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庆林 《经济师》2011,(7):87-87,90
当前,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上市公司存在着较多的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行为。要解决目前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并促使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盈余管理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治理。文章在分析了盈余管理产生动因以及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常用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措施,希望能对治理上市公司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所益处。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会计界对盈余管理有着不同的理解。一些观点认为适度的盈余管理体现了企业的有关利益主体会采用合法手段来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另一些观点则认为盈余管理使盈利信息成为数字游戏,使会计信息失真,应加以限制和防范。本文拟从盈余管理的动因、手段和特征等方面着手,对如何判断和规范盈余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公司治理结构谈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外,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已有近20年的研究历史,但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盈余管理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会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这将导致大量短期行为和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使所有者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影响公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演变为严重并普遍的社会现象.本文就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其会计信息。部分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这与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关。由于盈余管理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隐蔽性较强,目前在我国金融界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因此,研究商业银行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手段及制度防范对策,对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白丽秋 《经济师》2012,7(2):188-189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受到了投资者和经营者的高度重视,从而盈余管理也越来越被普遍应用。但是由于法规制度等的不完善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存在,对盈余管理的若干问题还存在很多模糊的界定,如果过度实施盈余管理就很有可能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文章论述了盈余管理的动因和盈余管理的应用及其影响,提出了对盈余管理进行识别和监管的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7.
韩春生 《当代经济》2009,(18):28-29
会计信息关系到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利益,虚假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仅会扰乱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还会严重地损害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因此,根治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本文拟对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进行分析,试图寻求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根源和外在动因,进而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国外 ,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已有近20年的研究历史 ,但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盈余管理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会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这将导致大量短期行为和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 ,使所有者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 ,影响公司的健康发展。基于此 ,本文通过分析公司治理结构中产生盈余管理行为的原因 ,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1公司治理中产生盈余管理行为的原因1 1大股东控制公司治理结构是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共同组成的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全体股东组成股东大会 ,选举产生董事会 …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拥有了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企业拥有会计政策选择权的初衷是让企业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实际上却构成了管理当局谋取不当利益的手段,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产生了不良的经济后果。新会计准则遏制了盈余管理,但也给企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提供新的盈余管理空间,文章通过分析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提出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提高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公允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赵静 《经济研究导刊》2012,(14):109-110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董事会引入了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盈余管理现象严重,管理者和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例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也不得不让公众对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产生质疑。通过选取上市公司样本,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独立董事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了两者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雅男 《经济师》2011,(5):90-90
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以及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操纵行为的关注,文章从盈余管理的涵义入手,在全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准则质量、加大外部审计力度等方面防范和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是一种企业行为。指企业的管理者为实现自身利益或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调节企业盈余的行为。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盈余管理,是实施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战略的需要,也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恰当的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管理水平的体现。但是,企业的盈余管理一旦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其结果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损害到报表使用者的利益,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需要对企业盈余管理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3.
陆群 《当代经济》2009,(22):74-75
中国上市公司过度的盈余管理造成的严重失真的会计信息已对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误导,本文从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入手,结合2007年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提出了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不仅为国家服务,更多的是为广大的投资者、债权人服务.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拥有了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企业拥有会计政策选择权的初衷是让企业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实际上却构成了管理当局谋取不当利益的手段,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产生了不良的经济后果.新会计准则遏制了盈余管理,但也给企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提供新的盈余管理空间,文章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提出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提高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公允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浅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法及审计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有违规的会计造假所致,也有盈余管理的结果,相对于违规造假,盈余管理带来的会计信息失真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文章主要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法及注册会议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  相似文献   

16.
真实性是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一,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十分严重,已引起各方面关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一部分属于反会计法规、准则的会计造假,而另一部分则是盈余管理所致。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会计信息是政府、投资者及债权人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仍很严重。会计信息失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阻碍,并对依赖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利益相关者造成重大利益伤害。依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对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状况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可找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济越发展,管理越重要,会计越重要。会计信息越来越为广大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成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失真的突出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并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朱口基也多次强调“不做假账”。因此,探究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分析和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主客观原因,从源头抓起,才能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盈余操作行为的识别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维刚  李泽红 《现代财经》2005,25(12):38-41
一个时期以来,上市公司通过盈余操纵而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对资本市场的良好发育影响严重,并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深度剖析,揭示上市公司盈余操纵行为的内幕,对于遏制上市公司盈余操纵行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企业盈余管理动机与治理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到相关利益人的决策。本文对盈余管理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 ,认为只有分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动机才能有效治理盈余管理。通过划分私人利益和组织目标两个层面 ,对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理论剖析并揭示其主要方式 ,最后提出有效治理盈余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