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熊亚楠 《商》2014,(24):146+277-14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中应用盈余管理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上市公司通常会为了达到各种各样的目的,如提高发行价格、达到配股条件、避免ST和摘牌等而进行盈余管理,以粉饰公司的对外财务报表,影响其会计盈余信息。盈余管理已经由一个简单的会计问题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盈余管理既具有正面影响又具有负面影响,然而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对盈余管理的滥用已经使得盈余管理的消极作用远远超过其积极作用,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从而影响着投资人、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直接关系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限制和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已经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盈余管理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以我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描述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背景和类型,接着揭露了其盈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治理对策及建议以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2.
程冬雪 《中国市场》2023,(28):149-15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上市公司高效运作的保证。会计稳健性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盈余管理简单来说就是管理员损害股东利益的一种常见的方式,上市公司在早期大多都是进行应计盈余管理,但是随着这些年来投资人和证券监管部门等针对应计盈余管理的行为督促不断的增强,真实盈余管理渐渐地成了管理者的第一目标。文章研究真实盈余管理,利用Roychowdhury、Khan和Watts(2009)的模型来分析会计稳健性。选取2012—2021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能够有效地减少利益相关者所产生的在利益之间的冲突矛盾问题;如果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会相对降低;通过会计稳健性的中介影响促进了公司治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这一发现有助于企业、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认识,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便于加强公司治理和实施稳健会计政策,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正>西方的会计行为研究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那就是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主要研究管理当局在财务报告方面的利益问题。我国会计专家吴水澎,王开田把会计人作为会计行为主体来进行理论研究。我国学者黄世忠、李爽、陈小悦、肖星、陆建桥等进行了盈余管理的研究。笔者认为把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影响限定在对会计政策和盈余管理方面,范围  相似文献   

4.
会计盈余管理一直是国外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广泛研究的重要课题,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首先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界定,并说明其存在的动机。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存在的一些漏洞,着重阐述了会计盈余管理的实施手段。并提出,为防范企业的会计盈余管理行为,应提高盈余信息质量,完善会计准则和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5.
会计盈余管理一直是国外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广泛研究的重要课题,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首先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界定,并说明其存在的动机。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存在的一些漏洞,着重阐述了会计盈余管理的实施手段。并提出,为防范企业的会计盈余管理行为,应提高盈余信息质量,完善会计准则和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6.
范小杰 《商》2012,(6):79-80
盈余管理是会计乃至金融、经济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首先介绍了盈余管理的概念,使读者对其有一个基本的理解,进而通过对各种计量方法的研究现状与优缺点的综合梳理,对模型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最后提出对我国盈余管理研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宋德懋 《商》2012,(20):54-54
企业管理层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以尽可能地进行盈余管理。西方国家的会计理论界很早就开始了盈余管理的研究,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国内外理论界有诸多论述,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对于盈余管理、金融资产分类政策与盈余管理关系进行研究,并对盈余管理体系进行分析,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2015,(7):144-145
盈余管理本身并不完全是一个会计问题,它还涉及一系列的经济和管理问题,是会计理论界、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都高度关注的焦点。至此,会计学术界人员采用实证的方法在盈余管理的研究上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入手,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常用的手段及带来的后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有一定的辨析,以便更深刻的理解其披露的盈余信息的内涵,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9.
李洁  全佳 《现代商业》2007,(20):100-100
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它使会计沦为一种"数字游戏",加剧了上市公司的会计风险,损害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更侵犯了小股东的利益。长此以往必然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进行探讨,分析其存在的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10.
李良敏 《商业时代》2011,(21):69-70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基础上,采用专门的方法,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进行控制和调整,以达到其相关利益主体利益最大化所采取的行为。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它使会计沦为一种"数字游戏",加剧了上市公司的会计风险,损害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更侵犯了小股东的利益.长此以往必然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进行探讨,分析其存在的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12.
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平滑利润,稳定股价以及产生其它对上市公司有利影响的因素。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大,盈余管理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用。但在此过程中,受各种经济利益的驱使,当今的盈余管理已经越来越趋近于会计造假,产生了巨大的风险。本文在以我国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各方面剖析了盈余管理被广泛采用的原因之后,较为全面的提出了该现象的减少对策,以推进企业在会计操作方面的合规性运作。  相似文献   

13.
国伊宁 《商》2014,(24):116-116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蓬勃发展,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会计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从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并对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具体行为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周一虹 《商业时代》2002,(12):12-14
盈余管理是当代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造假.盈余管理的产生主要是基于企业契约成本最小化、节税、政治成本、规避经营风险等因素.适度的盈余管理说明企业有关利益主体采用合法手段来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而会计造假则是蓄意违法违规,是会计的劣行.应当在理论上厘清盈余管理与会计造假的界限,实践中探索对企业盈余管理和会计造假的管理制约制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成为关注的热点。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盈余管理行为不可能完全避免,因此把握盈余管理的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过度的、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会损害到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因此,掌握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分析盈余管理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对规范盈余管理对策的制定,对会计理论和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对盈余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国外会计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已有近20年的历史。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大,盈余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世界各大公司财务经理们必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国内外研究学者先后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如:KatherineShipper、Scott、孙铮、王跃堂、秦荣生、魏明海等。虽然盈余管理有着多种不同的界定或解释,但也存在相似之处。本文就盈余管理的这些特性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并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一、盈余管理的概念1.盈余管理的…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是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所谓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做出的会计选择。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多种多样,本文试图从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资格公开发行股票的动机出发,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最后提出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参数,受到企业所有者、管理层、利益相关者的重点关注,当前存在部分企业会计对企业盈余数字进行调节、降低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为企业"财务包装",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在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下,如何进行企业盈余管理,提高企业财务信息质量,对我国大多数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影响。本文从会计准则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关系入手,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助力新会计准则在我国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盈余管理问题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但不当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甚至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本文论述了中国特定经济环境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点,手段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20.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盈利预期的压力和自身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在遵循公认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借助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多计或少计收益、费用与成本,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的行为。透视一个企业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不能仅根据单一指标进行判断,而要综合、全面地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笔者认为,要透视上市公司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