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为太极拳在高校的进一步开展和普及,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实现终身体育教育这一根本目标和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提供参考依据。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改变传统的纯套路的教学模式,体现太极拳神形兼备与技击效果,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岩 《时代经贸》2013,(12):135-135
本研究旨在为太极拳在高校的进一步开展和普及,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实现终身体育教育这一根本目标和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提供参考依据。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改变传统的纯套路的教学模式,体现太极拳神形兼备与技击效果,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四两拨千斤”之说,最早见于王宗岳《太极拳论》一文。这是太极拳的核心技术之一,被视为太极拳练习者追求的高级目标。“以柔对刚、借力、引进落空、用意不用力”是其精髓所在。而与此不同,头顶中国大陆新千年、新世纪第一缕曙光首照地光环的温岭,正用另一种方式来述说它的“四两拨千斤”。  相似文献   

4.
颜平凡 《时代经贸》2006,4(8):109-109
在太极拳教学中,男生普遍不如女生学得好,主要原因是男生在某些身体素质和审美观点上与女生存在差异。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分析这些原因,找出有效的办法,帮助男生尽快进入状态,提高太极拳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中审美场的建构。使美育教育渗透到高职体育教学中,通过运动协作和审美交流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从太极拳教学审美场的四个要素和它们之间的各种作用力入手,来探究审美场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高校太极拳教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美学"进行高校太极拳教学不仅有利于女大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而且能激发其学习太极拳兴趣,加深对太极拳的了解,提升对太极拳美的感受与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作为我国优秀的、极具传统文化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发、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只有通过产业化的手段寻求传承与传播的市场空间,并借产业化的机会扩大规模与集聚资金,才能实现太极拳文化的存续与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研究审视太极拳产业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太极拳的产品和太极拳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太极拳产业规划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程深度融合高校太极拳课程是高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目的是解决培养大学生道德修养与身体教育的统一。文章研究聚焦高校太极拳普修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分析高校太极拳普修课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路径。以太极拳普修课教学为例,在教学路径上重新定位课程思政发展理念,建立成长型思维,在教学内容上挖掘太极拳普修课的课程思政元素,增强太极拳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能力,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9.
《经济论坛》2006,(14):8-8
简化太极拳由原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名家,在继承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去繁从简,编排而成。它作为第一套由国家统一规定并推广的太极拳套路,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以及世界各地武术爱好者的喜爱。50年来,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习武健身、参加锻炼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惠及亿万人,成为我国普及和推广武术的经典之作。为了纪念简化太极拳推广50周年,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定于9月25日至28日在河北省邯郸市举办“全国纪念简化太极拳推广50周年纪念大会暨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该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其健身机制与中医理论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创始至今已300余年.一代宗师杨露禅创立杨式太极拳、武禹襄创立武式太极拳,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恩惠,成为中国东方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的国粹”,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健身运动之一,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形体表现.从1991年到2011年,邯郸成功举办了12届国际太极节.中国武协于2006年9月授予邯郸“太极拳圣地”称谓,这是太极文化的一次立体展示,是一个叫响的精品文化品牌.邯郸在太极拳发展中形成的地位是其他地区无法替代的,这意味着邯郸已成为太极文化的朝圣之地、展示之地、体验之地,同时确立了其无可争议的太极文化历史名城地位.近年来,邯郸先后投入10多亿元修复广平古城和杨露禅、武禹襄故居,修建了杨式太极苑、太极拳习练广场、太极拳史展馆、太极拳理论碑柱等.在邯郸,一个初具规模的太极拳文化产业已然形成.  相似文献   

12.
其中蕴含了极其丰富的中国古典哲学、道学、儒学思想,太极拳,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所谓太极拳文化产业化,就是指从市场经济运作的角度来解读太极拳的文化内涵,拆解其经济要素,通过运营包装使太极拳摆脱陈旧的受众认识,将过去私相授受、零散修习的传学模式转而按照市场的规律和规则运作,并达到统一规范、较大规模、有序运行的同时使得市场响应产生与修习锻炼相互促进的过程。目前太极拳文化产业运作面临诸多困境,如何合理建立产业化运作机制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13.
燕振科 《经济论坛》2006,(14):33-34
一、太极拳运动——市场化、产业化太极拳在21世纪将稳步推进,并在世纪末普及全球,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形成巨大的太极拳产业市场。21世纪,将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大融合时期。作为东方文化代表之一的太极拳,将在这场文化融合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文化交融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太极拳传播范围的扩大和太极拳拥有人口数量的剧增。根据目前发展的趋势来看,经过努力,预计在本世纪中叶,将形成以中国为核心,以日本、韩国、东南亚、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墨西哥、瑞典、芬兰等国家为中心,并向非洲、中美洲…  相似文献   

14.
24式太极拳作为很多高校的主要体育与健身课程的主打科目是有着重要而深远的生理学意义的.24式太极拳对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都有着积极地影响,太极拳运动强度适中,动作容易掌握,对于人体的锻炼非常全面,它作为高校的体育与健身课程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殷耀如  屠彦清 《经济师》2006,(3):140-141
太极拳道由道教、太极八卦等理论为哲学基础,无论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还是“避实击虚、借力发力”,都是在功力雄厚、知己知彼的前提下,达到“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目的。以拳术喻商道,一个企业的内部管理好比是太极拳的内劲运势,而对外的竞争战略则是招数变化。只有内在“气盛血旺、和谐统一”,才能在外“攻守自如、笑傲群雄”。  相似文献   

16.
瞬间     
"太极拳"左图: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微"视界右图:2020年12月16日,"济南微雕"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天明展示自己创作的微雕作品。71岁的王天明从事微雕创作35年,不仅能在玉石、壶、米粒等材料上雕刻,还能在头发丝上雕刻。一把刻刀,雕刻人生奇观。  相似文献   

17.
钟敏 《技术经济》2005,24(10):32-35
本文论述了技术创新价值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并探索了民营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价值的三大战略:与大型企业抗争的“太极拳”战略、与民营企业“争食”的“级差”战略、同竞争对手互补合作的“共生”战略。  相似文献   

18.
孔庆书  王蕾 《经济师》2004,(7):12-12,14
文章指出 ,引入“三太式”管理理念 ,即太极图和谐式、太阳光放射式、太极拳渐进式 ,以引导、带动和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并针对“三太式”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模式和构想。  相似文献   

19.
打好市场太极拳,用活四招十八法,这是我们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市场经济的实践和探索,总结提炼出来的营销谋略,生意经。也是我们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二十多年来,一直保持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并连续五年名列全国橡胶制品业最佳经济效益企业行列的秘密招式,基本功。  相似文献   

20.
魏邦良 《开放时代》2004,(6):154-158
在当时,一个年轻人,出于自保,出于无奈,打点太极拳,玩点小花招,当然"是完全正常的行为,也是绝对值得同情的",但当胡适在"暴得大名"之后,理应在某个适当的时候以恰当的语言澄清此事,这样,既做到了"以真面目对人",对那些爱戴他、追随他乃至崇拜他的人也是一种尊重,一种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