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娥 《特区经济》2009,(10):287-288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石油消费量不断增加。本文分析了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选取1980~2007年的数据并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中国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1953~2004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石油消费量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原因;1978~2004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同样存在协整关系,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量之间具有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建立了我国居民人均生活用能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VAR模型,对其进行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以江苏省居民人均生活用能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为例,进行补充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人均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生活能源消费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二者均是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其中,人均消费支出存在较明显正效应,随着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会有所增长,但增长速度缓于实际消费支出的增加;人均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作用较弱,随着煤炭占比的减小,电力、天然气等高品质能源的消费量将不断增加,总体能效水平也将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以1927—1937年间的中国卷烟市场为考察对象,从供应和消费两个方面探究了多重阻力下中国卷烟产销量居高不下的原因。以往的烟草史研究侧重于探讨卷烟的生产与销售,而忽略了卷烟的消费环节,本文填补了这一空白,将卷烟消费纳入整个卷烟市场体系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中国厂商和消费者对1930年代经济危机的应对策略,并凸显出卷烟消费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1927--1937年间的中国卷烟市场为考察对象,从供应和消费两个方面探究了多重阻力下中国卷烟产销量居高不下的原因。以往的烟草史研究侧重于探讨卷烟的生产与销售,而忽略了卷烟的消费环节,本文填补了这一空白,将卷烟消费纳入整个卷烟市场体系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中国厂商和消费者对1930年代经济危机的应对策略,并凸显出卷烟消费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消费者行为学理论,通过对岳阳地区卷烟消费者的抽样调查,从卷烟消费者的基本购买行为、购买所选卷烟原因、消费心理变化、对外省烟的接受程度等方面分析了岳阳地区卷烟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并提出了对岳阳卷烟营销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刘静波  杨洋 《中国经贸》2011,(22):63-64
建立科学的卷烟消费者调查方法,并收集整理烟草商业公司卷烟消费者数据,分析影响卷烟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剖析其购买动机与行为特征,掌握卷烟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和消费规律。同时,细分消费者群体来分析其对不同特性的代表性品牌的认知与消费,发现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及其流失、转移情况,提出完善卷烟促销策略、提高卷烟营销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能源问题在国家经济体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关系进行研究是重要并且必要的。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1978~2014年间GDP和能源消费总量以及能源各构成部分消费总量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DP与能源消费总量、石油消费总量、天然气消费总量存在协整关系,并进一步构建了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而GDP与煤炭消费总量,水电、核电、风电消费总量不存在协整关系。存在从GDP到能源消费总量,石油消费总量,天然气消费总量,水电、核电、风电消费总量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对消费潜力、消费需求、消费能力的基本理解,并阐述了当前对消费潜力进行研究的主要成果观点;进一步以卷烟消费市场为例,探讨了当前对卷烟消费市场潜力进行研究的现状。本述评对后续一般商品消费潜力、卷烟消费市场潜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杰 《特区经济》2012,(7):127-130
本文分析了从1949~2010年以来美国实际GDP和美国天然气消费之间的关系,主要运用到了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理论。从分析的结果得出,美国天然气消费量和美国经济增长之间是有协整关系的。美国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是美国实际GDP增长的原因。美国近年来对天然气的发展做了很大推动,特别是在页岩气方面的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有效地改善了能源结构。中国也应吸取美国的好经验,大力发展天然气,来应对煤炭的日益减少。  相似文献   

10.
陈奥  黄琨 《科技和产业》2016,(2):139-145
分析可再生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控制碳排放强度,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分析了我国1953年—2013年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结论得出,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二者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增加是碳排放强度降低的原因,但碳排放强度的变动对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韩雯  张红梅 《特区经济》2008,(7):207-208
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贵州省保险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态势。结果显示:贵州省GDP与保费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长期中,保费收入对GDP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力度低于投资和消费;短期内,保费收入滞后一期对GDP有显著影响,投资对GDP无显著影响,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贵州省有关部门可积极支持保险业发展.全面提升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为贵州省经济增长提供更强动力。  相似文献   

12.
“金砖四国”的碳排放、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1-2008年数据,采用协整检验方法,实证分析了金砖四国的碳排放与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相互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各国的碳排放与各种能源消费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中国的碳排放与GDP负相关,而其他三国均是正相关;短期来看,煤炭消费是影响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碳排放的一个重要的共同的能源消费因素,中国、印度和巴西的经济增长均是导致石油消费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旅游经济和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对南京市旅游收入与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南京市旅游接待人数进行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后,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旅游收入、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南京市旅游接待人数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从长期看,南京市旅游收入与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南京市旅游接待人数之间构成均衡关系,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南京市旅游收入将平均增长0.369%;南京市旅游接待人数每增长1%,南京市旅游收入将平均增长0.846%;从短期看,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对南京市旅游收入的增长影响不明显,南京市旅游接待人数对南京市旅游收入的增长影响明显,短期弹性为0.871。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南京市旅游接待人数增长是南京市旅游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的比例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胜  刘朝明  涂瑞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2):45-49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国内外的众多文献中得到了系统的表述。但与此相关还需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GDP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文章通过对能源消费数据的修正处理以及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扩展,揭示了能源消费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内在比例关系,这对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查志伟 《科技和产业》2023,23(10):166-171
基于2000—2019年江苏省用电量和影响因素的数据,运用非参数回归方法探究了一维变量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与用电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非参数回归方法的拟合效果是很理想的。运用半参数回归模型探究了多维变量人口数量、人均GDP、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与用电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数量和人均GDP对于江苏省用电量具有显著的参数效应;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对于江苏省用电量具有显著的非参数效应;两者之间具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se the causality between exports and GDP of Namibia an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se variables for the period 1970 to 2005. Time‐series econometric techniques (Granger causality and cointegration) are applie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of a growth strategy led by exports. It tests whether export Granger causes GDP, or whether the causality runs from GDP to exports, or if there is bi‐directional causality between exports and GDP.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exports Granger cause GDP and GDP per capita. This suggests that the export‐led growth strategy through various incentives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growth.  相似文献   

17.
刘伟宏  王芳 《科技和产业》2011,11(6):111-115
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所进行的研究,利用福建省1981-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进口总额的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①福建省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进口总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②福建省的经济增长、出口增长、进口增长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广西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协整理论对广西1978~2007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广西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经济增长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广西经济增长与第二、三产业结构之间互为双向因果关系,广西经济增长与第二、三产业产出在GDP中的比重成同向变动关系,而与第一产业产出在GDP中的比重成反向变动关系;第三产业产出对GDP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amines whether there is a long-run relationship amo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exports, and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in selected Asian economies. We use a newly developed cointegration test, the bootstrap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ARDL), to examine this long-run relationship. The motivation for using the bootstrap methodology is to generate and apply critical values for the ARDL test that are valid and appropriate for the specific data sets used. Further, the bootstrap tests allow for endogeneity and feedback that may exist. Pesaran et al. (2001) highlighted the possibility of degenerate cases, but empirical studies in general ignore these and may conclude that cointegration exists when it does not. Our tests fail to find evidence of cointegration when GDP i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The absence of a long-run forcing relation from FDI and exports to GDP implies that FDI and exports were not the sole sources of economic growth in our selected Asian economies.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combine cointegration theory and the material flow analysis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 use and real GDP in Jiangsu Province in East China. The study considers the period from 1990 to 2007. We use direct material input as the proxy variable for resource use. Our estimation indicates that real GDP and resource use are cointegrated and there is only unidirectional long‐run Granger causality running from resource use to real GDP, but not vice versa. The estimation results mean that resources are a limiting factor in term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refore, strategies should be adopted for more vigor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nsistent resource use in East China. Furthermore, the novel idea and methodology involved in the present study can be readily extended to cover other regions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 use and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