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学家,尤其是著名经济学家,他们对舆论和公共政策的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在一个利益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经济学家们事实上已经成为不同利益主体的代言人,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但却是我们刻意回避的问题。正是这种回避让我们以一个理想化的标准概念去对照处在财富中心的经济学家的人格和品德,产生出经济学家们有没有良心的质疑。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家,尤其是著名经济学家,他们对舆论和公共政策的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在一个利益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经济学家们事实上已经成为不同利益主体的代言人,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但却是我们刻意回避的问题。正是这种回避让我们以一个理想化的标准概念去对照处在财富中心的经济学家的人格和品德,产生出经济学家们有没有良心的质疑。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家,尤其是著名经济学家,他们对舆论和公共政策的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在一个利益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经济学家们事实上已经成为不同利益主体的代言人,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但却是我们刻意回避的问题。正是这种回避让我们以一个理想化的标准概念去对照处在财富中心的经济学家的人格和品德,产生出经济学家们有没有良心的质疑。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家,尤其是著名经济学家,他们对舆论和公共政策的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在一个利益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经济学家们事实上已经成为不同利益主体的代言人,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但却是我们刻意回避的问题。正是这种回避让我们以一个理想化的标准概念去对照处在财富中心的经济学家的人格和品德,产生出经济学家们有没有良心的质疑。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家,尤其是著名经济学家,他们对舆论和公共政策的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在一个利益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经济学家们事实上已经成为不同利益主体的代言人,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但却是我们刻意回避的问题。正是这种回避让我们以一个理想化的标准概念去对照处在财富中心的经济学家的人格和品德,产生出经济学家们有没有良心的质疑。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家,尤其是著名经济学家,他们对舆论和公共政策的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在一个利益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经济学家们事实上已经成为不同利益主体的代言人,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但却是我们刻意回避的问题。正是这种回避让我们以一个理想化的标准概念去对照处在财富中心的经济学家的人格和品德,产生出经济学家们有没有良心的质疑。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家,尤其是著名经济学家,他们对舆论和公共政策的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在一个利益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经济学家们事实上已经成为不同利益主体的代言人,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但却是我们刻意回避的问题。正是这种回避让我们以一个理想化的标准概念去对照处在财富中心的经济学家的人格和品德,产生出经济学家们有没有良心的质疑。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家,尤其是著名经济学家,他们对舆论和公共政策的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在一个利益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经济学家们事实上已经成为不同利益主体的代言人,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但却是我们刻意回避的问题。正是这种回避让我们以一个理想化的标准概念去对照处在财富中心的经济学家的人格和品德,产生出经济学家们有没有良心的质疑。  相似文献   

9.
《经营者》2009,(2)
30年,不仅是一个节点,更是一个起点。改革开放30年以后的方向抉择,始终是经济学家思考的问题。那么,未来30年中国会怎样?我们不妨聆听一下经济学家们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经营中的道德问题,是所有企业管理人员经常讨论而又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经济学分析告诉我们,现实中许多经济行为都存在外部性影响,而这种外部性通常又会造成企业和社会利益的矛盾冲突,那么在法律没有界定的、关于企业应该怎样在社会利益和自身利益两者之间进行抉择的问题,就是一种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们需要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才能避免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同时又能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物质支持,成为社会经济的每一个利益相关人不可回避的问题,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社会公众,作为社会经济不同环节的决策制定者和执行者都必须做出明确的回答。笔者就此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2.
农民和市场联姻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出口创汇的农产品83%到85%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我们以成员国政府的名誉加入WTO,不是以禁个企业的名誉加入全国农民一块应对总比政府单个应对力量要强得多报多问题入关前是经济学家们在搞,入关后则是法学家们的事  相似文献   

13.
贺红艳 《会计之友》2006,(12):14-15
我们需要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才能避免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同时又能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物质支持,成为社会经济的每一个利益相关人不可回避的问题,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社会公众,作为社会经济不同环节的决策制定者和执行者都必须做出明确的回答.笔者就此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4.
现在,到了社会学家和维权斗士士场的时代,经济学家可以退回书斋了96岁的彼得·德鲁克去世了,全世界搞管理的人都在怀念他,中国也不例外。但是,假如德鲁克是在中国,我们的大众又会怎么看待他呢?德鲁克从来不是一个公众利益的代言人。他一生的学术和实践部和美国大公司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非要问他的道德立场,恐怕只能说他是大公司和CEO们的“寄生虫”,他先在大公司工作,然后研究大公司,接着帮助大  相似文献   

15.
"请经济学家们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有没有重工业的市场需求',如果有我们不选择重型化,那谁来满足市场!让给外资吗?!" 就"吴厉之争",鄂尔多斯集团董事长王林祥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这么说道。而其他接受本刊采访的几位  相似文献   

16.
一、财务报告目的视角下利益相关者重分类从1963年斯坦福研究所首次定义利益相关者算起,经济学家至今已提出了近30种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其中较为典型的有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人(弗里曼和吉尔波特,1987),利益相关者已经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经济学家们的言论观点事无巨细地影响着国家大政、行业发展、市民生活。其中还不乏一些经济学家明星,他们观点独到、语言犀利并充满人格魅力。而我们最关心的是哪个经济学家的观点对商务活动最具指导意义?谁是商务人士中最有权威的风向标?为此,我刊邀请200位公司部门经理以上职位的商务人士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认同的经济学家基本与经济学家曝光率相符。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与质量     
我们看到,时下仍然有一些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放弃了职业道德,背离了诚信的根本,不顾社会的谴责,变着法儿地生产制造假冒伪劣商品,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记得有位经济学家在谈及产品质量曾这样指出:质量问题也是道德问题。这话说的很有份量,极为深刻,令人深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上海企业》2013,(4):50-51
价格高就一定有泡沫吗?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房地产泡沫大得不得了,同时,华尔街做空大师们也据此认为中国经济必然受到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拖累而发生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生产函数的价值以及研究生产函数的意义,在于它能使经济学家籍以分析各种重要的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经济增长的测定与预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测定与预测,等等。自1928年C.W.Cobb和P.H.Douglas两位经济学家首次提出并研究生产函数以来,在半个多世纪中,经济学家们一直十分重视生产函数的研究。关于生产函数的论著和研究成果相当多,经济学家们在生产函数的探讨中讨论(甚至争论)得也十分热烈。经济学家们对生产函数的不断探讨和热烈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