得中国的生产能力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作为世界工厂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5.
在“海啸”肆虐世界经济近一年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近期频繁释放出经济回暖信号。“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引起世界的高度猜测和广泛关注。作为在此次危机中首先破冰而出的中国经济,将在“后危机时代”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1.日期:2008年10月11日刊物:经济学家标题:中国经济,多米诺还是发电机?——China’s Economy,Domino or Dynamo? 随着中国经济变成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动机,它是否能在世界经济衰退时仍产生作用?同样是新兴经济体,巴西和俄罗斯正在资本大量出逃的问题中挣扎,但中国似乎对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海啸具有免疫作用。有许多数据表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资》2009,(10):1-1
2008美国金融危机的暴发,将成为引发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的转折点。世界经济格局由此将进入“春秋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汇管理》2006,(1):10-10
1、中国经济:GDP增长减速通货膨胀增压 核心原因是中国“世界工厂”的负荷沉重。GDP增长比2005年减速概率100%,CPI高于2005年概率60%。“世界工厂”潜力爆发使过去几年中国经济表现得出人意料的强劲,但也引来反弹。一端,石油、铜、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  相似文献   

19.
徐洪才 《金融博览》2012,(14):18-19
“稳增长”是近期的一项紧迫任务。但长期看,要从根本上排除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内在的“不稳定”因素,则需要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逐步建立了一个“两头在外”、过度依赖外部需求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此同时,政府投资在经济增长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消费需求却长期严重不足。这种逢立在劳动者低工资和资源高消耗、粗放经营基础上的“世界工厂”型的经济模式,在增加就业和积累外汇储备方面曾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面对新的形势,继续实行这种模式,路子将会越走越窄。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中国的“后奥运经济”,实际上指的是在奥运会这个时间节点之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情况。 世界历史上有“奥运魔咒”之说,指的是历史上许多国家的经济在奥运会之后部出现下滑。今年中国办了奥运会,奥运会后,中国经济会面临哪些挑战?发生哪些变化?高扬的风帆会不会因为风云变幻而受到重挫?坚强的中国将如何应对经济领域的云谲波诡?本刊这期策划将和广大读者一起去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