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特色推进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各地区发展状态不均衡。虽然,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绚丽多彩,但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经营性开发的产业发展比较落后,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偏低。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演艺业、工艺美术业及会展业发展初具规模,并探索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方式,但产业化的发展却出现了扭曲或忽略民族文化精神价值的经营运作形态,短期的经济利益会使得文化产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总体上,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处于随意发展状态,缺乏鲜明民族特色的发展重点引导,也没有形成突出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由此,我国文化产业新的发展阶段,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应运用文化生态观引导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思路,确定特色推进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培育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成长与发展,寻求文化产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或者说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成为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这里的问题是,文化产业为何在上世纪末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潮流?这个问题的答案,实质上也暗含着另一个问题:文化创意如何成为可以大规模产业化开发和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严荔 《经济纵横》2012,(6):48-51
从全球经济发展轨迹看,进入21世纪后,发达国家普遍注重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开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成效,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文化资源的区域特征明显,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开发程度也极大地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程度。本文以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四个世界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实践作为案例,总结了其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经验,以期为我国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文化贸易从总体上来说近几年规模持续扩大,但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逆差,与我国贸易大国、文化资源大国的地位不符.愿因主要是我国不重视传统文化、管理经验不足、文化产业没有建立起规模经济,以及政府在鼓励、扶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措施不具体.  相似文献   

5.
目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重点扶持的、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而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因其文化属性,在政策体系及产业化道路上,明显区别于其他产业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包含多种不同的子行业,不同行业的产业链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运作机理,例如电影、电视、动漫网游、广告、新闻出版、文化旅游、音乐表演、文化展演等等,各子行业又与其附属行业产生深浅不一的联系,因此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需要注意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6.
南阳历史文化资源市场化虽然具有很好的内外部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认识不到位、市场机制不完善、缺乏特色和品牌产品、文化产业不强大等.为此,必须通过理顺体制、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推进文化资源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机制,培育主体文化产业市场、建立主体文化产业基地、打造主体文化产业龙头,来实现南阳历史文化资源的最大市场化,充分发挥其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建设文化强市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晓霞 《时代经贸》2011,(14):81-81
我国的文化贸易从总体上来说近几年规模持续扩大,但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逆差,与我国贸易大国、文化资源大国的地位不符。原因主要是我国不重视传统文化、管理经验不足、文化产业没有建立起规模经济,以及政府在鼓励、扶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措施不具体。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并成为推动经济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力量。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根本需要。唐山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培植和发展文化产业。一、以文化资源的开发为核心,构筑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加强对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与培育,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发展自身的要求。通过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殷厚独特,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因此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发展西部文化产业必须从西部大开发以至整个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制定正确的战略和规划,并且借助已经起步的旅游业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从而使其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殷厚独特,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因此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发展西部文化产业必须从西部大开发以至整个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制定正确的战略和规划,并且借助已经起步的旅游业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从而使其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后,文化产业也逐渐成为知识经济背景下区域竞争和国家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来培育"软实力",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向支柱产业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内蒙古幅员辽阔,东西跨度较大,文化产业资源各具特色。本文按照内蒙古自然地理特点、历史特点、民族文化特点将内蒙古文化资源划分为8个各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区,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内蒙古草原文化产业化整合的总体战略规划,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构筑草原文化国际品牌的基本模式和创建草原文化国际品牌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胡青丹 《经济师》2010,(3):10-13
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提升本国的文化软实力,其中,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文章梳理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发展历程,得出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存在着对战略地位认识不足、战略规划过于笼统和规划无序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路,即明确建设文化创新大国的战略目标、深化文化体制三项改革、确立五大文化产业发展推进策略等。  相似文献   

13.
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可将文化产业的形成按照文化商业化、文化企业化和文化产业化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分析.在整个产业形成过程中,社会分工和产权界定及产权保护制度的不断完善是推动文化产业化的关键力量,市场和政府之问资源和权力的配置和再配置也促进了文化产业化.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乡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有利于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产业化意识不够、政策不当、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等因素制约,导致河北省乡土文化资源开发不足,难以形成规模和品牌.  相似文献   

15.
济源市坚持"文化立市"、科学规划布局、打造文化精品、兴建文化"地标",以发展文化产业。未来济源市须构建一个总体布局、叫响一大品牌、开发三大重点文化资源,同时,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是当前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宝贵资源和无价财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创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机制,向其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新的元素,增强其生命力、感召力和吸引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关键是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产业到精神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经济是一种以精神资源为核心资源的全新的经济形态。文化产业是文化的产业化,与产业的文化化共同构成了精神经济的主要研究领域。在精神经济学引领的新的经济形势下,我们需转化观念、培养人才、促进产业升级,抓住机遇,赶超世界文化产业强国。  相似文献   

18.
贵州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更有夜郎、且兰等古国文化,将贵州丰富的文化资源产业化,符合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有利于贵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全面梳理贵州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贵州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最后结合贵州文化产业的现状以及其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就贵州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指导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王志禄 《时代经贸》2011,(22):64-64,68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要求,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强市的必然要求,更是优化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发展壮大文化产业,需要积极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因为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卢文涛  刘慧琴 《生产力研究》2011,(10):165-166,192
文化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型新兴产业。我国文化资源长期受政府控制,文化产业市场管理体制不健全,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极不均衡。我国必须制定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健全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提高文化产业科技含量,调整与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